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李迪華:國土空間規劃新時代的行業困惑及機遇

景觀設計學 2020-04-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原創
本次采訪中,受訪人李迪華認為對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理解首先應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與目標。國土空間規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途徑,其本質是制定公共政策,目標是協調解決迫切的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和生態系統退化等宏觀的空間治理問題。隨后,他進一步解析了生態修復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關系。與此同時,李迪華肯定了編制跨行政區域專項規劃的必要性,并強調了跨領域的多專業合作的重要意義。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景觀設計學科與行業的困惑及機遇


李迪華: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01 理解生態文明建設后,才能談國土空間規劃的體系改革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永續發展的戰略抉擇”[1]。當前,在中央文件、專業文獻和公共媒體中,存在諸多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近的提法,包括“建設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中國夢”“小康社會”等,這些提法的含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即強調從國家戰略層面轉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可以通俗地理解為“走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其實,任何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是在不斷轉型中實現的。如今,中國為何要特意提出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一項國家戰略?

其原因還得歸結于過去持續近40年的經濟與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環境與社會問題,具體包括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以及居民生活福利改善與經濟發展速度不匹配等。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已在不同尺度的具體空間上得到反映。

基于此,中央對過去的規劃管理體系進行了空前的調整與改革,旨在形成一個全新的制度體系格局,通過制定從國家到地方尺度的空間發展指南與可持續的空間藍圖,落實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國家戰略目標。

唯有透過國家宏觀管理體系調整的視角來分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才能真正解讀國土空間管控與治理體系的制度設計目的及其背后“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政策目標[2]。


02 生態修復與國土空間規劃并非兩件事情


國土空間規劃和國土生態修復看似是兩件事情,但二者卻無法分而論之——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目標之一就是國土生態保護,而國土生態保護的核心任務之一正是國土生態修復。在中國生物-地理-氣候條件多樣的廣闊國土上,歷經數千年的開發利用和人文積淀后,國土生態修復的尺度大到一個整體地域(如黃土高原)或流域(如黃河流域),小到一塊場地的污染治理或物種棲息地修復。

宏觀尺度的生態修復規劃可以理解為國家尺度的生態保護規劃,中觀和微觀尺度的生態修復(如公園改造、城市更新、棕地治理等)則是城市環境改善系統工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國土空間規劃逐級實施的落腳點。

所以,最終將形成宏觀-中觀-微觀一整套以生態修復為目標的國土生態修復規劃與實施體系,其中涵蓋的內容應是全生命周期的,包括現狀調研與戰略評估、規劃、設計、影響評價、經濟評價、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工程實施、監測、管理和環境教育等環節。


中國西北干旱地區斥巨資利用人工灌溉技術打造了大片森林,這種生態修復方式亟待反思(2018年10月攝于青海省西寧市北山)。? 李迪華


03 規劃一定要為制定公共政策而生


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建立體現了從技術體系向治理體系的轉變,但并不能據此就簡單地認為規劃已重新回歸到公共政策制定上(過去確實一直都在強調規劃的實質是制定公共政策,但卻幾乎從未付諸以行動)。

中國過去40年的規劃主要圍繞城鎮化的經濟發展和建設目標來執行,對象包括土地規劃、城市擴張、產業發展、新城建設等,而環境影響、民生發展、生態保護等內容則無一例外地被弱化甚至被忽視了。所以,城市物質生活條件改善的同時物質空間在不斷蔓延,這讓我們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市民生活與城市建設的逐漸脫節。今天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面臨著職住分離、產業結構脆弱和產業轉型困難、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難題,城市(鄉)治理任務無比艱巨。

因此,規劃一定是為制定公共政策而生,一定要去關注宏觀戰略和長遠發展議題,以解決物質空間背后的社會、生態環境等問題,而不應再局限于圖紙繪制層面的物理空間規劃。

此外,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將推動中國的規劃行業及教育與國際接軌:國土空間規劃除了探索解決中國自身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外,還必須考慮如何應對全球的社會與環境問題。


全球氣候變暖不僅造成山岳冰川消融退縮,也導致次生災害頻發,需要全球共同行動來推動改變(2019年10月攝于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溝)。? 李迪華


04 規劃的 “ 邊界 ”在何處?


中國國土空間規劃的“五級三類四體系”是按照行政區劃范圍進行編制的,從管理的角度來看,規劃必然會依照行政區域邊界予以落實。

但自然界中的空氣、水,以及物種遷移和種子傳播等都是不受行政邊界約束的。所以,對于具體生態問題,一定要制定跨區域、跨行政邊界的規劃方案。為應對此類問題,本輪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特別提出編制專項規劃并施以管理的決定,反映出國土空間規劃的高度綜合性。如近年提出的黃河流域規劃、長江流域規劃、多個大灣區規劃(綱要)等規劃成果在過去的城鄉規劃體系中是難以想象和實現的。

同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展示出的高度綜合性也要求相關從業人員必須理解規劃對象所包含的所有空間與社會人文要素,并應認識到這些要素千差萬別,擁有各自的地域性資源特征。這就意味著必須有專門從事這些要素研究的生態學者、水文學者、地質學者、氣象氣候學者、人文學者和社會學者等加入到國土空間規劃的工作中,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僅僅征求這些學者的意見。這種前所未有的交流與合作需求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


05 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的學科本質究竟是什么?


從2012年開始,我個人一直堅持在全國高校開展主題為“中國從2012年進入一個真正需要規劃與設計的時代”的系列講座。教育是關于未來的,教育必須超越現狀水平和已經呈現的市場需求。在對教育的這種理解的前提下,我對學科現狀有兩點聽起來或許很刺耳的批評。

一是城鄉規劃從業人員“不務正業”,將自己的工作定位于物質空間規劃,專注于繪制“墻上掛掛”的規劃圖,忘記了自己專業的本質應該是制定公共政策。具體來說城市(鄉)規劃專業的核心是研究關于社會、經濟、產業的發展規律,制定空間戰略發展研究與規劃。

二是風景園林專業“不思進取”,受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影響,國內一直將這一專業稱為“園林”或“風景園林(學)”,刻意強調傳統園林技藝與現代景觀方法,以及傳統園林文化與現代景觀教育之間的一致性,卻淡化了它們之間的區別。這種固步自封的做法大大地鉗制了行業與教育的想象力,學科專業范疇也一直被模糊地界定在風景名勝區規劃(即新體制下的國家公園規劃、自然保護地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園林設計及園林工程等領域,社會影響力有限[3]。實際上,我們應該做的與能夠做的都遠遠超出了這一范疇。


2018年10月27日,李迪華受邀參加新山水沙龍暨山水比德重慶分公司開業活動時發表了題為《時代需要的設計事務所和設計師》的演講,他提出“我們需要熱愛設計、真正懂設計,愿意以終身的時間去學習設計、奉獻于設計的優秀設計師,而這個時代,正在到來?!? 山水比德


國際上,景觀設計學科歷經1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兩個非常清晰且互為補充的方向:一個是“Landscape Planning / Spatial Planning”,即景觀規劃或空間規劃,其面向的是大尺度的土地設計和空間規劃;另一個是“Landscape Design”,即景觀設計,其面向的是場地尺度上的人與自然的空間設計,目標是滿足人的生產生活需求、提升社會福祉、協調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的關系。

所以,景觀設計學的專業目標清晰明了——就是制定物質空間規劃和建設方案,這也使之成為了一個融國土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生態保護規劃和人居環境建設工程設計于一體的引領性學科。

對此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風景園林學科在北京大學一直被稱作“景觀設計學”[4],并對其賦予了非常清晰的定義:景觀設計學是一個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藝術指導下的、跨學科的、旨在解決土地問題的應用學科,所以規劃和設計是其基本手段。

2016年,在《生存的藝術——定位當代景觀設計學》一書中,俞孔堅指出景觀設計學是一門關于土地設計與監護的“生存的藝術”。?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在我看來,城市(鄉)規劃學和景觀設計學之間的學科關系是:城市(鄉)規劃應該著眼于戰略層面的社會經濟發展與空間戰略問題,具體落實到空間實施上則需要景觀規劃(或稱空間規劃)以及景觀設計來主導。厘清這層關系,兩個學科之間才能夠展開更為清晰有效的對話與合作,相得益彰。


06 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時代背景下,規劃與設計學科將何去何從?


現在大多數的規劃設計從業人員已難以勝任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在過去幾十年的規劃體系之下,他們已經形成了固化的知識與思維體系。要適應當前的國土空間規劃需求,就必須從觀念、理論、方法和技術上完全接受一套全新的體系,并且放棄(至少是部分放棄)過去已然駕輕就熟的工作模式。這對所有從業者來說無疑都是巨大的挑戰。

現在到了考驗景觀設計學同行用什么樣的姿態肩負起更加重要的社會責任、踐行更加宏大的職業價值的時候了。只有能夠服務于重大的國家需求,才可能贏得更廣泛的社會尊重;否則就會落后于國家整體需求,被社會進步所淘汰。在此,我呼吁那些過去活躍于市場上的規劃師和設計師們能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改變:

1)理解國土空間規劃的成果是編制一套完整的公共政策治理體系文件;必須認真解讀十八大以來中央發布的所有相關文件,且對這些文件的解讀要比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更加透徹。換句話說,以往的技術方法體系大部分仍可繼續沿用,但是政策制定、思維、知識結構體系必須進行顛覆性的調整。

2)必須完成跨領域、跨學科合作的專業能力轉型。過去一個人、一支隊伍就能做好一個區域、一個城市的規劃的工作模式已一去不返。尊重地域多樣性、以實證研究與管理實踐作為空間規劃的科學基礎,將更加有利于跨學科、跨地區的隊伍參與到國土空間規劃的研究與實踐中,“一舉多贏”是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期待的結果。

而合作,則意味著有組織者和引領者。各個專業的從業人員都已意識到這個機遇,也都在提倡“leading the way”(充當領路人)。在這樣一個真正需要專業合作的時代,誰都可能成為領袖;誰能更好地理解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國家戰略抉擇和新時代國家需求,誰能率先完成個人知識與能力結構體系的轉型與升級,誰就可能成為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推進道路上的引領者[5]。我認為職業規劃師應該當仁不讓地承擔起這一職責。

3)規劃師和設計師需要終生學習文化、社會、自然、生態、經濟、工程技術與研究方法等跨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與概念。唯如此,方可勝任不斷變化的國家、世界與時代需求對個人提出的挑戰與機遇。


14年前的一個冬日,已故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先生寫下了圖中的三句話。今年3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發布的《倡議書》亦專門講到三句話:聚焦真問題、開展真研究、尋找真方案。不要再出現“假的,假的”了,只為了避免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劇。?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規劃師石楠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打賞
  • 給Ta打個賞

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玩|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 女人zozozo与禽交|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久久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久久免费视频99| japanesehd熟女熟妇|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WWW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美女拍拍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www|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影视官网|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xxxxx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久久本网站受美利坚法律保护 |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老熟妇乱大交xxxxx| 欧美成人高清ww|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一级毛片不收费| 在线a免费观看最新网站|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国产|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色网站|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同桌一直在夹腿还嗯啊的叫|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97在线公开视频|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大陆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男人操女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