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城市的快速發展經常讓我們一邊高喊著保護文化和生態,一邊又為不斷破壞的環境重塑自然。重慶文旅城“峽谷森林”,是在城市中難得的原始自然河流區域內重新定義和塑造已被破壞的部分,并把人們的生活交織在這片嶄新與原始的自然之中,從重塑的自然到真正的自然之間感受空間、時間、人文以及更高的精神思考,城市與自然、藝術和生活。
▲場地概貌
峽谷森林里有3公傾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作為重慶文旅城濱河公園的初期建設,還有5公傾的居住區用地融入自然的山林峽谷之中。其中在公園河谷西側,有一條為鋪設城市管網而開挖的8米深的溝壑,像大地上一條深深的傷痕,撕裂了城市與天然河谷間的聯系。
▲項目區位,設計范圍與文旅城濱河公園的關系
▲原場地照片
▲飛雪瀑布與峽谷森林鳥瞰
人與自然的理想關系應該是相互作用、和諧共存的有機統一。鳥瞰整個場地,前期施工形成的這條溝壑是不得不接受的既定存在,在這巨大的自然傷痕面前,我們決定為自然發聲。
▲現狀8米深溝壑的利用
▲設計推演
“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我們不再破壞場地現有的大基底,而是順應開挖后的溝壑深度和走向,重塑了一條流淌于河谷之畔的自然峽谷。人的行為都被這片峽谷森林所覆蓋。
▲一條流淌于河谷之畔的自然峽谷
峽谷盡頭恰好與飛雪瀑布平行,不見其影,但聞其聲。對自然山水的尋覓之心促使我們在這里對其進行回應,我們稱之為“自然的再現”。海德格爾說,“所謂的再現,則是經由主體表現客體而把客體呈現出來,同時在這種再現中,主體自身把自己也呈現了出來。”藝術裝置將水從自然中抽象出來,使水展現出比在自然狀態下更唯美的狀態,傳達理想主義者對自然山水的追尋、觀照。
▲水景裝置
峽谷消失在一片石灘,而追尋的自然之音又指向一座藏于林間的洞穴。作為公園承上啟下的功能節點,它既是未來周邊居住者的集會、藝展中心,也是靜思之所、追憶之地。洞穴是對場地最為溫和謙遜的介入方式,并隱匿在綠意之下,其內的氣氛神秘、微妙,人們對未知的好奇心、想象力被無限放大。
▲藏于林間的洞穴
▲覆土建筑純凈謙遜的模樣又似一個藝術中心,未來它是周邊社區的休閑之所
▲靜思之所
▲空間細節
洞穴的出口被我們巧妙的設置在瀑布的最佳觀賞點。在經歷瀑布之音、藝術之水、洞穴狹道之后,自然的瀑布赫然在前,帶給人夢境般的游覽體驗。一條輕盈的棧道消隱于山崖,成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
▲撲面而來的瀑布氣流圍繞著震耳欲聾的氣勢,這完全是一場夢境般的體驗
▲輕盈的棧道消隱于山崖
崖壁在轉折處夾合成“一線天”的空間,正好成為社區連接公園的開口。沿著此處臺階而上,一片簡約的現代建筑群掩映在小樹林后邊。建筑金屬與玻璃的體塊光影交錯,并倒影在眼前的一灣湖水之中。這其實是崖壁的背面,百轉千回,追本溯源。洞穴盡頭,山河、瀑布赫然在目,也許這就是我們尋找到的回歸自然的理想生活。
▲“一線天”的空間正好成為社區連接公園的開口
▲建筑的力量感被掩映在可愛的小樹林后
▲獨一無二的流線體驗
人一直在尋找與自然的關系,我們也不斷在設計中嘗試面對自然時情感上的共鳴。峽谷森林的體驗從重塑到追尋,從抽象到真實,在自然里創造當代人新的生活文化。這種嶄新的文化不是讓人停留在造物上,而是引導人去感知和追尋一個更好的真實的自然。
▲玻璃廊從地面劃向天空,而另一頭則向遠處流淌
▲公共區域景觀
▲竹林
▲林間階梯
▲沉浸于自然
▲項目模型
▲場地平面圖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