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曾有人說“不是建筑本身具有文化,而是建筑自帶文化屬性。”目前文化建筑指文化館、圖書館、演藝廳等大型建筑體,大多由政府牽頭出資,招標后交給專業團隊來設計,本質上屬于政府行為。
不過當代越來越多的文化建筑設計斐然,常常揭面問世后就驚艷了大眾,以下是2016年斬獲各大設計獎項的文化建筑體,大家一起來欣賞吧!
01.最佳綠色建筑:Cop22 Village (馬拉喀什)
去年在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由于奉行綠色可持續理念,會議的主體部分(Cop22 Village)都采用臨時可拆卸的木料,這樣即使在峰會閉幕后當地仍能再次利用,同時還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這個由建筑設計師Oualalou和Choi聯合設計的建筑體試圖重新解讀傳統的施工技術,其中最吸引眼球的還屬這個680米長的拱廊(Ark22),頂部設計是高聳起伏不平的樹冠造型,這些木材全部取自當地樹林,目的是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卻也有斑駁的光線投射進來。
02. 最佳宗教建筑:巴哈伊教寺(圣地亞哥)
懷著世界大同的信仰,花費13年才完成工期的圣地亞哥巴哈伊教寺終于對公眾揭開了神秘面紗,外界無不進行稱贊和歡呼。整個建筑外體有九面墻,看起來像花瓣或翻滾的帆,現在它是智利的地標性建筑之一。
坐落在圣地亞哥城市外的安第斯山腳下,卻能俯瞰智利的城市風光。 這座擁有優美弧線的巴哈伊寺由加拿大杰出建筑師Siamak Hariri主持設計,主要為教徒提供精神冥想和朝圣參拜之地。
由于智利是地震高發地,因此2000個鑄造面板都進行了抗震測試,以確保巴哈伊教寺能持續400年。
03. 最佳木質建筑:Romsdal民俗博物館 (挪威)
位于挪威的Romsdal民俗博物館是對低技術建筑實踐、傳統材料和局部特定方法的價值的最好詮釋。建筑大量使用了松木,而外立面和屋頂均為實木,再輔以鋼梁作為支撐。由于巖層的結構需要,建筑必須使用混凝土,但是建筑師仍將使用量減至了最低。在外立面和屋頂的松木養護方面,則全部使用生物型的保養油。
這個比鄰居民區,遠遠來看像是一座縮小版的童話城堡,卻沒有使用過多的修飾性元素。建筑的尺度根據城鎮的形象和形態所制定,外部的景觀設計通過統一的手法,連接著城鎮各個不同的區域。
04. 最佳藝術畫廊建筑:紐波特街畫廊 (倫敦)
位于倫敦南部的紐波特街畫廊是設計師Caruso St John把原來一整條街的工業建筑體改造而來的,約3,437平方米的展覽空間。
最令人拍案叫好的就是建筑內部精心設計的螺旋樓梯。這個堪稱另一個藝術品店設計以白色木質板作為欄桿間連接著棕色地板,從上而下便是一個優雅的橢圓設計。
05.最佳鄉土建筑:Totihue教堂 (智利)
位于智利六區的Totihue地區是一個農村社區,這里的一個谷倉自1972年起就當做教堂來使用。在2010年2月27日智利大地震后,這個谷倉受損無法使用,面臨倒塌的危險,因此被關閉。這是一個智利農村的重建項目,也是Totihue社區的一個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建筑。
該谷倉通過低處的12個窗口進行自然采光,這樣能夠保持空間的莊重性,并尊重谷倉內整體垂直度和內部高度;而在教堂祭壇上方的大窗戶是個特例,這也是為了能夠以谷倉位背景照亮后者。
06. 最佳文化機構建筑: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 (塔爾圖)
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舊址是前蘇維埃政府軍事基地,這是DGT事務所別有用心的考慮,改變原有的選址目的是為了喚醒公民自豪感以及尋求獨一無二的文化歷史,在本體上詮釋一段痛苦歷史的“毀滅”。19世紀20年代,愛沙尼亞最初從蘇維埃政府統治下分離,獲得獨立,由此衍生了愛沙尼亞的“喚醒時代”——一系列國家意識的傳播、以愛沙尼亞語為基本語的文學、電影、音樂的成立,以及愛沙尼亞公民身份的建立。
DGT事務所在設計理念中堅信:新的博物館應該對于這片地域的重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考慮如何解決沉重的緊張氣氛后和,這座國家博物館成為了空地的延伸物——屋頂抬起,向無邊無際的遠方拓展。
07. 最佳藝術博物館建筑:Audain藝術博物館 (惠斯勒)
Audain藝術博物館是一個私人博物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將慈善家michael audain的個人藝術藏品永久性地展覽于眾,考慮到惠斯勒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常綠的森林植包裹,既是洪泛區又是暴雪區。因而,設計團隊具體做法就是將連續的公共空間和畫廊影射到周邊森林的線性空間中。
建筑外表皮開口處黑色金屬表皮被明亮的木框包裹著,形成了入口門廊同時也為通向展覽室的玻璃走廊形成對景點。隔離于的室內公共展區統一著這種暖色調的明亮的建筑材質。
08. 最佳樞紐站建筑: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的奧酷路斯 (紐約)
由西班牙建筑師Santiago Calatrava設計的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的奧酷路斯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這個耗資44億美元耗時12年鏈接PATH火車以及11條地鐵線,看起來像一只飛翔的鳥兒,建筑內部從355英尺長的“眼”中伸展開來,可以看到紐約的一線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