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2020景觀規劃類綜合獎: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重構設計 | LA先鋒獎

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 2020-11-03
原創
  • 項目名稱:
    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重構設計
  • 項目地點:
    北京

2020LA先鋒獎 LAF071 獲獎作品評審圖


獲獎作品信息

作品題目: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重構設計

參賽作者:杜澤琰

指導教師:劉洋

畢業院校:太原工業學院


規劃合理完整保護歷史建筑,改造景觀,增添配套設施,將知青文化、歷史遺跡、自然生態與城市格局完美結合成為本方案的目標。在設計過程中調研所規劃的區段,查詢資料,合理保護完善原有的景觀基底,介入藝術的設計手段,引導人們在環境中的體驗和感知,滿足人們科普、學習、認知、實踐等各方面的需求,規劃設計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設計方案。

——2020LA先鋒獎評審人評語 / 孔祥偉,觀筑景觀設計  首席設計師


選題包含了獨特的知青文化和黃土山林的特點,強調了歷史文化的傳承。尺度合理,圖紙表達清晰且有感染力,但在設計目標和設計成果的一致性稍有欠缺。

——2020LA先鋒獎評審人評語 / 吳 昊 ,瓦地設計  總經理



一代人來,一代人走,大地永存;

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

杜家山是有著深厚知青文化資源的山村,曾被譽為中國知青第一村,但如今的杜家山早已衰落,針對杜家山村的村落保護與設計具有很強現實意義。通過知青文化的融入,建設杜家山村,通過休閑農業帶動,發揮當地農業產業優勢,從以單一的種植結構模式,調整成為休閑旅游帶動,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發展新模式。規劃合理完整保護歷史建筑,改造景觀,增添配套設施,將知青文化、歷史遺跡、自然生態與城市格局完美結合。


項目背景

設計項目基地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莊子鄉杜家山村。該村在歷史上有著深厚的知青文化資源,擁有最早的下鄉插隊知青點,涌現當時全國著名的知青人物蔡立堅,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曾經紅及大江南北,被譽為中國知青第一村。知青上山下鄉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持續到80年代初年,前后大致經歷了27年時間。榆次杜家山知青在插隊伊始立志要建設貧困荒蕪的杜家山,在農村施展拳腳大有作為,造田、植樹、修壩,使杜家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更迭,知青插隊下鄉已成為過去,杜家山村的建設工作早已在知青返程中戛然而止,現在的杜家山村早已衰落。為了留住插隊知青這一獨特的文化記憶,繼承杜家山知青改造農村的宏大志向,推動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針對杜家山村的村落保護與設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項目背景


現存問題

水域生態

人為建壩斷水,出現季節性斷流情況,生物圈不完善。


人群與基地關系

昔日中國知青第一村杜家山村淪為“荒村”。


農業格局

可耕地范圍小,產量低。


人口變遷

周邊原住村落逐漸搬離。


▲存在問題


發展條件

項目區位

規劃地塊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西河村與杜家山,以及兩村間的津水河沿途景觀。涉及到生態環境治理、油松林保護區、知青村遺址、西河村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等規劃設計方面。


客源

一級客源(以山西晉中市、太原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為主體客源市場,輻射其他周邊城市);二級客源(以北京、西安、鄭州、濟南等為主體市場,輻射華北平原、環渤海、陜北以及西北地區等客源市場);三級客源(以二級客源帶動上海、廣州等國內一線城市,吸引更多客源市場)。


資源整合

圍繞人、文、地、景、產,結合原居民與后續人流量需求,培育鄉村振興意識;鄉村傳統文化秩序、商品經濟等沖擊、使得重建生產力,人文更新、秩序更新;地理位置優越,地性資源氣條件良好,使得山村魅力保育發揚;生態環境與鄉村公共空間的營造重構,使得生活環境永續發展;鄉村經濟集體經營,根據各項資源創造重生,推動第二產業發展(文創包裝、體驗項目、線上線下產業鏈)。

▲ 發展條件


總體規劃理念

以核心引領,多極附和,實現全局旅游。以西河村、杜家山為核心實現田園樂購、藝術社區、知青民宿、松林綠道的多層級互動發展。以津水河為脈,水、山路串聯各級核心,實現多功能旅游空間格局的符合。觀光、休閑、度假綜合產業全域協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升級。并提出“2+1+4”鄉村振興戰略:兩大核心(知青文化西河村、知青遺址杜家山)一帶一路(山水景觀帶、鄉村致富路);四項復興(鄉村文化復興、生態環境復興、鄉村產業復興、鄉村建筑復興)。

▲規劃策略


方案落實

水系與生態修復

山村以及旅游規劃區域生態治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生活設施與環境關系,可持續發展等等為核心解決各種規劃問題。山地現有道路為山林護林消防道,多處有水土流失,山體滑坡問題,結合生態提出解決方案:生態魚鱗坑。

▲水系與生態修復


建筑空間重構

窯洞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人類居住形式,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看,基于適宜居住的層面,在現狀農村建筑發展中,必須保留其科學實用,取之已然,易于人類生存的科學理念。利用地形的起伏巧妙地聯合各層關系,在空間上整合以往雜亂無序,重構空間,最大力度的發揮其生態優勢,在土地利用,排水,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問題上下功夫。同時為了迎合鄉村日常生活以及游客需求,我們增加山西本土建筑形式以及新型夯土建筑。設計過程協同村民共同進行,滿足各項需求。

▲建筑空間重構

農業旅游新模式

歸鄉田園模式結構:模式為線上線下兩部分,線下實地分為村民、游客兩大部分,村民提供生產與服務,游客群體范圍包括:老知青、團建、親朋、學生、藝術家等等,能夠提供:文化學習、農家樂、鄉村旅游、休閑住宿娛樂一體、寫生采風、文學藝術創作、等等。線上以app與公眾號形式,由村民與投資者運營管理后臺市場開發與宣傳,使用者可通過網絡預訂各項需求(有機農場、吃喝住宿、公益林,產品售賣)。五谷農田模式結構:基于當代人們對五谷概念的淡忘,出現五谷不分現象,同時依托鄉村旅游這一結締,開發出一條以五谷為主體的鄉村農田體驗模式:將農產品種植、管理、收獲、加工、售賣與體驗相結合,延伸出第二產業,由第一產業聯動第二產業進行。項目有:農田片化承包,農作民俗表演與體驗、五谷藝術節、秸稈創作、農作物加工作坊觀光與體驗等。

▲歸鄉田園模式

▲五谷農田模式

完善山村旅游體系

以村落為核心,通過點線網的形式鏈接每一個旅游節點,在保證不破壞山體自然環境的基礎上構建旅游設施。

▲完善旅游體系


未來預期

以知青文化資源作為杜家山村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開拓農業的觀光、文化的傳承、生態保護等功能,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展開帶有知青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將杜家山村打造成一處富有文化歷史底蘊、展示知青文化、農業文化、自然生態環境的現代村落。


作者


杜澤琰

太原工業學院

2020 LA先鋒獎獲獎學生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2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