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從上海浦東新華-民生-洋涇碼頭地塊城市設計談公園城市
隨著習主席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 ,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公園城市”被明確為下一階段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標,是開辟城市轉型升級新路徑,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的重要步驟。而對于上海這座擁有超過24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將“公園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規劃與建設中,是擺在每一個設計參與者面前的“難題”。
上海浦東新區新華碼頭地塊城市設計的項目的落成,標志著上海市實施 “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規劃”的順利啟動,并借助上海世博會的契機,在2017年全面貫通黃浦江中心區段(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兩側約45km岸線)的濱水公共空間。
一、延伸和連續的濱水綠地空間
新華-民生-洋涇碼頭地塊作為上海原有歷史悠久的工業遺存,現場保留著筒倉、廠房、碼頭、塔吊等近現代工業元素。荷蘭NITA(尼塔)希望對該地塊在用現代的理念進行設計打造的同時,不僅能夠保留這些有著歷史文化的建筑,對其進行現代化的改造,使之能夠和周邊的新造的現代化建筑相融合,還希望能夠將沿岸綠地向城市內部滲透,打破高建筑密度區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南北延伸的綠地開放空間將更多綠色帶給了市民,更多的街區擁有的綠色經濟價值也得到提升。東西延續的濱水綠地空間讓市民更便捷的欣賞黃浦江美景,通過連續的人流帶來了更多的活力。
二、創造豐富多彩的市民休閑空間
通過對上海世博會總體景觀的打造,荷蘭NITA(尼塔)對城市空間與城市居民之間的關系,如何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和經驗。在“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規劃”的上位規劃的基礎上,荷蘭NITA(尼塔)提出“空間與功能的耦合關系”,即在沿江有限的空間環境中,將不同的功能維度與生態維度兩者之間相互交錯融合,這樣有效的規避的因洋涇港與民生碼頭對場地所造成的割裂,用多樣化的空間變化將開放空間組織成一個統一的景觀游憩系統,滿足游人休閑濱水的游覽需要,為市民置入多樣活動休閑空間;而且設計地塊與周邊用地有機銜接,滿足了人們對交通、休閑、集散、演藝等多種使用功能的需要成為市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區域,讓場地更具活力帶動商業活力。
三、歷史遺存的保護與利用
在設計時,荷蘭NITA(尼塔)根據上位規劃的要求,對地塊上原有工業建筑進行了梳理與改造,保留建筑上海派文化特征的元素,摒棄或改造與現代上海及周邊環境不匹配的元素,使每棟建筑的功能與周邊戶外環節相匹配。例如將原有八萬噸筒倉建筑進行改造設計,打破原有單調重復的建筑觀感,對原有圓形筒倉進行通透化處理,使其更具有細節,極大地提升了該處歷史建筑的環境價值和美學價值。
場地上現有的工業歷史遺跡改造成為可利用的商業服務空間,豐富活動及增加場地的商業回報。在現狀的高樁碼頭區域選擇性的保留了塔吊、集裝箱、鐵軌、柱墩、高桿燈等設施,暗示基地作為集裝箱碼頭的歷史成為承載工業歷史的區域。重新利用并改造了碼頭的經典元素-集裝箱,將其演變為服務信息亭,休憩亭,餐飲亭等,為游人提供了新穎的休憩與社交的空間。
四、連通行人的同時更需要連通生態
荷蘭NITA(尼塔)認為保護生態是公園城市最重要的一部分。洋涇浜橫跨整個地塊,將地塊分割為2部分,雖然可以通過形形色色的橋梁連接兩個地塊的行人,但是兩個地塊的生態鏈始終是斷裂的。作為荷蘭設計機構,荷蘭NITA(尼塔)對生態的連接有著豐富的經驗。在荷蘭的高速路上,不時的可以看到橫跨高速路的生態橋梁,這些橋梁并不是給過往的行人所用,而是連接被高速道路所割開的生態環境,生態可以通過這類的橋梁連接。尼塔也將這樣的理念運用到了設計中。
五、濱水綠地在公園城市中的作用
上海河湖眾多,水網密布,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相當于全市總面積的11%,因此上海在打造沿江、沿海公園城市更具有代表性。濱水城市設計也成為了類似于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打造公園城市的重要環節。荷蘭NITA(尼塔)認為,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生態與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點。通過公園城市的國際化表達,體現綠色與城市之間的耦合關系。
▽ 現場照片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