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景觀  /  正文

漁市空間的重塑與新生:圍頭灣濱海漁市概念設計 | 黃泳迪

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 2023-01-11
原創
  • 項目名稱:
    漁市空間的重塑與新生:圍頭灣濱海漁市概念設計
  • 項目地點:
    福建省泉州市
圖片
圖片



優秀作品信息

作品題目:漁市空間的重塑與新生:圍頭灣濱海漁市概念設計 

參賽作者:黃泳迪

指導教師:葉茂樂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摘 要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漁業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本設計以福建省泉州市圍頭村為切入點,探討新時代下漁村發展模式的更多可能性,并基于此進行新型魚市的設計。

結合生態維度、經濟維度和認知維度,將圍頭村打造成獨特的多功能社交場所,為當地注入更多的發展能量。漁民不僅可以依靠捕魚維持生計,還可以通過開展游客體驗活動等增加收入。

結合當地人文特色,實現線下售賣與線上直播促銷一體化的漁市街區,為圍頭村漁民、游客及當地居民提供場景化、標志性、可持續的新型商業空間,推行一種新的魚市空間及圍頭文化體驗,使該空間成為更靈活、更多樣的水產交易場所與休閑娛樂場所。



選題背景


無論在哪里,市場都不僅僅是單純的商業聚集地,它也包含著社交含義,是極富活力的地方。許多漁村的第一產業具有非常可觀的市場競爭力,但第二、第三產業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于此,本設計以魚市為切入點,將相應的配套產業、延伸產業置入其中,以期在促進圍頭港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漁民的生計水平,為全國沿海城市提供參考。



項目基地實地考察


金井鎮圍頭灣位于晉江市南端,三面臨海,海岸線綿長且形態豐富多變,擁有戰地文化、華僑文化、漁村特色、濱海風光等別具一格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

在基地調研過程中,團隊向當地村民分發了問卷;利用錄音工具將與村民的訪談對話記錄下來;實地拍攝場地現狀及周邊環境,并沿著金沙灣進行考察。

調研結束后將實地觀察、拍攝記錄、基地及附近建筑物測繪、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到的研究資料進行分類、統計等,以此為依據進一步深化設計方案。


圖片

▲問卷調查實拍


圖片

▲場地周邊實拍




圖片
▲圍頭海產現狀



設計定位


以圍頭特色海產為重點打造對象,將水產養殖、售賣、文化科普及生態旅游相結合的濱海魚市空間,打造為能夠為漁民、商家、周邊居民及游客提供多元體驗的新型魚市空間。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打造圍頭特色旅游地標。以人文發展為著力點,整合鄉村生態旅游資源,強調人文與經濟協同發展,從而豐富旅游項目的文化內涵,有效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

將模塊化設計運用到景觀中,從不同景觀實體內抽取元素進行重組,預制生產并重組獨立的景觀模塊單元,通過節省景觀模塊的設計時間和生產時間,滿足快速拼裝的要求,以多樣化的模塊組合式景觀方案來滿足多樣化的景觀需求。


圖片
▲活動模塊示意



設計策略


將售賣海產、高產優質養殖、特色濱海文化、可持續生態景觀相結合,通過四大模塊細化各項功能以滿足不同需求;

1.商業模塊(提高漁民收入)

海產店鋪:售賣基地養殖的海產品,新鮮、安全放心;

手工業店:售賣鮑魚殼等貝類海產制成的手工藝品;

直播間:通過新媒體推銷基地養殖的海產品;

餐飲:可選擇“自助廚房”和朋友一起下廚,或選擇“加個餐廳”交由廚師將食材烹飪。


圖片
▲海產店鋪
圖片
▲海產店鋪


圖片
▲手工業店


圖片
▲直播間


圖片
▲餐飲
圖片
▲餐飲:自助廚房


圖片
▲餐飲:加工餐廳


2.生產模塊(提升海產質量與數量)

海產養殖:黃金鮑等圍頭特色海產養殖;

海產曬場:晾曬各類海產并分類;

植物種植:觀賞型植物培育、近金沙灣一側防護林種植;

物流倉儲:暫存海產、配送外地的物流打包。


圖片
▲海產養殖




圖片
▲海產曬場




圖片
▲植物種植




圖片
▲物流倉儲


3.教育科研模塊(提升海產質量與數量)

養殖技術參觀:參觀圍頭漁民養殖過程可給予游客更直觀的感受;

豎向綜合體:

第一產業 F1·海產養殖

第二產業 F2·海產工藝品加工

第三產業 F3·海產直播間;

科普展覽:宣傳推廣圍頭村文化、戰地文化、海港文化、生態理念;

技術科研:養殖培育的技術探討、觀測基地等。


圖片
▲養殖技術參觀
圖片
▲豎向綜合體


圖片
▲豎向綜合體爆炸圖


圖片
▲科普展覽


圖片
▲科普展覽:“海洋廢棄物的二次生命”藝術展


圖片
▲技術科研


4.休閑景觀模塊

休憩空間:可移動的廊道+休憩座椅區域;

露天電影場:露天電影場,亦可作宣講講臺等;

活動舞臺:舉辦傳統節日與節慶活動;

親水平臺:沙灘咖啡+親水棧道。


圖片
▲休憩空間


圖片
▲露天電影場
圖片
▲露天電影場效果圖


圖片
▲活動舞臺


圖片
▲親水平臺
圖片
▲親水平臺效果圖



整體設計


基于場地特性,主入口位于西北近馬路一側,臨海而生。以養殖綜合樓為中心點,建筑與建筑之間形成空間的圍合。放眼望去,高低錯落的屋頂蘊含著閩南傳統村落的特色。這正是從周邊圍頭村傳統建筑內提取其獨特之處,賦予在新的魚市中,給予古厝另類的“再生”。

自西向東,人們很快就能進入養殖綜合體看到的鮑魚養殖現狀,亦可提著選好的鮑魚跨過廊道來到餐廳。享受完新鮮美食的人們沿著場地東邊的濱海棧道休閑地交談,伴著波光粼粼的海面、聽著沙灘上孩子們嬉戲的笑聲。到了棧道盡頭是露天電影場,看完電影還能在集市中買點特色紀念品再回家。

魚市的中心是鮑魚養殖綜合體。綜合體一層可供人們近距離觀看圍頭遠近聞名的“黃金鮑”養殖現場;二層展示著圍頭特色手工制品;三層的直播間可以直接看到下方的養殖池,將養殖場展現給屏幕另一端的客人;四層是生態走廊,植物在這里沐浴著陽光,向人們搖曳著生機勃勃的姿態。

綜合體的旁邊是餐飲區。在這里人們既能選擇將海產交給廚師烹飪,也能選擇自助廚房享受下廚的樂趣。

露天放映場為人們提供了夜間娛樂的好去處,這里在白天是村內開會的階梯場;展示空間是孩子們了解更多圍頭文化的有趣場所,平時也會定期舉辦海洋生態知識講座、海邊撿垃圾等活動,有助于對當地兒童進行保護珍稀物種和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環境啟蒙教育;停車場旁的集市里,人們能在夜間淘到不少有趣的東西,或在白天享受和煦的微風與咖啡、茶點;人們也可在馬路旁、綜合體旁的商鋪買到新鮮的海產帶回家。

除了寓教于樂的幾座建筑,濱海棧道是另一個必經之地。防護林的疏影斜映在棧道上,形成曼妙的圖案。金沙灣的落日余暉給魚市添上了瑰麗的色彩,海鷗的鳴叫是歡迎游客的問候。


圖片
▲魚市效果圖


作者

黃泳迪: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編輯 制作 | 王卿  鄭海臣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0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