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仲夏密林
地塊周邊綠地系統成熟,黃桷公園、黃桷水庫及湖濱公園將其環繞。我們設想,將景觀自然造物的手法,貫穿始終,利用前場7700㎡公園綠地,蔓延城市綠地系統,將自然而生的場景歸還生活,創造市民的活動參與。山水與自然、城市與風景、人文與景觀,在此處渾然天成、相融而生。葛飾北齋(1760-1849年),日本江戶時代深受中國文人詩意特質影響的知名畫家。在他的畫幅中,出現的山川大海、市井生活,都具有強烈的人文之趣。入戶水景公園,靈感來自北齋作品對于自然與生活場景的描繪,我們將山川河谷的曲線、大地的褶皺放入場地。水景蔓延場地,綠島從水流灘涂的縫隙驟然而起,利用堆坡造形,及水杉密林的栽植,整個空間純凈、詩意,勝似入戶的前花園。水景公園是園區與旁邊交通道路的軟隔離,將建筑隱逸在水杉打造的密林中,周邊居民的活動也被層層綠量,減少了喧囂嘈雜。
▼空間概覽
▼水景公園
▼溪流水景和潮汐水景
▼主入口溪流水景
公園基地,及與周邊市政道路存在較大高差,利用高差關系,營造大自然延綿起伏的地形,并將水景、密林、景墻與道路整體規劃,形成界面咬合及必要引導。空間的純粹感受與大自然的綠色氣息,是生活于此的第一份厚禮。藝術純粹的前花園,是回家動線中自然的過渡。場景感營造及美學的認知,也將從這里開始。游覽過前花園,到達主入口, 深棕色的格柵將入口掩映,形成虛實對比空間。樹影在景墻上的投射,與園區內的藍花楹呼應并滲透,格柵曲線紋理的交叉,不銹鋼花池的線型,預示著回家品質的沉淀與空間的對比轉換。
▼潮汐水景
▼山川河谷的曲線、大地的褶皺
▼細部
▼溪流水景
▼綠島從水流灘涂的縫隙驟然而起
▼曲線不銹鋼花池
▼夜景
慕夏之夢
太過美好的生活場景,如夢境般不真實。在中軸線空間中,用統一的曲線語言延伸夢境長度,重疊、往復的設計手法,與現實映射。在回家路上,不全然是立于現實的收獲。純白色弧線廊架延伸80余米,兩側白色曲面景墻,間隔的孤植喬木,將空間界面拉入到更加純粹的超現實感受中。
▼軸線廊架入口
▼軸線廊架
▼純白色弧線廊架延伸80余米
▼兩側白色曲面景墻,間隔的孤植喬木
用超薄鋁板完成的白色廊架,涂料涂刷的側墻墻面,將曲線極致演繹。行走路面的線型,完整貼合廊架的倒影。猶如夢境的發生,用白色“飄緞”走進夢的深邃,路面完全倒影預示著現實向夢境深處的煥化。側墻的不斷重復延伸,在純凈而有儀式感的空間中,演繹超然于現實體驗又掙脫不了的夢來。在夢境的映射后,實墻層疊構成的“星光隧道”,隧道中用不銹鋼鏡面,對話內心與自我,將夢境推到至深之處,將要掙脫。
▼實墻層疊構成的“星光隧道”
▼隧道中用不銹鋼鏡面,將夢境推到至深之處
▼細部
季候南風
回歸上島居所,貼合用地紅線邊界,設計了500平米的無邊際泳池,利用30米高差的現狀條件,將視線焦點落在黃桷湖及對岸的湖岸線,將酒店般的輕奢配置放入住區。泳池區域分為成人泳池及戲水池,弧形廊架連接,立面使用穿孔鋁板。廊架與植物的共生,使這個區域充滿自然的風情感。設置躺椅休閑平臺,便擁有延伸綠地及湖濱公園的視線眺望。
▼后場泳池入口
▼貼合用地紅線邊界,設計了500平米的無邊際泳池
▼躺椅休閑平臺
▼弧形廊架和穿孔鋁板立面
▼黃昏景色
▼總平面圖
▼主入口溪流詳圖
▼潮汐水景詳圖
▼泳池詳圖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