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8位青年景觀設計師與我們聊聊過去的一年

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委會 2021-04-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原創
邀請8位青年設計師一起聊聊過去一年的工作與生活,與行業同仁們共勉。

圖片



Q&A 01 

2020 年最滿意一份作品?

                                      
圖片
當代春風印月是2020年基準方中首個建筑景觀一體化設計作品,該項目位于涪陵北山之巔,遠眺長江烏江。定位為建筑、景觀、室內一體化打造的目標,融合“山、水、天地、自然”幾大要素,去邊界化,讓空間和自然互為補充,創造一個人與自然共情的體驗場所。從藝術化重構自然的角度出發,根據場地的區位、高差、地勢,組織變換場所的起承、收放、圍合,使整體流線張弛有度,豐富參觀體驗。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2020年我們迎來了幾個建成作品的開放,比如上海星空之境公園、大同金隅礦山公園等,也迎來了幾個國際競賽中標入圍的好成績,比如深圳紅樹林博物館,但另我體會最深的是一個非常小的、為2022年荷蘭園博會中國園做的提案,這是我和荷蘭造園大師Anemone Beck-Koh合作的作品。

圖片


我們拿到任務書后,認為最核心的議題是要回答一個問題:“活著的”中國園林如何展現于世界并贏得共鳴?中國近幾十年的城市建設,一直在靠不計代價的消耗外部資源來獲取有限的不可持續的成長。而在東方文化觀中體現非常強烈的:cultivation(對外在環境的智慧利用)和self-cultivation(對內在本性的修行)兩個詞對于可持續發展非常有指導意義。中國園林傳統的優勢不僅在于后者,而且在于前后兩者的巧妙結合---內外兼修

圖片


我們決定大量采用竹子來作為基礎材料,并且將園子命名為“西行竹跡”。除了流動的空間帶來的時空旅程和整體美學體驗,我們要讓西方來客感受到:1)農業生產性智慧;2) 對氣候變化應對的巧妙策略;3)低碳低成本的材料和功能性。

在疫情肆虐的歐洲,園林中的生活感和身心參與性更加重要。中國園林的理想其實都是在復原桃花源般的社區。我們刻意避免展園變成大公園,即使當“主人”變成了“游客”,還是要維持“私家園林”的標簽:空間的分割和關聯、社區的屬性、場景的沉浸感都比西方公園要強烈。換句話說,從入口到出口大概560m的游園過程中,我們希望所有來客都能不斷加深的體會到中國園林的核心價值:可持續的內外兼修。


圖片

圖片





圖片
大悅春風里整體綠植景觀項目,是今年終落地的項目,也是團隊在專業上的小突破。項目涉及400余種不同品種和習性的植物,在北京地區實屬罕見。同時,設計面臨在有限空間內營造豐富變化的挑戰,利用植物為主的造景方式,呈現“靜靜”“時空”等多個主題。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今年雖然比較特殊,但團隊還是收獲了許多很棒的作品,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猛追灣城市更新項目。這是一個位于成都成華區的舊改項目,與太古里僅一河之隔,是一個非常有成都市井煙火氣的小街道。
在改造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將這里原有的生活場景和功能保留下來,而不是簡單把它變成一個旅游打卡地。所以我們把原住民的生活,歷史街區的故事,以及最新潮的生活方式融入進來,在新舊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最終呈現出來的街道是非常多面的,沒有常規標簽,沒有固定節奏,時尚、懷舊、小資、市井,它都有。我們會看到很多新與舊的碰撞與相融,新潮的鋪面銜接著原始居民樓墻面斑駁的紋理,穿著睡衣的老人可以和時髦的年輕人鄰桌而坐,各自喝著茉莉花茶和美式咖啡,他們相互接納包容,并不顯得突兀,反而生出一種只屬于猛追灣的體驗感。在這里,老的記憶不曾抹去,新的故事還在書寫。

圖片
圖片




圖片
瑧灣匯與深灣街心公園,位于深圳灣超級總部的西側,是該片區首個建成的高端公寓與街心花園項目。是新時代下對居住綠地(高品質住區與街心花園)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具有生態和城市活力的示范性。
鄰里美好生活場景呈現。滑板坡地與沙地在城市里總是難于尋覓,項目解決了痛點,激發運動熱情,提升玩耍樂趣。
營造完善的城市公共系統:公園北側地鐵站廣場,實現了地鐵換乘、站前集散、公交等候、步行過街等一體化完整而順暢的城市步行系統。
能量聚集與轉換,高顏值風車海綿城市:利用自然做功,實現了自然系統中雨水、風能、動能的循環利用。場地內別具一格的橙色風車,可將風能轉化為動能,把濕地中蓄積的雨水抽到水渠橋,10m高飛瀑下落,經層層臺地的滯留、凈化,形成疊瀑景觀,經過干濕塘,最終回到風車濕地。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面積1275平方公里,是中國核心城市內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但是森林覆蓋率不足45%,水土流失、土壤貧瘠等諸多問題,丹景山作為海拔700龍泉山森林公園南段先行示范區,如何提高森林覆蓋率,豐富生物多樣性同時,人和自然和諧共生,讓生態價值轉化成生活場景,我們做了大膽嘗試。修復后的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5.7%以上,自然科普展示館的丹景臺、飛越林間的天空棧道、兒童喜愛的森林樹屋咖啡店、還有為40多種動物提供生境營造300多種山地適地植被生態群落。

圖片
龍泉山森林公園丹景山公園(生態修復前后對比)2020年建成

圖片
圖片



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在環境本底脆弱、發展壓力巨大和自然災害頻發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濱海灣區建立新型水城發展模式是本案例探討的重點。綠色基礎設施為建設大灣區新型人居環境提供了共生策略。一是基于海陸空生態安全構建城市精明增長模式;二是山海相連的韌性城市范式,塑造人居環境活力和健康城市生活;三是以濱海韌性和內河韌性為核心,形成濱海灣區水城共生新模式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在2020年10月1日,團隊迎來了歷時三年的作品——四海公園的開園。四海公園,始建于1987年,是蛇口最大的公園,迄今已有三十余年。我們企圖在安定的公園與飛速發展的蛇口之間,探尋“過去”與“現在”、“舊”與“新”、“保留”與“更新”中的平衡點,建立新的關系邏輯,思考一座30年公園的擔當。
在城與園之間,我們植入了“彈性的距離”,讓公園容納與時俱進的功能,彈性的空間讓交互距離有了可變性。構建公園的開放邊界,連接城市脈絡,游園空間形成流動的區域,街道與公園之間有了“厚度”。

圖片



Q&A 02 

疫情對個人以及行業的影響?在生活觀念與職業規劃上有何轉變?



圖片
作為一名景觀設計師和公司管理者,在設計層面激發了對后疫情時代健康景觀的關注,我們在韌性社區、城市公共空間的防疫安全方面做了初步研究,圍繞人們需求的生活場景融入了健康景觀體系;從公司管理層面,疫情居家辦公期間,我們細化了員工工作的計劃管理、質量管理的全面管理深化工作。疫情讓我更多的反思景觀設計在城市發展和人們生活中可以擔負更重要的角色,公司管理受疫情影響可以探索更精細化的管理動作,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在變化的未來中不變的是生活的本質 設計是不斷探求生命、生活本質的過程,設計從來不是孤芳自賞 ,當生命和生活在設計的空間中發生時 便已豐富了作為設計師的靈魂。


圖片
過去的一年,個人大大減少了在高鐵上、飛機上、跑步機上的時間,所幸的是我們手上的項目并沒有太多消極影響,這要特別感恩我們整個社會在疫情面前形成的巨大合力。但大自然讓我們緩一緩的時候,我覺得我們還是要緩一緩。加速改變宏觀環境的事兒們如果都能緩一緩,不確定風險的“釋放”就會慢一些。未來相當長一個階段,多做真心的“修復”;少做苦心的“設計”。一句話,“設計圈”還是要順應“自然圈”的節奏。
雖然少了一些“詩和遠方”,但問題是,我們的身邊,是否做的已經夠好?我們是否應回歸更多的“日常景觀”?如何讓下一代生活在真實的自然“基底”中?景觀和建筑主要的區別是,建筑是某單一物種主宰的物質空間,而景觀是萬物共處的物質空間。今天呈蔓延之勢的“景觀”,帶來了太多的“有我之境”(當然,我并不排斥以人為本的公共環境設計),太昂貴的“節日感”,太豐富的比喻、夸張、感嘆式的描繪,缺少“無我之境”,缺少鳥兒在風中的輕輕一吟唱。如何先把“無我”做好,再到“有我”,讓人們在和環境的互動中發現那個最真實的“我”,這是我覺得環境設計行業都應該追求的目標。



圖片
疫情帶來了更多的沉淀和思考,給大家強制按下了慢放的按鈕,也讓轟轟烈烈這些年的行業內,有了很多反思的聲音。不管是不是疫情的影響,或者是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剛好到達,今年的行業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匠心和設計本源上的追求。
疫情尚未結束,在自己、家人、同事都做好防護的同時,持續提升偶木的設計競爭力和品牌實力,是我們不變的規劃,順應趨勢,偶木也將更深入的發揮優勢,從研發、智慧等領域持續積累。



圖片
席卷全球的疫情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也引發了我們的反思。它讓我們意識到,人類只是活在一個宇宙碎片的瞬間里,渺小如一粒塵埃,我們不是地球的主宰,不是萬物之靈長。對于自然,對于萬物,我們都需要有一顆敬畏之心。 
我們開始把更多的心思去關注當下與自我,去用心對待身邊的人,關注每一件小事,把那些宏偉的目標和意義先暫時放一放。疫情也讓人們意識到在自然災害面前人的脆弱性,大家開始真正審視自身所處的環境,重新思考生活環境,關注自己生存的“小空間”,關注生活的質量,這些也都給未來的設計師和設計行業帶來很多新的機遇和啟發。

對于行業而言,它將加速智慧園林的發展,讓人們共建、共享智慧園林環境。人們更加居安思危,整個地球生態系統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來促進它更加穩定和諧,所以也要求景觀設計師必須了解科學,了解生態。未來景觀設計除了去思考人與場地、與自然的關系,還會去關注設計的可持續性,綠色、健康、環保這樣的主題會逐漸成為未來設計的重要標簽,社區功能的多樣性也將成為客戶重要敏感點。



微信圖片_20210302102830.jpg

疫情如此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在行為上,人們變成了“有限”活動的人,觀念也隨之改變。戰時狀態的“事件景觀”理論與設計需要被討論與研究,公共衛生健康與景觀的關系成為常態化命題,設計學與基礎學科的關系更為緊密。
在未來的城市與社區環境中,人們對高密度環境、封閉空間會產生恐懼心理,對環境質量與健康衛生條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活動會有清晰地認知,對人與人之間的安全邊界會重新定義,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文明行為也會有新的改變與提升。
我們要進一步審視居住環境與城市、社區的關系。密度、聚集、緊湊、密閉、無接觸、舒適、康養成為健康景觀探討的關鍵詞。我們需要提供更為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便利衛生的生活物資服務場所,無接觸的外賣快遞服務,衛生的垃圾處理方式,分隔管理,無接觸的歸家動線,公共部位的消毒與衛生,通風陽光好、低密度的休閑戶外場地,環境指標的實時監測與顯示,智能化互聯網等線上解決方案,自然舒心的綠色環境等。
疫情之下與未來,人們對健康的環境,健康的生活狀態的需求被放大。同時,我們更需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自身個體)與生命觀(自身個體與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關系,不僅僅是周邊環境),尊重知識回到常識。


微信圖片_20210302102905.jpg

疫情對市場形勢、行業模式、學科發展都有巨大影響,恐怕要數十年后回顧,才能真正認清這一影響有多深遠。
目前來看,一是催化了新的工作模式。線上協同工作(設計、交流、匯報等)已在短短一年內被廣泛接受,未來若疊加VR、5G及智慧化技術,設計行業的顛覆性創新很可能加快實現。
二是加快推動了應對不確定性的韌性設計范式發展。如何將不利的突發災害變為創新和演進的機會,成為需要探索的本質問題。這次疫情的發生,更促使親自然性原則、多目標協同兼容原則、全周期動態管理原則成為韌性城市的重要議題。以自然生命要素為主體的綠色基礎設施在應對不確定性中具有天然優勢,對城市韌性安全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如何最優配置綠色基礎設施對于韌性城市發展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們團隊未來重點關注的方向。


圖片
2020的新冠疫情讓作為湖北人的我在非常近的距離下感受過它所影響的一切社會秩序,那時候隔離的人們都會日常更新窗外風景的變化。我試圖從疫情之后重構的社會秩序與情感關系中理解,景觀所扮演的新的角色。從前,我們幾乎很難在公共空間中找到與世隔絕的孤獨感,但在疫情所限制的距離之下,人們重新審視自我的世界,信息終端消解了太多我們獨處的時間,只有在面對自然才有真實的“孤獨“,人們開始建立自然關系中的情感粘性。景觀作為一個柔和的動態時,它不再只是一個從屬或被瓜分的權力型場所,它應該有共時共情的動態性。
疫情過后的景觀行業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上,單一化的認識與評價已不足以支撐復雜的社會問題,僅在視覺效應上的更新無法跟上多變的社會結構。景觀行業正迎來一輪初步的革新,它需要具備更多兼容性與開放性。從城市尺度去理解景觀的出發點,由景觀主導整合跨專業的資源提供實驗性支持,才能帶來真正的“可持續性”景觀。



Q&A 03 



這一年有哪些新的關注點與思考?對2021 年的期待?



圖片
剛剛提到了由于疫情對于健康社區,景觀公共空間的防疫安全體系的研究與關注以外,談不上新的關注點,我們從17年至今做了多個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作為景觀設計師,在有機更新類型的項目中,我們應該打破專業邊界,關注城市發展,地域文化,民生需求,產業能級提升等方面,這是典型的跨學科的知識建構過程,是典型的跨專業議案的協調過程,也是一個典型的上下結合,左右關聯的運營管理過程。
這就反映了城市作為一個復雜巨系統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一直主張景觀設計專業的人應該多元化,不要迷信注冊規劃師,注冊建筑師。2021年仍然是一個未知,堅定對于景觀設計創造更美好生活的熱情,帶領我們的團隊創作出更優質的設計作品。



圖片
最開心的嘗試莫過于去年4月份我們發起了面向于行業的活水沙龍(Living Water),希望成為一個圍繞水技術、藝術、理論的興趣者根據地,現在已經組織超過8次線上沙龍,我們的水研究中心2020年從多個角度、各個層次繼續實踐了對水的研究,大到國際合作研發、住建部課題、小到實習生的水缸等五花八門在我們的實驗室都能找到。2020年12月,我們海綿城市咨詢生態板塊開始獨立運行,針對國內綠色地產行業推出全過程的咨詢服務包,這也依賴于我們生態水部門團隊在行業多年不懈地探索與實踐,在海綿城市領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品牌優勢,希望2021年能夠與更多優質客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2020年也有幸參與了長江大保護背景下的若干河道類項目。我們過去的錯誤不單單是把河道“裹了起來”,更恐怖的是一旦開始河道整治/“綜合治理”/修復,各個部門/專業就匆忙間各拿一把刀,開始對河道的“肢解”(美其名曰諸多子項:河道清淤、截污工程、景觀綠化、道路橋梁、文化創意.....)。
我期待未來的河道設計能走向一體化的環境設計,我們做的所有東西應該流動起來,系統起來,河道景觀是流動本身,而不是河邊的枯藤、老樹、昏鴉。當然,如果想將已經形成定式、工藝還超級復雜的工程類別有所改進,難度還是很大的,就不能執著于靜態的思維,必須要有顛覆性的創新,這一點我們在自己的項目中一直在嘗試。



圖片
除了之前關注的多元化、城鎮更新、智慧景觀,今年更多的思考了兒童友好的話題,也在元氣、植物治愈、無廢城市等等方面,參與了更多的探討。持續深化了“微笑城市”的理念,并逐步落實著此類項目。
對2021年最大的期待是平穩,庚子一年波折太多,希望新的一年能有生活上、工作上都更加穩定發展的空間,做好我們擅長的事,用心落地一些項目,更好的服務公眾和客戶。也更好的過好設計人生。



圖片
設計特別重視“創新”,以往我們說創新或許就是在同領域去學習別人的方法和經驗,去看一些大師的作品,去不斷延伸自己的視野。但這一兩年我越來越覺得,當設計師思維枯竭的時候,要學會去拋開那些固有的知識體驗和方法論,真正回歸直覺和自然。比如看觀察樹的枝椏是怎么分布的,河川為什么彎曲的,漩渦是如何形成的;比如換個角度看世界,試想如果用貓咪的視角來看我們日常居住空間會是怎樣的;比如幻想自己重新置身你曾經歷的最舒服自在的一段記憶與體驗中……
你會發現當一個人的覺受力變得越來越敏感時,你就會看見時間、空間、情緒,甚至人性。那些曾經經歷的故事,被撞擊的心緒,都將成為我們設計靈感的來源。這個時候,你的思路又一次獲得自由,設計又再度的進行了創新。這是我這一年對于設計的一些思考。

對于2021的期待,我希望全球疫情都能早日消散,世界恢復到以往的秩序。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這是最重要的,當然也期待我們的團隊能夠收獲更多優秀的設計作品,為大家呈現更多生態、自然、人性化的景觀空間。


 
 
圖片
這一年是我從地產職業走向行業的一年,未來期待未名設計顧問(WM boundless design)發揮所長,為行業與產業做貢獻,推動行業與產業發展,與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義的事。致力于多專業、多學科的融合,從地產景觀到城市景觀,秉承完整性、創新性、公共性與生態性的設計原則;發現與創造美,做美好生活場景師,做和諧生態建設者。



圖片
從業景觀以來遇到最多關鍵詞是“跨界”二字,景觀設計師就是多專業融合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后疫情時代”肩負了更多的責任,迎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未來在公共空間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越來越明顯,景觀行業的發展,其實剛剛開始,以下幾個方向值得我們思考:
生態修復: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草一木、一石一物都是設計的原點,生態筑底與藝術造景的結合;
城市更新:聚焦有機更新中改造,修護,功能置換,空間激活等復合手段的結合研究,讓城市因為歲月流逝而失去光彩卻又具有獨特場所基因的空間重新煥發光彩;
場景營造:一切從人的行為需求出發,以場景造生活,情感、體驗和互動關注有溫度的公共空間營造。
2021年期待推出風景園林注冊制“國師”都有了“景師”也不遠了,讓更多的從業人員更加熱愛這份有責任感的職業。



圖片
作為我國首個專注于綠色基礎設施領域的產學研平臺,在2020年,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綠色基礎設施研究所與一方環境景觀咨詢機構(yifang ecoscape)在科研和技術咨詢工作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首先,在粵港澳大灣區韌性安全研究、深港科創合作區生態規劃等領域成果豐富,并成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其次,繼續為世界展現可持續設計的中國方案。團隊榮獲2020國際景觀設計師協會亞非中東區杰出獎IFLA AAPME Outstanding Awards(全球僅8類別共12案例獲此最高殊榮),2020德國設計創新獎等重要國際獎項。
再次,積極推廣綠色基礎設施理論與實踐,逐步獲得社會重視。2020年11月,團隊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介紹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理念、經典案例與研究成果。研究與設計成果還得到中國環境報、新華社、深圳特區報、南方日報等媒體報道。
當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責任。最近,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鄭重承諾我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對我國而言是極具挑戰的目標。綠色基礎設施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對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提供優質生態產品、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未來一個時期,圍繞“碳中和”和“碳達峰”目標,如何投資、規劃、建設、管理綠色基礎設施將具有更大、更多的機遇。綠色基礎設施不僅包括綠色空間的基礎設施化建設,還包括基礎設施的綠色化建設。以往我們對前者更為熟知,而后者在未來則更具發展空間,如能源、資源、水利基礎設施的綠色化設計與技術應用。碳排放、碳吸收、碳核算、碳交易,以及生態產品(服務)的價值核算等問題也將會成為綠色基礎設施的關注點。



圖片




景觀相比建筑,我覺得其實是更有生命力的內容,而且它是一個會生長會變化的內容。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空間定義了我們的生活思想,還是生活思想形成了我們的空間。我在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時,我感受到了一種被習慣,我被社會的長久共性所驅使而變得適應及同質化。那在新的設計中,當我作為一個被研究的對象時,固化的行為軌跡會帶來固化的空間。
列斐伏爾在《空間的生產》中所寫“空間是政治的、意識形態的,它真正是一種充斥著各種意識形態的產物”。我們在設計空間時,是否謙卑地給予了自由度。當我們在談人性設計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真的了解人性。
未來的時間,我期待景觀迎來更多的實驗性與實踐性。用適當的“留白”探索更真實的城市關系,讓更多的跨界專業技術實踐的支持,作為景觀深入的觸角。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打賞
  • 給Ta打個賞

5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一鲁中文字幕久久| 清纯秘书被总经理吸乳小说|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超粉嫩的尿口视频| 男人的天堂黄色|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试看60分钟|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99久久中文字幕伊人| www.四虎影视|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男女下面进入拍拍免费看|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日本人善交69xxx| 怡红院老首页主页入口|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女大学生的沙龙室|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天下第一日本高清国语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中文字幕第三页|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高清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乱码| 影音先锋亚洲资源|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动漫人物一起差差差漫画免费漫画|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91av在线免费视频| 色www永久免费| 绿巨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级片免费试看| 一进一出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