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 Talking | 訪談間
一直以來,CBC建筑中心始終致力于中國城鄉(xiāng)創(chuàng)新發(fā)展領域的研究與實踐,為探索中國的城鄉(xiāng)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模式展開了許多有益的嘗試。2020年1月16日,“為美麗河北而規(guī)劃設計”第三屆河北國際城市規(guī)劃設計大賽在河北邯鄲拉開帷幕。其中邯鋼片區(qū)城市設計國際大師邀請賽圍繞“工業(yè)遺產轉型復興”,以承載著邯鄲市工業(yè)記憶和歷史積淀的邯鋼東廠區(qū)為基底,邀請國內外六家頂級設計大師團隊參與到競賽中,聚焦存量時代到來的當下中國城市在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此次大賽,同時也抱著推動城鄉(xiāng)創(chuàng)新向前發(fā)展的初心,即日起CBC Talking將邀請六家國際大師團隊大師及代表一起走進工業(yè)遺產主題,探討當下工業(yè)遺產轉型再生的認識和價值觀。本次推文為大家?guī)淼氖浅烫幵菏繄F隊代表、筑境設計總建筑師薄宏濤先生的專訪。在訪談中,薄先生介紹了筑境設計多年的工業(yè)遺產改造更新的實踐脈絡,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切實的工業(yè)遺產轉型價值觀。
程泰寧院士團隊代表——筑境設計總建筑師薄宏濤先生
—筑境設計 | About
筑境創(chuàng)立于2003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程泰寧先生主持,是一家以建筑設計為核心領域,覆蓋城市規(guī)劃、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的綜合性專業(yè)設計咨詢機構。
?筑境設計—代表作品 | Main Projects
?筑境設計—代表作品 | Main Projects
浙江美術館?筑境設計
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工程?筑境設計
首鋼三高爐博物館及秀池改造工程?筑境設計
2020首鋼西十冬奧廣場?筑境設計
訪談 | Interview—
全文約5600字干貨滿滿
01 程泰寧先生是我們的標桿
CBC: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筑境設計及工作模式,程泰寧院士給公司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
薄宏濤:我從2006年加入程先生的團隊,至今15年過去了,筑境也從當時一個三十多人的工作室發(fā)展到7個分公司、500多人這樣的規(guī)模,工作模式自然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不變的是,我們一直保持了從程先生那里學習到的推動項目的工作節(jié)奏和思考方式。
程先生曾提出“立足此時,立足此地,立足自我”。個人認為,“立足此時”表達的是一種當代性,即設計應當關注當下的一些社會問題和學術熱點;“立足此地”強調的是在地性,強調對土地、對城市要有深刻的認知,建立起設計和在地之間的情感上的聯系;“立足自我”,則是要求設計師本人首先要有自己的設計觀,以及對待項目、職業(yè)的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程泰寧?網絡
老先生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了,依然是每天早上九點鐘出現在公司,晚上七點半才離開。團隊中能有這樣一位導師級的人物,給大家?guī)淼木裆系墓奈韬透腥究上攵K曰氐絼偛诺膯栴},我認為老先生對專業(yè)的態(tài)度及精神,是公司最大的財富。
02 增量設計與存量設計
CBC:過去筑境設計參加到了首鋼的工業(yè)遺產改造之中,呈現出了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能否請您結合過去的經驗聊一聊在處理工業(yè)遺產規(guī)劃設計項目上與其他項目上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哪些是需要特別考慮的?
薄宏濤:其實過去,我們經常講的是“改造”這個詞。我最早接觸改造項目大概是在06年左右,那時改造的大量性工作其實是歷史文化街區(qū)。 千禧年之后,學界越來越重視對建筑群組的保存及其對于留存城市集體記憶和歷史文化風貌的意義,于是從早先單純的靜態(tài)保護獨棟建筑開始轉變思路,趨向于保護完整的街區(qū),用完整的風貌來呈現我們過去在單體保護之外忽視的關于建筑群體之間的非常具有中國性的組群式空間表達。 我們在06年到10年的時間里也陸陸續(xù)續(xù)做了一些歷史文化街區(qū)、傳統村落的保護和更新等。這段時間公司很重要的一個改造項目是程先生主創(chuàng)設計的南京博物院的二期改擴建。
在南京博物院二期改造工程中,設計將老大殿整個空間進行抬升,并且對老館進行空間和立面的提升,并進行空間的織補?筑境設計
當然這還是屬于文化類建筑的范疇。在接觸首鋼項目之前,我們零零星星做過一些工業(yè)遺存更新,比如說冷庫、機械廠的改造,但規(guī)模跟首鋼完全不可相提并論。
工業(yè)遺產改造項目跟我們所講的“增量項目”的這種差異性,我認為其實是一個逆序思維的一個狀態(tài):增量項目獲取到一塊土地,這塊土地因為有上位的控規(guī),所以會清晰的約定土地性質、建設的建筑的性質,包括容積率、高度、密度、綠化率等等,是一個很清楚的自上而下的指標管控的過程。
存量項目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逆序思維過程。在我們接觸的這些存量改造的項目里,一般項目之初業(yè)主都沒有能夠想清楚應該做什么。這就要求設計師首先需要系統的了解業(yè)主的訴求,了解城市經濟結構、產業(yè)定位和土地的遺存要素、歷史記憶,并將之轉化為自擬的預設設計任務書。
筑境設計參與之中的首鋼北區(qū)兩湖片區(qū)的城市設計?筑境設計
在城市設計中需要綜合所有上位因素來進行一個系統性的考慮,比如說整個區(qū)域的城市交通、未來有可能導入的產業(yè)結構、以及對應產業(yè)對它的建筑肌理空間和場地有何要求等一系列的問題,另外還包括一些對于歷史以及在地的尊重等,這些是在做增量設計的時候較少遇到的。
此外,還要了解業(yè)主訴求,需要配合業(yè)主去做很多經濟測算的工作。這些都統籌在城市設計里面完成,最終通過設計思考呈現一個可行性方向,而這個方向再反過來去推動控規(guī)的調整,最后再呈現出新的指標,來指導下一階段的這種工作。
正如我們之前說的,增量設計是個“指標控制”,而通過城市設計來推動工業(yè)遺存改造是“要素控制”,在一大堆要素里頭尋求到一個平衡點和最優(yōu)解,是一個反復推敲各個要點之間博弈的過程。工作量自然也是要大得多的。
03 以首鋼為例
CBC:能否談一下在首鋼這個項目中是怎么去推進這個過程的?
薄宏濤:當下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進入到存量為主的時代,首鋼的改造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一個歷史課題,它出現的時間點正好是國家對于全面的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北京市的經濟結構的調整。 首鋼項目的規(guī)模在全國甚至是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常罕見的。前后有很多團隊參與到了它的改造工作中,比如在這個項目上跟蹤了很久的北規(guī)院施衛(wèi)良院長、鞠鵬艷所長團隊、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吳晨老師團隊、清華大學劉伯英老師團隊等等,在我們之前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們參與的主要是首鋼北區(qū)的兩湖片區(qū)的城市設計及其后的建筑設計。
首先,我們提出了一些關于地塊和產業(yè)的理解,比如建議三號高爐做首鋼博物館。基于一個詳盡的踏勘,把產業(yè)在原有的控規(guī)的產業(yè)導入的基礎上,將產業(yè)細分,想象產業(yè)會帶來的空間場景的呈現,分析是否與之匹配。
首鋼三高爐博物館?筑境設計
最北面的冬奧廣場,作為奧組委的辦公園區(qū),在跟進做城市設計的時候,我們在旁邊提供了一些配套的停車和衍生的產業(yè)鏈的入駐的企業(yè)辦公的空間,東面提供星巴克咖啡館等城市配套服務職能。還有中國院李興剛大師做的工舍酒店、倒班宿舍,都是為依托第一個錨點建筑冬奧廣場來作出的產業(yè)衍生進行的配套。
北京首鋼星巴克咖啡冬奧園區(qū)店?筑境設計
在高爐改造上,考慮到它跟冬奧廣場之間的關聯,我們設想它能否承載首鋼百年大慶主會場這樣的職能。再往南面是體育總局的訓練中心,體總希望能夠為冬奧健兒提供一個冰上訓練的這種場地,因為冰上訓練對于空間的要求很大,所以我們挑選了一個精煤車間,這個單體建筑非常長,接近240米長,在這里面植入了體育總局的訓練中心,這樣就把它的冰上團隊,基本上都能夠有效的導入進來。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訓練中心?筑境設計
接下來就有一些相關的配套,我們用水廠的車間改造成為網球館、網球館公寓。它南面又結合原有的區(qū)域宿舍改造成為酒店,圍繞它有一系列的辦公、商業(yè)、餐飲、休閑娛樂。中間有一個產業(yè)作為引爆點,必然就會帶出一個與之相匹配適應的一個小的產業(yè)鏈條。在這個產業(yè)鏈條,有了一個核心的體育產業(yè),就會有與之配套的衍生產業(yè),再往后拉長產業(yè)鏈條,比如說媒體的制作、轉播、相關運動器材的企業(yè)總部、展示中心等等,在周邊進行織補。 有很多是在大的上位規(guī)劃下面隨著城市設計植入新的錨點建筑之后,在依托這個錨點建筑再牽引出與之相匹配的小的產業(yè)鏈條,這個是我們在城市設計里面比較多的關注問題。
04 巨構與人的尺度
CBC:首鋼從生產型的空間向公共型的空間轉變的挑戰(zhàn)是什么呢?生產型的空間區(qū)別于常態(tài)的工作區(qū)、商業(yè)區(qū)以及居住空間,是如何創(chuàng)造性的展開設計的呢?
薄宏濤:我們知道工業(yè)區(qū)所呈現的空間要素和特征,包括視覺認知,跟我們生活日常有很大差別。所以大體上至少有兩個工作是要做的,一是改變它的單體尺度關系。我們做法就是在工業(yè)巨尺度的系統里面植入契合人生活和駐留的中尺度和小尺度,進行植入、縫合和鏈接,使之更適宜人的日常使用。
近人空間的“縫合”?筑境設計
二是從布局和規(guī)劃層面,在原來的高密度工業(yè)空間里面進行抽絲剝繭的梳理,決定保留或拆除。以工業(yè)遺存的拆除或縫合營造宜人的步行街、聚集的廣場,亦或小的口袋公園等一系列城市空間,變工業(yè)導向的布局為城市布局。從單體層面的尺度轉換,到城市層面的尺度轉換,通過這兩點把一個工業(yè)區(qū)域轉換成屬于城市和人的區(qū)域,也就是我們說的產業(yè)空間向公共空間轉變的基本動作。
“天車廣場”?網絡
這兩個工作做好了才能把一個工業(yè)區(qū)域轉成一個屬于城市的、屬于人的區(qū)域。
05 記憶與記憶的載體
CBC:對于工業(yè)遺產的非物質層面,比如說集體記憶,歷史積淀是怎么在設計里面體現的?
薄宏濤: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提出的集體記憶是和記憶及情感附著的物質載體相關聯的。人頭腦中對于歷史空間和場景的情感要素正是附著在激發(fā)影像及視覺記憶要素的物質載體背后的。如果沒有這些載體,比如說這些廠區(qū)高大的工業(yè)構筑物,集體記憶就變成了無本之木,等同于被從這塊土地上抹去了。所以設計首先就是對附著著的集體記憶的物質載體的梳理和保存。
由三高爐博物館的水下展廳看向高爐?筑境設計
之所以談更新和再利用,需要對它進行功能轉換。如果不轉換,那就會成為工業(yè)遺址公園,而不是一個更新的園區(qū)。所以在此過程中,和原有場地的工藝狀態(tài)、工業(yè)構筑物保存量、以及保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是相關聯的。
料斗展廳原設計。料斗展廳是設計中一個比較遺憾的部分,最終,已經施工的七個料斗被拆掉了六個。?筑境設計
我們是希望相對系統性的保留一整套工藝流程中的重要建構筑物,而不是一座漂亮的廠房,這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城市記憶的一個重要的物質載體。
06 他山之石
CBC:您曾提到與西方國家的工業(yè)遺產項目不同的是,我國現在面臨的是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同時面臨的這樣一種狀況。那么在對于西方已有的工業(yè)遺產轉型的經驗上,哪些是可以借鑒的,哪些是我們需要重新進行探索的呢?
薄宏濤:歐美國家進入工業(yè)化的時間比我們早,建立起對于工業(yè)遺存的價值認知以及實踐也比較我們早。我們能夠從他們發(fā)展的歷程上面能夠看到我們有可能會經歷的一些發(fā)展過程。所以我覺得可以參考的是他們發(fā)展的歷程,從最早的靜態(tài)遺址公園更新,到小型的體驗式的文化類建筑物、博物館類建筑進行在地的更新,再到開始有大范圍的、整體性的產業(yè)植入和系統城市復興的項目。
德國魯爾工業(yè)遺產區(qū)?網絡
紐約曼哈頓高架鐵路公園?網絡
目前我們的經濟還保持著一個相對比較高位的增長,人口基數也非常大。不同的城市能級意味著它的經濟動能和人口吸附的能力以及它對于整個城市系統產業(yè)更新的訴求和能力是不一樣的。三線城市現在是人口凈流出的狀態(tài),一線城市則具有非常強的磁級。
所以不同的城市的策略應該是不一樣的。大量的人口涌入意味著要有大量的產業(yè)空間,需要這些工業(yè)遺存的空間,為新涌入的人口,提供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和生活的空間。通過工業(yè)遺存的更新,提供了更多的城市公共配套服務。反之同理。
城市跟我們人體的肌理是一樣的。它是生長的,它既可以長大,也可以縮小,縮小不意味著是壞事,“精明”的收縮對于城市來說也是一種轉型和發(fā)展的策略。
歐洲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不是因為沒錢,而是沒有人口,所以變成一個宏大的工業(yè)遺址公園,然后通過復墾、土壤的治理,讓它變成良性的生態(tài)系統中的一個組成份子,整體提升整個大區(qū)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城市也可以變得很美好。
不是說非得要把它改成能用的建筑,或者必須要轉化成為什么新的功能。對于國內來說,其實還是有很多遺存更新的主導者和實施者存在誤區(qū),認為不把工業(yè)遺存改出新模樣、不裝載新的產業(yè)、不吸引更多的人進來就是失敗的,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更新價值觀。
07 邯鄲的三種時態(tài)
CBC:對于這次邯鄲邯鋼片區(qū)城市設計大賽,您對這次設計大賽的興趣點在哪,什么讓您覺得是有意思的?與首鋼的任務相比,有什么樣的不同?
薄宏濤:其實就像剛才我們探討的一線城市跟三線城市不同的工業(yè)遺存更新策略一樣,一線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要為他們提供的是城市職能需要的場所。所以只要順勢為之,這是一線城市的利好。
邯鄲城市照片?邯鄲市政府
回到邯鄲上面。她是中國這幾千年文明史里唯一一個不曾改名的城市,有著非常好的文化積淀,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具有文化魅力的一點。
而邯鋼,則是中國工業(yè)近代化和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實施支點,是整個新中國工業(yè)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是中國工業(yè)文化的一個縮影。所以在這一個點上,就有兩種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
邯鋼東廠區(qū)?UED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在我們大賽的基地旁邊就是趙王城。工業(yè)遺存與國家歷史文化遺產這兩種文化又在這里交鋒。而且另半部分的邯鋼西廠區(qū),還在持續(xù)運營著。這么一種過去、當下和未來三者之間交匯的狀態(tài),是這個項目特別有意思的一點,也是我們參加到這個項目的一個重要原因。
趙王城踏勘現場照片?UED
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去傳達一些我們對于工業(yè)遺存更新的態(tài)度、觀點。首鋼項目之后,很多人問我們首鋼模式能不能復制,但其實首鋼模式可能面向的是國內的一線城市,本身有著很多利好因素,可以用那種高舉高打的城市復興的模式,通過奧運這樣的城市大事件來推動更新。
可是像邯鄲這樣的三線城市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那她可以用什么方法?我希望通過這次邯鋼改造的項目,探索出一條對于三線城市適用的產業(yè)導入的模式和工業(yè)遺存更新再利用的模式。
08 后工業(yè)時代的詩意
CBC:在筑境過去的一些工業(yè)遺產的項目中有很多關于中國古典美學和哲學的一些理念的體現和人文化的處理,比如說道家思想,中國古典園林的轉化,還有包括對自然的處理等等,這些處理使得工業(yè)遺產的巨構一下子顯得柔和起來。這是否是表明工作室在面對工業(yè)遺產項目上有一套自己的哲學方法論?這是否跟筑境所在的江南地域的屬性有關?
薄宏濤:我們知道,程先生的作品中一直呈現出一種“江南性”,但我認為這是一種在地型的表達。比如加納劇院就有很強的動感和力量,這是非洲的文化屬性在設計中呈現的狀態(tài)。所以程先生做的設計,是在于立足此時和立足此地,既然在江南做的創(chuàng)作,它就必然帶有“江南性”,當然這和我們公司總部所在的城市杭州,和當地的一些人文積淀也有一定相關。因為在這塊土地上去做實踐,你就需要關注這塊土地,關注它背后的人文和社會要素,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到感染。所謂“江南性”是我們對于人文、自然與建筑間的關聯性的自然而然的表達。
加納國家劇院?筑境設計
至于工業(yè)遺存是否需要引入這些,我認為不盡然。其實這都是基于剛才我們講到的兩種尺度轉換的一種設計手法而已。設計首先需要把工業(yè)尺度轉化成人的尺度,然后思考在這個基礎上,怎么能夠讓這些建筑變得更加開放,讓它的使用更加具有詩意,改變原來工業(yè)建筑冷冰冰的狀態(tài)。我們希望人在一種創(chuàng)造的情境中能夠進入進去,就是人在畫中游的場景。以冬奧廣場為例,我們設了一些開放式的步道,空中的連廊,對這些建筑進行串接,讓他們在工作之余,有一些休閑放松的場所,和行走的路徑。
首鋼西十冬奧廣場中的立體步行系統?筑境設計
這其實也是基于幾方面的考量,第一,基于功能上的考量,我們希望冬天或者下雨天的時候使用者可以通過室外的連廊就可以很輕松的到達目的地的場所。
第二,外部其實有非常好的景觀,無論是我們中央的花園,還是場地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我們希望創(chuàng)造一些外部空間的路徑,讓人在使用路徑的同時,能夠讓人和自然能夠發(fā)生一種微妙的互動和對話關系。這個也無法判斷它只屬于江南,其實還是中國人關于天人合一的自然認知,我們希望我們的行為和自然是一種和諧相處的狀態(tài);
建筑之間的連橋?筑境設計
第三,其實我們是要考量這個事情的城市公共性和后奧運時代再更新的狀態(tài)。奧組委2022年之后它是不是還承租這塊土地,離開之后這個場所給誰用?這是我們考慮的另一個問題。它終將回歸城市,承擔城市職能,所以它應該更具城市性。我們設定的這些路徑是開放的,一路都可以走通,這就把我們一個傳統的,二維城市的步行系統,變成一個多維的步行系統,讓人能夠更多的跟城市公共空間接觸和對話,這個是建筑的公共性和城市性,在后奧運時代,是非常重要的。
改造前的冬奧廣場整體鳥瞰?筑境設計
回到我們改造的初衷,就是希望要把工業(yè)遺存廠區(qū)變成一個重要的、積極的、有活力的城市組成系統,變成城市肌理中的一部分、一個活躍的元素,而不是以前那種僵化的,或者是阻隔城市發(fā)展的這樣一個產業(yè)梗阻。我們所做的一系列的動作,其實都是跟這個目標相關聯的,至于它是不是真正有很強的江南性,倒不是重要的。我們確實希望通過這樣一些手法,讓使用這個建筑的人和自然,能夠產生一些良性的對話關系。而這個,才是我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