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邊境再生:中越排雷種植系統 | 周道,劉洽含,吳欣瑩,陳潔鈺

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 2024-03-01
原創
  • 項目名稱:
    邊境再生:中越排雷種植系統
  • 項目地點:
    云南省麻栗坡縣八里河村
  • 所獲獎項:
    2023年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獲獎作品

獲獎作品信息

作品題目:邊境再生:中越排雷種植系統

參賽作者:周道,劉洽含,吳欣瑩,陳潔鈺

指導教師:梁家維

畢業院校: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  武漢紡織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惠州學院

所獲獎項:2023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手繪表達與模型類單項獎

圖片圖片


摘要

在中越戰爭后,麻栗坡邊境地區面臨嚴重的經濟發展難題,主要由數百萬地雷殘留所致。這些地雷極大地限制了土地的可用性,阻礙了經濟進步。地雷問題不僅威脅著居民安全,也成為中越跨境種植的主要障礙。因此,如何有效、安全地清除地雷,恢復土地可利用性,并促進中越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成為該地區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本次設計在中越邊境線上選取608公頃雷區,設計了一個集排雷、采礦、種植于一體的循環機制,并提出“十六宮格制”劃分地塊,進行可經濟循環排雷機制。旨在高效地清除麻栗坡邊境地區的地雷,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地區安全的根本改善,為當地居民營造一個安全且繁榮的生活環境。


選題背景

本方案聚焦于麻栗坡縣八里河村的地雷問題,這一區域承載著中越戰爭的深刻歷史烙印。1979年中越戰爭期間,八里河村作為主要戰場之一,留下了大量地雷,對后續的地區發展和居民安全產生了長期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地區見證了兩國間由緊張對立向和平合作的轉變,兩國人民不僅在此聯絡緊密,中越重要的通商口岸也開設于此,曾經的戰場轉化為促進兩國共同發展的橋梁。同時中越和平發展下已有了跨境種植的先例,這種轉變不僅體現了戰爭遺址的重生,也象征著兩國關系的和解與前進。因此,八里河村及其周邊地區的重建與發展,不僅對于當地發展意義重大,也對于中越邊境地區的長遠和諧與繁榮至關重要。

圖片

歷史分析


基地選址及前期調研

麻栗坡已經在政府展開的排雷工作中進行了數次地雷排除,同時也出現了自發排雷者,他們通過自學排雷技術排查出近5000多顆地雷,但是仍有數以百萬的地雷埋藏于麻栗坡的地下。地雷的持續存在不僅構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還嚴重限制了該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當地的居民持續生活在對地雷的恐懼之下,他們的日常生活都面臨著被炸傷的風險,因此很多居民產生了想逃離故土的心理,也導致了這一帶的人口流失極其嚴重。

圖片

易炸傷行為分析

圖片

人群心理分析

圖片

敘事漫畫

因此本方案選址于云南省麻栗坡縣南溫河南岸,在緊鄰八里河村一帶選取了608公頃的土地來恢復土地可利用性,旨在通過可經濟循環的排雷機制幫助當地改善現狀。

圖片

項目選址


場地問題及優勢

場地問題:

1. 地雷殘留的經濟影響:麻栗坡地區的地雷殘留嚴重阻礙了土地的農業和商業利用,導致經濟增長受限。同時,清除地雷成本高昂,持續的安全隱患減少了外部投資和旅游收入,進而影響當地的經濟福祉和社會發展。

2. 地雷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長期的安全威脅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可能導致當地村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創傷后應激障礙,這對當地發展極其不利。

場地優勢:

地理位置:位于中越邊境的麻栗坡縣,具有獨特的地緣政治重要性。這一位置對于加強兩國的經濟交流、促進邊境安全和增進區域穩定具有極大的潛在價值,有利于推動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發展。

礦產資源:該區域豐富的祖母綠礦石資源不僅是珍貴的自然財富,也為地區經濟增長提供了獨特的機會。開發這些資源可以吸引外部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從而提振地方經濟。

農業發展潛力:該區域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于農業生產。有效利用這些資源不僅可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計,還可以促進農產品的出口,增加地區的外匯收入。

圖片

場地資源分析


十六宮格制

為應對麻栗坡邊境地區的地雷問題,本方案提出了一個全面且創新的解決策略,涵蓋了排雷、采礦和種植三個關鍵環節。我們在中越邊境線上選取的608公頃雷患土地,將其細分為38個單元,并對每個單元實施“十六宮格制”地塊劃分,每一地塊為1公頃,并由安全土壤向雷區依次劃分為已排雷地塊、建筑搭建地塊、地雷勘探地塊與未開發地塊。隨著地雷排查工作的逐步進行,建筑搭建地塊和已排雷安全地塊會逐漸向未開發地塊轉移,直至整個單元完全被安全地塊覆蓋。

圖片

十六宮格制推演圖


設計策略

項目的第一步是在建筑搭建地塊建設關鍵設施,這些設施包括控制塔臺、排雷鼠飼養籠、地雷儲藏庫和觀光臺。這些設施不僅為排雷工作提供支持,還使游客能夠安全參觀整個項目過程。

接下來,我們將在地雷勘探地塊進行燒荒處理,為排雷作業創造安全的環境。這里我們計劃在控制塔臺上用無人機牽引岡比亞有袋鼠這一創新技術進行地雷探測,這種方法不僅高效,還比傳統排雷技術更安全。排雷完成后,我們將收集并分解地雷,將其存入地雷儲藏庫實現材料的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排雷完成的土地上,我們計劃開發祖母綠礦場。這不僅是對地下資源的合理開發,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為了紀念歷史,部分礦坑將被保留并轉化為戰后紀念性景觀。其余礦坑則將土方填平,轉化為無雷的種植用地,用于種植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農作物。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選擇的作物——香蕉,是岡比亞有袋鼠的獎勵機制,并且在中越兩地需求量較大,是當地重要的貿易物。

此外,項目還計劃開展觀光旅游業和互動型種植活動,吸引游客參與并體驗這一獨特的區域重建過程。這不僅能夠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收益,還能夠促進文化交流和教育。同時,旅游收入也將被再次投入到排雷機制中,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循環。

圖片

植物選擇分析

圖片

具體策略

我們的建筑設計策略與中越邊境的背景緊密相連。設計靈感來源于邊境巡邏時使用的臨時樹棚,我們將這些元素發展成一系列的三角和梯形框架,這些框架構成了關鍵建筑的結構基礎。無論是地雷倉庫、排雷觀察平臺還是控制塔,以及岡比亞鼠飼養籠,每棟建筑的形態都根據其功能進行了精心設計。建筑推演圖闡釋了從靈感來源到功能設計的過渡,不僅確保了建筑與其所處地域有著深刻的聯系,還保證了它們以效率和象征意義履行其既定目的。

圖片

建筑生成圖

在設計方案中,建筑的可移動性是核心考慮。為了適應排雷工作的動態性,我們設計了一個搭建說明書來闡述這些建筑的搭建過程,其中岡比亞鼠飼養籠采用了一種可伸縮的設計,能夠將其壓縮至3m*3m的立方體以便搬運;觀光臺則利用穿斗式結構,可以拆分成單獨的部件,實現快速組裝與拆卸,以適應不同位置的觀光需求;地雷倉庫采用旋轉折疊機制,使建筑可以被折疊成更為緊湊的長方形體塊,方便整體遷移。這些建筑的設計旨在保證功能性和靈活性,以響應不斷變化的現場條件和項目需求。

圖片

建筑生成圖

圖片

剖面圖

圖片

平面圖


設計效果

在我們設計的機制中,有六個互動場景將為訪客提供一個獨特的參與式體驗,游客在其中所帶來的經濟收益也將用于整個排雷機制中。

1. 互動種植:游客可以親自參與種植活動,與當地農民一起栽種和照料作物,體驗農耕文化,感受土地的豐饒與生命的循環。

2. 觀看排雷:在安全區域,游客可以觀看專業團隊進行地雷排除的過程,了解排雷技術,并對地雷問題的嚴重性有更直觀地認識。

3. 投喂排雷鼠:游客將有機會親手投喂經過訓練的岡比亞鼠,這些小動物在排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游客的參與增加了該項目的互動性和教育意義。

4. 地雷收集:在完成排雷后,游客可以觀察到專業人員如何安全地收集和處理地雷。這個過程不僅有助于提升公眾的安全意識,還展示了地雷處理的重要性。

5. 采礦:游客可以參觀祖母綠礦場的開采過程,見證從土地深處開采出寶貴礦石的壯觀場景,了解礦石的加工過程及其對地區經濟的貢獻。

6. 無人機牽引排雷鼠排雷過程:在這個場景中,游客將觀察到高科技的無人機如何牽引訓練有素的排雷鼠進行地雷檢測,這一創新技術不僅提高了排雷效率,也確保了作業的安全性。

圖片

互動場景效果圖

圖片

效果圖


結論與展望

本方案通過一系列創新機制,為中越邊境地區的居民提供了一個無雷的耕種未來,并促進了兩國的安全跨境貿易。我們的愿景是在可見的國界上實現去邊界化,在兩國民眾之間的無形聯系上加強情誼,進而為中越兩國的挑戰找到新的解決路徑。

在審視本方案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其實驗性質和探索性質。雖然本方案潛在地為中越邊境地區帶來無雷種植和安全貿易的可能性,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實際操作中的挑戰性和不確定性,未來的工作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調整和優化方案以確保可行性和可持續性,期望進一步探索這一方案的可能。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0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