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褚冬竹教授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褚冬竹教授激情演說了《中心、邊緣還是節點─建筑學教育在重慶》,他在重慶發展面臨的機會與困境中,表達了對江北城格式化的深度惋惜,以此提出重慶建筑學教育的使命與突圍,實施從基礎—擴展—綜合(2+2+1)的過程實踐,加強對可持續內涵、設計生存邏輯與方法的認知等,從宏觀認知轉向對微觀現象的關注。
城市化也好,城鎮化也好,經過了這么長的時間,已經不能僅僅局限在一個宏觀理論,或者是一個宏觀話題的探討,必須要走到任何一個城市也好,城鎮的一個具體的地域性的問題。
在我們國家的建筑學教育里,有一個說法,這個說法不一定是這八個學校是最好的,但是的卻是建國初期就已經建立起來的八個建筑學建筑的老的學校,我們一般叫為中國建筑教育的老八校,實際除了重慶和西安之外,其他的學校全部是在東部地區,東部地區也是我們今天相對經濟更發達的地區。但是我們如果說西部是邊緣的話,在2010年的時候,建設部有一個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突然把重慶當成了確認為中國的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于是八個學校和五大中心城市之間有了有趣的疊加,突然發現重慶開始變得有點中心了。
和中國的絕大部分省份城市和直轄市相比,其實重慶在49年以后,經過了幾次比較高低起伏的跌蕩,現在又是國家的中心城市,藍色區域是五大中心城市,紅色區域城市,老八校基本分布在這些中心。
對于中心而言,我們知道中心往往代表著趨同,代表著國際化、全球化,這也是所有的城市和所有的城市領導夢寐以求的方向。我們知道學校在面對中國的中西部建設的大的版圖中,所具有的一個責任,我們看到中國的這么大的版圖上面我們真正有力量的教學、教育的推動是很匱乏的。
前面也提到了,我們應該分析每一個學校所在的區位特點,不能把所有的學校和北大相比,不能把所有的學校和劍橋相比。我們看看重慶這座城市,這是我們理解我們教育,理解我們的文化的基礎。
如果我們的建筑學,我們的城鎮發展這樣的理念僅僅是去談大關系,大口號,不去關注這些微觀的現象,我們的教育是不合格,我們的教育是不負責責任的。
我想提出兩點:使命與突圍,突圍是我們身處西部,沒有特別好的信息和知識資源,使命就是我們剛才看到了,中國的大西部的版圖中我們應該怎么思考。
當我們從城鎮化以及整個城市空間的發展,宏觀的理念,慢慢走向了微觀探究的時候,我們的建筑學、城市規劃,景觀設計,以及我們還要整合我們的市政交通設計,我們的整個城市就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