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塞梅魯火山周期性演替下原住民景觀規劃戰略 | 龔豪

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 2024-02-20
原創
  • 項目名稱:
    塞梅魯火山周期性演替下原住民景觀規劃戰略
  • 項目地點:
    印度尼西亞塞梅魯地區
  • 所獲獎項:
    2023年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獲獎作品

獲獎作品信息

作品題目:火山摯戀——基于塞梅魯火山周期性演替下原住民適應性景觀戰略

參賽作者:龔   豪

指導教師:薛淞文

畢業院校:南華大學

所獲獎項:2023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最佳選題類單項獎

640.jpg

6401.jpg


摘要

隨著當今環境生態的急劇變化,火山作為地球上的自然地質景觀,不定時的噴發給其附近的居民帶去了難以預計的經濟損失和無法控制的生命威脅。因此,關注火山附近居民的生活狀態、在當地火山的生命周期下創造出與之相適應的景觀規劃戰略意義重大。

火山噴發給當地人帶去炙熱巖漿和有害氣體的同時,也攜帶著巨大的自然資源。如何規避火山災害帶給人們的風險,并最大程度上利用好火山資源,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發展來說十分重要。本項目位于印度尼西亞塞梅魯地區,通過結合火山噴發周期做出與之相適宜的景觀規劃設計,實現改善場地生態效益、喚醒場地民族內涵的設計愿景。


選題背景

塞梅魯火山是印度尼西亞最高的火山,由于近兩年來的頻繁噴發,其附近的生態條件已經引起了社會學家的關注。火山噴發產生的大量硫化物和火山灰嚴重破壞了當地生態。但同時火山噴發產生的大量火山灰和礦產資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當地人民的經濟增長。此外,由于塞梅魯火山附近的土壤肥沃,當地農業經濟發達,火山噴發的其他資源能夠結合農業經濟發展為當地特色產業。

圖片

規劃設計圖


基地選址及前期分析

基址位于印度尼西亞日惹塞梅魯火山地區(赤道附近熱帶地區)東南方向15km范圍內。塞梅魯火山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火山,由于近年來火山災害頻發,社會各界對其持續關注。塞梅魯火山地處的印度尼西亞熱帶地區氣候濕潤、土壤肥沃,適合農作物生長,故當地農業生產發達,以農業生產為主。當地原住民將火山視作神明,原因主要在于火山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生存和生產的土壤。但是場地受火山影響嚴重,火山噴發常常導致眾多房屋倒塌、難民流離失所。

火山噴發對環境生態和當地農業經濟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大量的含硫氣體揮發在空氣中;火山灰等大量灰塵嚴重威脅著當地生態;巖漿對其流域周圍的生物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圖片

火山條件分析

場地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由于場地存在火山噴發的風險,受現代文明開發影響小。火山腳下歷年來積累的肥沃土壤不僅為原住民提供了生存條件,還滋養出豐富的生物種群。

圖片

場地資源分析

塞梅魯火山當地發展旅游業和工業的潛力巨大,充足的地熱資源和火山獨特美麗的景觀資源使得當地旅游業成為優勢行業。每年前往塞梅魯火山的火山愛好者不盡其數。當地富含的大量火山灰也促進了農業發展,對經濟發展和災后恢復都有重大意義。

圖片

場地現狀總結


設計推演

根據前期分析與問題總結,設計策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火山噴發的三個周期:噴發前、噴發時、噴發后。在這三個周期內,原住民需要實現與火山周期相匹配的活動行為,在發展經濟、保護生命、恢復產業的前提下,實現與塞梅魯火山的和諧共處,最終達到美美與共的新狀態。

設計將原住民產業結構與火山資源相結合形成新型產業結構,同時為了保留和發揚民族地域文化,在原有產業結構上結合火山景觀設計發展旅游產業,對火山軌跡區域進行分析和風險評估之后實行嶄新的規劃布置,實現對場地的再發展。

圖片

設計邏輯推導及設計理念


方案設計

方案主要分為巖漿流域區、巖漿隔離帶、工業生產區、山地林業區和農田發展區。巖漿流域區是火山噴發后巖漿的流經區域。巖漿隔離帶是為防止巖漿產生火災而設置的隔離帶。工業生產區是火山灰發展行業的區域。山地林業區是林業發展和吸收火山灰的重要區域。農業發展區域為山谷平坦地帶上農業經濟發展區域,在巖漿流域中段的區域選取一處地塊進行詳細設計,以此說明整體規劃的意義,對該區域進行巖漿軌道變道,設置巖漿堤壩、防火隔離區、火山灰工廠等。

圖片

總平面圖


設計策略

通過對場地現狀問題、產業結構、現狀資源進行分析,設計在火山生命周期內、時間變化視角下將基地設計周期定為火山噴發前、噴發時和噴發后,在空間變化視角下將火山分為火山山體流域部分、火山緩沖區域和火山流經基地流域三部分。

“火山噴發前”周期的景觀規劃設計主要是針對火山爆發之前的預防性措施,包括變更原有的巖漿軌跡;在火山灰風向區設置樹木隔離帶減弱火山灰對居民區影響;提前規劃好撤離路線;設置臨時收納所等措施來預防火山噴發。

圖片

周期一:火山噴發前

“火山噴發時”周期主要是塞梅魯火山發生時的生態自我調控。這個周期的重點在于人員撤離和巖漿尾端的旅游發展,同時由于火山噴發后易出現的暴雨天氣能夠實現火山灰的富集,火山來臨時需按照提前規劃的撤離路線有序撤離周圍居民。

圖片

周期二:火山噴發時

“火山噴發后”周期主要實現原住民回遷后的經濟迅速恢復和其他產業結構的和諧發展,重點是火山灰工業的發展和旅游業的開發,實現農業發展和火山灰產業相結合。

圖片

周期三:火山噴發后

火山爆發結束意味著火山完成一次周期的生命更新,對火山附近的原住民而言,意味著新一輪的生產生活開啟了。設計除了對火山噴發造成的生態問題進行恢復之外,還應積極利用火山噴發遺留的資源,結合原住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當地景觀更新和經濟恢復。

圖片

“三生”狀態恢復

設計改變巖漿軌跡,以減緩巖漿流的前進速度,同時對巖漿兩側區域進行地形高差處理來設置隔離帶。隨后,設計對原有巖漿遺留軌跡進行迂回開道處理,增加流動阻力減弱流動速度。火山爆發后,設計還應重構當地產業,利用火山灰資源振興發展新型產業,提高原住民生活水平。

圖片

緩沖設計理念

圖片

火山灰加工概念圖解


圖片

圖片

效果展示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0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