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山東省濟南市南依泰山,黃河自西南向東北方向從城中穿流而過,源自南部山區的眾多河流自北向南流經城區,構成了濟南的水網骨架。由于濟南所在的華北平原位于黃河下游,從上游和中游席卷而下的大量泥沙沉積于此,將河床抬升至地面之上,形成了地上“懸河”,使其地勢高于城區。
▲冬季黃河河灘濕地 ? SOM
▲黃河下游懸河的形成 ? SOM
▲從黃河大堤眺望華山 ? SOM
▲濟南的水網骨架 ? SOM
黃河大堤是下游懸河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輸防汛搶險物資的重要通道[1],雖然確保了城市和村莊免受洪水的侵害,卻阻礙了黃河以北地區與濟南中心城區的聯系。現狀大堤防洪體系由堤頂路、堤防淤背加固區、防浪林和防護用地構成。長期以來,濟南城市建設只集中在黃河以南的山前平原地帶,城市以東西向擴展為主,形成了東西長、南北窄的城市格局[2],黃河北岸則多為地勢低洼的農田和村莊用地。2006年起,濟南市提出北跨黃河發展新城區的構想,并由此開始從沿河發展城市向攜河發展城市轉型,黃河也由城區邊緣流域轉化為區域發展中心。
▲黃河大堤體系剖面圖 ? 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近年來,黃河下游頻繁斷流,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使得水環境狀況進一步惡化。濕地生態系統斑塊的廊道連通性和生態完整性遭到破壞,珍稀鳥類賴以生存的黃河濕地面臨消亡,生態穩定性受到嚴重威脅[3]。此外,目前黃河下游兩岸多為人工種植的農田和林地,種植結構單一,極大地限制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多樣性,且缺乏護坡能力強的灌木及地被。這些問題不但削弱了景觀效果,也阻礙了其發揮主要的防汛功能[4]。
▲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 SOM
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考慮到濟南所占據的優越地理位置,SOM建筑事務所受濟南市政府委托,從國家、流域、區域、城市等多個尺度上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沿整個黃河沿岸構建連續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設想。規劃計劃沿整個黃河流域創建國家濕地公園,串聯起沿岸眾多的自然及人文景觀節點,同時確保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過程的完整性。這一“大尺度景觀”規劃突破了傳統行政區和尺度的概念,強調各級政府的協調與合作。
▲沿整個黃河沿岸構建連續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 SOM
規劃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打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1)從生態上,在黃河灘地上引入及保護生態濕地,并采用多種原生植物,提升生態系統及植被群落的多樣性;2)從文化上,充分利用黃河兩岸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跡,展示黃河文明的歷史文化特點;3)從休閑娛樂功能上,將大堤轉化為一座聯系城市和黃河的公園,引入休閑娛樂項目;4)從經濟上,打造黃河旅游項目及黃河旅游相關產品,結合周邊村落設置特色酒店,并設立生態農業體驗及示范區,同時利用國家濕地公園帶來的良好環境及開放空間吸引并留住創新人才,帶動片區經濟發展。
后文將針對黃河在濟南市域內的183km河段、30km核心示范段,以及一座3km2的鵲華秋色園提出具體的規劃設計策略。
▲沿黃公園步道 ? SOM
▲制定多維度愿景 ? SOM
183km河段
183km河段兩岸享有豐富多樣的景觀資源,包括多樣的濕地、極具特色的大堤、大小村落和廣闊農田。規劃將此范圍內原本分散的景觀資源融合,串聯成完整的黃河生態廊道和區域生態系統。主要規劃理念包括:
1)聯系新舊城區:原本的懸河將轉化為一個可以親近的國家濕地公園,供人們產生更多的交流與互動。在兩岸采用相同的設計語言,從生態完整性、文化關聯性和經濟聯動性上將濟南老城與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融為一體。
▲連接濟南新舊城區 ? SOM
2)塑造灰綠結合的防洪系統:目前,整個河段都以工程化防洪為主。規劃提出,在確保原有防洪功能不受干擾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灰色基礎設施進行種植設計和地形處理,同時恢復整個洪泛平原生態系統來支持防洪和雨洪管理。規劃計劃在現有泄洪渠、引黃渠的基礎上建立多條生態廊道,并且結合現狀水道、湖泊及新增的集水區,將灰綠基礎設施串聯成完整的景觀雨洪管理體系,從而提高區域蓄水凈水能力,減緩雨水徑流速度,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棲息地。
▲構建生態廊道體系 ? SOM
3)提供連續的公園體驗:人們可以通過黃河附近的交通換乘樞紐—公園門戶,無縫換乘旅游交通工具進入公園,并沿著交錯的步道系統遍覽黃河兩岸眾多的休憩空間、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
4)連接兩大文化要素:泰山與黃河在地理空間和視線空間上有著密切的聯系。規劃通過空間上的延伸和文化上的關聯,將泰山和黃河這兩項象征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在區域尺度上相連。
▲連接泰山和黃河兩大文化元素 ? SOM
30km核心示范段
在183km河段范圍內還劃定了30km的核心示范段,該區段銜接了南岸濟南老城和北岸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并且毗鄰濟南國際機場,是濟南黃河極其重要的區段。伴隨著濟南北跨發展,30km核心示范段也將成為濟南的“中央公園”,現狀孤立的黃河沿岸區域將轉變為服務百萬濟南市民的公共空間,展現濟南豐富的城市歷史文化[5]。
規劃沿河道橫截面將該示范段分為7個區域,包括河道保護片區、河灘生態修復片區、大堤提升改造片區與堤外城市連接片區4種類型:
▲規劃沿河道橫截面將30km核心示范段分為7個區域,包含4種類型 ? SOM
▲規劃將針對每個片區施行不同的防洪、生態修復、城市開發和農業生產策略 ? SOM
▲規劃將對整個核心示范段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 ? SOM
▲大堤景觀改造(虛線為現狀大堤截面) ? SOM
1)河道保護片區:河道保護片區以保護為主,盡可能不進行開發,從而保證水源涵養、洪水調蓄等自然生態過程的安全,避免水土流失、水體污染、生物棲息地破壞等發生。
2)河灘生態修復片區:河灘內現狀主要為人工農田或林地,植物以楊樹(Populus spp.)和柳樹(Salix spp.)為主。規劃將黃河水引入灘區,逐層凈化形成季節性人工濕地,以增加生態系統多樣性。同時引入森林細胞、濕地細胞、草甸細胞等“生態細胞”,為物種創造豐富的棲息地類型。規劃還設置了穿梭于細胞之間的木棧道系統,將人們與自然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各個生態細胞可自主串聯成生態脈絡,進而形成完整的河灘棲息地網絡。這種點(生態細胞)-線(生態脈絡)-面(河灘棲息地)結構有助于修復黃河生態系統,為促進自然更替和加強生物多樣性奠定了基礎。規劃保留了一座洪澇風險較低村莊原有的小尺度肌理和自然性,并設立文化和旅游設施,以更好地與周邊城市相融合。此外,規劃以該片區為主要場地,引進體驗式農業及生產性景觀,鼓勵農業旅游發展,形成教育、科研、產業為一體的教研區。
▲森林細胞、濕地細胞、草甸細胞等生態細胞 ? SOM
▲生態脈絡 ? SOM
▲農業旅游 ? SOM
3)大堤提升改造片區:將堤頂路保留以供慢行交通、旅游公交和防洪搶險車輛通行,形成公園主干路系統與大堤內外側步道相連,形成完整的交通系統。
▲將堤頂路保留以供慢行交通、旅游公交和防洪搶險車輛的通行 ? SOM
▲通過結合堤頂路加寬路面,設置臺地、緩坡,以及增加便利設施,設計特殊的活動節點,以提供豐富的休閑場所 ? SOM
▲現狀及改造意向 ? SOM
4)堤外城市連接片區:由于黃河大堤與城市之間存在十余米的高差,且大堤外200m寬的區域為堤防淤背加固區和防護用地,城市與大堤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在基于測算確保防洪功能不會因一定程度的土方工程而受到影響的前提下,規劃計劃通過景觀設計和改造,實現城市與大堤的之間的地形過渡與功能銜接。
鵲華秋色園
鵲華秋色園連接起了濟南北部新城和黃河,也是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一期公園。設計計劃在核心景區部分恢復鵲山湖,將濕地、河灘、農田、森林、村莊有機結合,恢復兩山之間的文化和生態多樣性,重現“鵲華煙雨”的美景。
▲《鵲華秋色圖》 ? 臺北故宮博物院
基于上述183km河段規劃理念及30km核心示范段的規劃策略,設計充分利用該區域內豐富的植物及生態資源、黃河流域的文化遺產,以及兩岸的農田和村落,為快速發展的濟南和新興的先行區提供一個安靜的休閑去所。
鵲華秋色園平面圖 ? SOM
鵲華秋色園將黃河大堤從簡單的雙車道防洪設施拓寬成一個廣闊的階地森林公園系統,同時還結合了公共通道和各式靜態空間。其中布設著供市民游憩的基礎設施,種植著觀賞樹木、傳統中藥草及傳統作物。
▲大堤上的望岳丘可以遙望泰山和黃河,將這兩個濟南的文化符號聯系起來 ? SOM
設計將在河灘區域打造豐富的生態系統,將其塑造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鵲華秋色園引入多功能生態細胞實現生態修復,同時提供雨水管理與凈化設施,為公眾提供探索黃河濱河特色的公共通道。
▲自然小徑和木板道交織貫穿淺灘沼澤、跨越島嶼,通過柳樹林,提供了觀賞水生野生動物、筑巢鳥類季節性活動和植物季相變化的機會。? SOM
設計還提出將馮塘村修繕打造為一座集文化創意和農業旅游于一體的農業主題公園。同時將這一概念進一步向北延伸,將“都市陽臺”打造成一處都市農園。將城市與示范農田景觀聯系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從都市陽臺遠眺華不注山 ? SOM
黃河國家濕地項目探索了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河流與城市的重要關系,以及如何利用黃河這一極具特色的自然資源,將其原有的限制性因素轉變成推進城市發展的新動力。有別于傳統城市規劃,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主要在以下方面帶來了創新和啟示:首先,項目突破傳統行政區的概念,將整個黃河流域當作一個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強調區域尺度的生態系統的連接,通過各級政府的溝通與合作,由點及面再到區域,形成完整的黃河生態系統廊道。其次,規劃以生態涵養和自然保護為核心,將人為開發降到最低。同時,強調市民與黃河的互動,使其變成一座市民共享的生態樂園。最后,從文化、交通、經濟方面全面增強河流與城市的關系,讓黃河成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規劃所聚焦的183km河段、30km核心示范段和鵲華秋色園主要回應了三大挑戰,即突破懸河造成的城市與河流在水平和豎向的空間割裂,修復和改善現有和潛在的棲息地,以及提升現有河道、濕地的水質。從生態細胞到生態脈絡再到河灘棲息地,規劃在生態廊道之內引入了更多綠色基礎設施,創建了更加健全的灰綠結合的防洪系統,并為自然凈化過程提供了生發機制。規劃以大堤為主體,利用臺地、坡地等地勢變化形成過渡,消化高差,將原先不能進入的大堤及周邊防護區域改造為市民可以進行不同程度介入的公園區域。SOM期待以黃河濟南段為例,為其他沿河城市加入到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中提供先行范本,也希望為長江流域或其他國家類似流域的規劃設計提供參照。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重大國家戰略的講話。他提出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這與SOM提出的濟南市全域的生態保護規劃的愿景高度契合。目前,黃河濟南段的規劃工作正在進一步深化中。
項目地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
項目委托:濟南市政府
景觀規劃:SOM建筑事務所、Moriyama & Teshima規劃事務所
首席設計師:Philip Enquist
項目團隊:Doug Voigt、傅萱、Alan Lewis、周茵櫻、張陽、Sean Kinzie、王焓、李詩晨、魯晨、余晗、李屹華、Jisu Choi、Cameron Barradale
合作者:Drew Wensley、Khatereh Baharikhoob
規劃設計時間:2016~2018年
部分參考文獻
[1] Hu, J., & Zhang, B. (2003).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of Roadway on Yellow River's Bank. Zhihuang Keji Xinxi, (3), 10-11.
[2] Lv, B., Wang, Y., & Zhang, Y. (2007). Research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Mechanism on the Span River Expansion of Jinan. Urban Studies, 14(3), 37-41.
[3] He, Z., Huang, J., Pan, Y., & Zhang, X. (2010).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ower Reach Ecology Rehabilitation Practice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5(4), 9-13.
[4] Liu, S., Zang, D., Peng, J., & Zhang, L. (2009). Investigation of Waterfront Plants Landscape in Jinan. Journal of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9(6), 46-50.
[5]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2018, September 20). inspiring the World: Yellow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of Jinan Se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 zvkBNQuejZAWEARJd0FCpw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