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獲獎作品信息
作品題目:城中鄉情 耕食生活——居民區的生活景觀更新
參賽作者:何喜 沈芳 李疏桐 閆鎮杰
指導教師:王瓊
畢業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選題直面當下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城市情感負效應,作品重塑了城市發展過程中人與人情感、居住街區鄰里活動構建問題,在有限空間內植入農業與城市發展在未來可能產生的方式,探討了在自然災難時景觀的新的存在方式。
——2020LA先鋒獎評審人評語 / 張淞豪,上海水石景觀環境設計有限公司 總經理
作品重點在于居民區生活景觀更新。提供了詳實的現狀分析和數據分析;作品給出了合理可信的解決方案嘗試;但是圖面信息量非常大,在版面規劃上缺少了一點hierarchy。
——2020LA先鋒獎評審人評語 / 蔡哲銘,多倫多大學景觀設計博士在讀
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一書中說到:“表面上,老城市看來缺乏秩序,其實在其背后有一種神奇的秩序在維持著街道的安全和城市的自由—這正是老城市的成功之處。這是一種復雜的秩序。其實質是城市互相關聯的人行道用途,這為它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駐足的目光,正正是這種目光構成了城市人行道上安全監視系統。這種秩序充滿著運動和變化,盡管這是生活,不是藝術,我們或許可以發揮想象力,稱之為城市的藝術形態,將它比擬為舞蹈—不是那種簡單、準確的舞蹈,每個人都在同一時刻起腳、轉身、彎腰,而是一種復雜的芭蕾,每個舞蹈演員在整體中都表現出自己的獨特風格,但又相互映襯,組成一個秩序井然,相互和諧的整體。一個讓人賞心悅目的城市人行道“芭蕾”每個地方都不相同,從不重復自己,在任何一個地方總會有新的即興表演出現。”
如今城市居民的生活壓力大,通?;顒邮巧习嗪途蛹覂牲c一線,研究發現人們日常休閑和交往空間在城市外部活力下降,內劃到社區內部,相比之下居民生活會相對解壓,而社區內部體系大多還是較為混亂、社區規劃簡單。針對城市中居民區的公共空間面臨的社會變化與挑戰引發的一系列生活、生產、生態等問題,我們本次設計的出發點是通過社區更新的同時能夠構建“可食化”生活體系給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添精彩。
▲場地總平面圖及提出問題
以西安城墻下“鐘樓小區”為設計基地進行城市居住空間的生活景觀更新,更新居民區內部可循環體系、人車分流體系、可食化居民耕種體系、優化商業與居民區共生體系等。鐘樓小區,是一座距離鐘樓步行不到四百米的美食居民區,有人說它很小,小區里面晃悠晃悠著就到了頭,也有人也說它很大,大到那悠閑的生活感受不盡、美食吃不完,我們借著西安老城區的煙火氣息進行了一番走訪和體驗。可食城市可能會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一種全新模式,是一種基于可持續生態觀念下的且涵蓋自然環境,和人文價值的一個有關于城市未來發展趨勢的綜合概念。當前城市農業正在世界領域被深刻認識到是作為糧食補給和居民創收的重要來源。在城市進程中一些原有的自然景觀的丟失,生活也越來越變得模塊化,人與人之間也變得越來越淡漠,但鐘樓小區煙火氣息濃烈,生活場景感極強,我們應該傳承并優化,更新并發揚。
鐘樓小區餐飲業豐富且客流量大這一優勢得天獨厚,我們從居住區入口到小區內部的調研順序進行簡單說明居住區“生活景觀”的缺失,電動車和私家車占據街道、電桿在馬路中間中及地面不整潔、非機動車道大部分都被私家車占領、小區入口空間小且正對馬路、一進小區滿是特色小吃且嘈雜無章、店鋪小攤桌椅占滿了人行道、小區內部街道滿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居民樓建筑間距小、晾衣需外出、小區內垃圾回收站異味大、無用裝置占人行道、休閑裝置不足等,這一系列表面的問題背后給居民帶來了多少隱晦的生活問題。
我們將這些現狀進行了總結:
(1)居民區空間擁擠、功能分區混亂;
(2)居民區人流量大、交通秩序混亂;
(3)生活空間雜亂、商業空間占據了居民生活空間。
通過這些問題,我們結合場地原有特性,完善優點,彌補不足。試圖創造共生、共存、共享、共情的狀態。
▲ 場地分析圖:居民區空間擁擠、人流量大交通混亂、生活空間雜亂鄰里關系弱
我們將“生活景觀”的構成分為三種基本要素:主體、事件和空間,三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人創造事件,事件強化空間,空間吸引人。主體“人”在空間里發生各種事件的同時,人與空間就產生了交融聯系,事件在此空間里也變得有特殊意義了,而空間里的事件持續引起我們的興致的時候,意味著我們也是真真正正地參與到事件中,體驗并創造空間的樂趣,當空間的現實形式、功能、意義集于一體的時候,“生活景觀”的活力也就體現它的魅力了。
▼ 主體
活動的主體,是空間的使用者,事實件發生的參與者。這里面包括了不同年齡、階層、職業、愛好和文化背景的個體或群體,他們在鐘樓小區的構成代表了居民區的人群分布情況,不論是居民、商販還是外來人員他們都是可以自主的進行活動和交談,也正是有了不同人群的參與,才使得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有了特殊的意義。
▲主體分析圖:各種人群分析
▼ 事件
主要是指的居民區內部的日?;顒樱墒褂谜叩男袨闃嫵伞;顒邮强臻g最引人入勝的因素,是影響城市公共空間活躍度的主要因素。我們通過人與空間的故事(事件)來發現和研究更適合鐘樓小區的更新點。
▲事件分析,設計分析圖:關于居民在街道中的所發生的多種多樣的事件的分析
▼ 空間
人活動的發生地,在這里也就是我們設計的居住公共空間,這種空間有固定屬性,但是又不加以特性約束。我們建立的公共空間的概念“家”,是生活的出發點和歸宿,能在居民區感受生活,參與生活,讓這個空間“活”起來。在這里我們通過分析空間組成,來分解并改善空間現在所有的問題現狀。
▲空間分析圖:居民區業態及各類空間分析
我們對于這一片區生活景觀的更新要有一定的結構劃分,針對不同問題要有不同的策略,人車問題怎么較好的緩解、商家和居民怎么協調空間、社區活動系統怎么完善,環境更新具體怎么實施等等。我們要把握幾個特性:場所性、公共參與性、日常性、文化性、生態型、網絡性。通過不同問題里的各類主體、事件和空間再來細化。
例如:居民區入口業態的分時段整治安排。
▲居民區生活景觀場景圖及生活景觀業態效果圖
▼ 人車分流,停車位重新規劃。
鐘樓小區內外停車分布量都不小。根據小區入口街道的尺寸測量,我們可以將現有街道的綠化帶擴寬,增添綠色生態停車位,緩解停車壓力;將街道停車位分時段進行管理,根據觀察大多居民會開車去上班,在理想狀態下,依據上下班時間,早晨居民逐漸外出,貨車和垃圾車在此空擋進行運作,剩下的時間可以是車位共享或者是按時收費,等到晚上的時候在此忙碌的人走了,居民回來就正好可以停車,循環往復。
▼ 規范攤販售賣時間,增添各類行為裝置。
在公共區域增加可移動的透明的遮陽裝置,為志愿者們提供良好的服務氛圍;在屋頂設置結構大棚,可種植各類可食植物;增加桌椅類景觀小品,為社區生活提供便利;在公共區域設置廊架,可供攀藤植物生長和晾衣服;為居民提供一些可重復利用的節約型售賣裝置;設計通過鉸鏈可進行樹池座椅的組裝旋轉裝置等。
▼ 重建居民志愿活動系統。
以公共參與的社區型活動為主導,建立一個可持續可循環的社區機制,以居委會為媒介來把控居民區內部的空間約束,規范業態空間,改善生活空間,成立志愿者團隊,增加社會福利,居民可以通過自己的付出得到相應的福利收獲(社區食堂飯票、免費午餐晚餐等)。增添志愿者聚集點,又稱臨時活動點,這類彈性空間給居民區公共空間一些呼吸。
▼ 增加立體活動空間,組織居民區的“可食”景觀活動。
對于人們來說“可食化”景觀設計既可以緩解城市老人鄉愁問題,又對青少年有一定的教育科普做用,忙碌的成年人也可以享受慢節奏生活!通過播種、培育、生長、收獲等一系列活動構建一個可持續循環生產的農業景觀設計,也縮短了部分城市食物的供給里程,在發生類似疫情等突發情況下,緩解部分食物短缺情況。構建一種,共生、共存、共享、共情的居民生活景觀。
▲具體措施設計分析圖:關于人車分流,售賣,居民志愿活動,居民“可食”景觀活動
▼ 連接互聯網+,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
利用媒體設備制作一個簡單的APP,介紹鐘樓小區有關的美食店鋪、社區文化、日?;顒?、植物生長等內容,為了更好的了解街道社區的文化和較為完整的記錄生活,也可以提前預約錯開人流,同時給社區帶來一定的收入。
▲具體措施設計分析圖:關于連接互聯網+形成網絡一體化
從前很多聚集性活動都是自發的,現在因為時間和空間不足很難實現。社會在不斷改造與發展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由設計師或者政府自上而下的單方面假象什么是合適的什么是最好的,或許有些都沒有考慮這些全憑自己預想而來,這種被動性“生活景觀”總有一天體驗者會通過各自的行為告訴設計者他們真正期盼的是什么。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研觀察,通過居民日常行為和需求,通過社會背景和周圍環境來感受居民生活景觀需要什么來介入可能會更好一點,回歸生活,保證民主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的同時,促進居民交往、經濟發展、小區和諧,強調伴隨著生活本身的空間創作、更新、完善的過程,再重塑無限生長力的居民區“生活景觀”。
▲鳥瞰圖:場地內可滿足公共活動聚會、社區福利、屋頂種植、立體種植等功能
作者
何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20 LA先鋒獎獲獎學生
沈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20 LA先鋒獎獲獎學生
李疏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20 LA先鋒獎獲獎學生
閆鎮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20 LA先鋒獎獲獎學生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