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L:在過去的設計任務中,界定專業界限有利于安排工作內容。但在如今執行重大城市規劃任務和面對氣候變化的巨大挑戰時,我們不能局限于自我專業中。我們需要把規劃-建筑-景觀的體系結構視為一個系統。
伴隨“綠色基礎設施”概念在國內的發展,景觀設計師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景觀設計在前期工作開展階段就開始與規劃、建筑同步,從區域規劃起就一直參與其中。
景觀設計不再僅僅影響建成后的環境,而是每一個良好的總體設計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提高自身多維度、多尺度的分析能力,充當好各層級間的協調者,使景觀與城市、建筑有機交織,并由此創造一個高質量的設計新整體。
L:景觀有著“物質”與“無形”兩個維度。人與景觀之間持續性關系的維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這一“無形”的層面,并且該持續性關系還影響著設計區域的未來發展潛力。
綠化、美化城市只是景觀最基本的目標,設計者需要將景觀作為社會人文建構的一個部分,將景觀理解為一幅反映當地自然、社會信息的空間圖像,強調自然與社會背景的地域化表達。
這些需要設計者加強景觀在“無形”層面的人文研究,捕捉并抓住場地人文的紐帶。只有這樣,景觀才能在當地土壤中生根發芽,最后像森林般世代相傳下去。
L:德國A73高速公路沿南北方向貫穿埃爾朗根市。這條高速公路不僅將整個地區一分為二,成為一道難以克服的障礙,而且還對鄰近的居民區造成了嚴重污染。
為此我們進行了高速公路上建造新城市公園的可行性研究。希望通過修造 “綠色基礎設施”,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富有吸引力的綠色開放公共空間。
該項目扭轉了我對城市景觀構架的看法。即“綠色基礎設施”的多功能性并不是由某個單一綠地提供的,而是來自于一個將全域內所有綠色基礎設施串聯成網的“大區域綠網規劃”。
雖然各分區網絡功能側重有所不同,但最后在“大區域綠網”下會實現功能互補。目前看來,“綠網建設”是最大限度提高整個區域景觀品質的首選途徑。
▼德國埃爾朗根A73高速公路上蓋 待建
D: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中德是兩個不同的答案,而且只能參照我目之所及的狹隘范圍去論述。
國內優秀的青年設計師有不輸任何國家設計師的設計思維,在執行能力方面更是不用多說。但他們思考的時間被大量壓縮,很難施展他們真正的設計實力。
德國的青年設計師在這方面沒有那么大壓力,有充分時間更全面地思考,給業主能力所及的,設計層面的最優解。就項目本身的實現來說,效率甚至更高。
甲方也會精明地降低他們走彎路的可能,畢竟大部分甲方都是乙方出身,知道精華所在。德國青年設計師剛入行時最大的難點,似乎主要在學習如何有效地和甲方和合作方(包括其他設計公司和施工方)溝通。
當然了,這個國內的青年設計師也肯定需要學,但在架構龐大的公司里,大部分青年設計師接觸這個技能的時間會比較晚。
D:進步和得到很多,退步和失去想不出來。作為景觀設計師,我非常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我們事務所所有的設計充分考慮到場地的歷史和現存。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給人們提供更好的開放空間。
在工作中,我越來越感覺到,綠色基建的受重視和普及。大家越來越認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這些都讓我覺得我的工作很值得。
我還認識到,在整個項目中,畫設計圖,只是整個設計的10%,從設計開始到落地還有90%的工作要做。這100%都做好了,才能保證項目的質量。
D:我認為,就景觀設計來說,這個行業發展到今天,如果目的是以人為本的話,不會再有橫空出世的設計思維和方法。因為關于如何改善人類生活的各種議題早就都被討論透了。創新主要在于設計時的權重上,在堅持自己設計理念的程度上。
我始終認為設計是一種復雜選擇。設計師根據自己設計的目的,在自己的認知里作出各種篩選和整合,得出最終結果。
對于我個人來說,做設計的目的是,給人們創造更合理舒適的空間,這個合理和舒適是長遠的,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的。這個合理和舒適是顧全感官和感情的,作為高級動物的感官和感情,也作為自然界一份子的感官和感情。
▼布拉格環城綠帶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