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云在亭”位于北京林業(yè)大學校園內的一片小樹林中,受林大老師委托,為2018年的“竹境·花園節(jié)”建造活動設計一座竹構亭,占地約120平方米,用于建造節(jié)期間的信息發(fā)布,活動結束后將為師生們日常休閑、小型聚會等提供一處靈活的戶外場所。
基地北側和西側面向校園道路,被樹林、廣場灌木、紀念石刻、休閑座椅環(huán)繞形成螺旋形廣場,信息亭位于廣場中心。
柔韌耐彎——竹材的優(yōu)勢特性
相對寬松的周邊條件給信息亭提供了很大靈活性,促使我們從竹材自身的特性開始考慮。
竹材作為植物中最適合用于結構的材料之一,與木材相比具有明顯的特點,原竹的抗彎性能和抗拉性能優(yōu)異,且易彎曲加工,通過與現(xiàn)代竹構工藝的結合,便于在工廠甚至現(xiàn)場進行可控的定型加工,并且定型干燥后放置室外不易變形。
靈活的設計條件,加上竹材適宜彎曲加工的特性,提供了一種自由、輕松同時又具有張力的形態(tài)設計的可能性,與校園環(huán)境和花園節(jié)的氛圍契合。
風起云揚——逆向生成設計
大風起兮云飛揚,竹亭取風起云揚之意,將原竹建構與現(xiàn)代建筑技術結合,嘗試先有概念方案,再利用數(shù)字化工具逆向生成結構整體及指導施工的設計方法。
與傳統(tǒng)的小模型推敲放樣相比,一方面,數(shù)字化設計可以貫穿方案到施工落地的整個過程,利用竹材在工廠內的可控預制彎曲定型,到現(xiàn)場進行裝配搭建,最終相對準確的實現(xiàn)方案落地;另一方面,經過數(shù)學邏輯控制生成的曲面及關鍵竹梁結構曲線,可以更加符合結構受力和建造規(guī)律。
竹亭結合校園主要道路的朝向以及樹木、綠籬和紀念石的位置,設計了多處高高低低的曲線形開口,方便人從各個方向自由穿越,原有的部分綠籬保留延續(xù)到亭內,頂部升高束起設為圓形采光口,將風、陽光和綠植引入內部,打破遮棚的沉悶感,形成了云卷飛揚的概念方案。
概念方案引入數(shù)字模型,與結構工程師及竹構廠家進行建造邏輯梳理后,分步生成關鍵構件。首先,確定基本曲線的定位和形態(tài),包括各個方向的開口以及頂部的圓洞,據此生成曲面屋頂和中心圓錐筒。
然后,根據經驗估算的梁間距,從曲面生成提取所有曲梁,并在曲梁上方附加一層菱形交叉的竹篾網格,將整個屋面結構連成一體。最后,兼顧防雨與采光的需求,采用兩種適用于曲屋面材料,竹瓦和有機玻璃板,進行曲面定位。
榫連卯合——結構分析與構造落實
原竹結構的歷史由來已久,尤其在盛產竹材的南方,多用于房屋、橋梁等。雖沒有明確的結構計算,但是經竹構廠家和結構工程師的經驗估算,依然可以滿足建造需求。本次竹亭方案的形體尺寸、結構形式以及構造節(jié)點,均與廠家和結構工程師共同推敲完成。
經過數(shù)字設計工具提取的竹梁在工廠內預制加工編號,再到現(xiàn)場搭接。竹梁落地處利用金屬連接件與現(xiàn)澆混凝土條基礎固定,不同方向的竹梁采取通用的傳統(tǒng)竹構交接。
屋面兼顧防雨遮陽和引入陽光的需求,考慮到局部曲形屋面的近人感受,采用了竹瓦和有機玻璃板,竹瓦下方覆蓋防水卷材及葦席。中心圓錐筒既作為結構支持,又結合日光和照明,為竹亭夜間使用提供燈光。場地采用,由內而外找坡,外側局部設卵石滲水坑,避免竹梁基礎落地部位積水等等。
原竹工藝與現(xiàn)代工具技術結合的過程中,各種材料和節(jié)點的選擇也保留了一定的容錯度,這與現(xiàn)精準的裝配式鋼、木結構有所不同,原竹的工廠加工允許一定誤差,在現(xiàn)場通過竹篾、竹瓦等進行靈活調整,依然保存了傳統(tǒng)的手工藝特征。
通過竹亭的建構邏輯梳理,我們期待不僅僅設計了這一片云,更是與竹構廠家共同嘗試了一種適應當下條件的可操作類型方案,風起云動,結合不同的場地條件,靈活進行復制變化應用。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