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設計   /  建筑  /  正文

成都花間堂酒店一期建筑設計 | RSAA/莊子玉工作室

超級飛俠 2020-03-24 來源:archcollege
  • 項目名稱:
    成都花間堂酒店一期建筑設計
  • 項目地點:
    四川成都市
  • 設計公司:
  • 委托方:
    萬科(成都)企業有限公司
  • 建成時間:
    2019年
  • 圖片來源:
    存在建筑-建筑攝影

成都,天府之城。這座長期由平原意向主導的城市,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開始擁抱其周邊的山脈。蜀山之形,因其連綿飄渺而深入人心。此次我們設計的成都花間堂酒店,作為萬科近郊大盤“天府萬科城”首開區的重要公共建筑,它既身在都市之中,又與蜀山對話,并融入其中。山既是居、居亦是山。在這個空間體驗的容器中,我們試圖以建筑途徑擁抱蜀山之靈。


20200324_203626_000.jpg


不同于西方觀念中硬朗、固化的山形態,在東方的觀念中,山是流動的。時間不再是一瞬,而是萬億年的跨越,帶領我們來到今天的場地。于是,山不再只是山,它是云,穿行于天地之間;它亦是氣,回歸人間,流動于傳統正交體系的院落縫隙之間。這種理念促成了成都花間堂酒店在平面布局上的正交與流動二元體系的第一次疊合。


20200324_203626_001.jpg

▲ 空間意向


基于這樣的圖底關系,項目在東西向主軸線和基于南北時間軸線關系產生的空間序列展開。看似隨機的流動性在空間產生,項目內部整合了大量古典園林散點與建筑的關系,同時呼應場地,形成頗具傳統東方儀式感的品質空間。


20200324_203626_002.jpg


自入口竹林進入場地,在景觀的掩映中,會經過一系列沿湖景墻。流動的飛檐串聯起墻體與景觀以及臨湖的框景茶室。沿湖而行,南面的建筑形態與路徑相關聯,步移景變。行至展示前廳入口,兩側不同標高的檐口在此交匯。


20200324_203626_003.jpg


建筑的主入口是有一定對稱感的內凹形態,設計將沿湖公路以軸線的形式延續進來,與屋頂結合呈現出宛若山的倒影形態,再通過對稱水景等手法強化了主入口的儀式感和品質感。隨著兩側景墻的閉合形成第一重入口及框景關系,游人由此進入室內。



向東穿過一系列由南北向墻體形成的空間序列,游人可進入主要展廳,同時北向進入疊水庭院。作為中國傳統游廊空間的變異,成都花間堂為游人創造了自由愉悅的游走狀態和去世俗化的空間體驗,這種體驗本身宛若“游園”。項目中部設有寬敞別致的中央庭院,一系列基于游廊空間變化產生的景觀變化,造就了具有畫面感的連續空間。


20200324_203626_006.jpg


穿過墻院體系的過程中,光影在變化,空間的縱深也在變化。進院的層次越多,空間的每一重體驗和閱讀維度的疊加越多。在此層面上,設計回應了東方文化中的院落空間。在整個空間體系中,我們基于一種“開敞-壓抑-再開敞-再壓抑-而后再度開敞"的空間感覺,呈現出室內-室外-半室內的空間序列。這一系列空間結合游走的順序和體驗逐層遞進,向游人展現出一幅具有散點透視關系的、與時空交織的“長卷”。


20200324_203626_007.jpg

▲ 成都花間堂的散點敘事空間呈現


我們希望這幅長卷能為受眾呈現出在敘事性層面遞進的體驗。建筑的形式本身也是山水的演繹:山的連綿,水的流動,空間隨著檐脊的變換時而陡現、時而隱匿。


20200324_203626_008.jpg


之于整個大的規劃層面,設計利用沿高速路營造的山丘、高大的植被來隔絕外界的干擾,營造出一個靜謐的整體內環境。再通過內部湖面的營造,以及北側龍泉山脈,形成依山傍水的整體落位格局。

項目地塊包括酒店客房、酒店公區以及住宅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需要內閉的格局。根據三個部分的建設體量、建設周期、景觀視線需求以及私密性要求,形成自西向東依次布置的規劃格局,其中酒店公區部分為最先呈現的展示中心部分。


20200324_203626_009.gif

▲ 體塊生成圖解


根據一期酒店公區作為展示中心的功能需求,酒店公區的整體平面布局,需要形成一條以內庭院為核心的環形動線。我們把這種環形布局設計為一個環繞上升的形態,在整個環繞流線上,人的視線隨建筑屋頂逐漸變化,最終視線完全越過建筑屋面望出庭院。

這時,游人可以看到湖面與遠處的龍泉山脈,這個視線游移的過程也造就了建筑屋面與周邊山水景觀之間的不同場景。這種環狀上升的建筑形態,使得人們可以站在建筑外側透過屋頂看到內庭空間及立面,形成介于建筑立面與頂面之間的觀察視角。

這種透過建筑屋面自外向內及自內向外產生的特殊游移視角,使得屋面與屋面、屋面與周邊環境之間產生一種特殊的形式關系。基于這一特殊性,我們將建筑屋面設計為與周邊連綿山體呼應的形態。

在建筑的大屋面下,一系列由通透幕墻圍合而成的正交空間,滿足了功能的實用性、建造的便利性需求,形成了面向湖景、內庭院的景觀視野。設計師在玻璃體之間及檐下設計一系列灰空間,通過景觀灰磚墻體形成對視線的遮蔽、引導,并產生框景,從而為游人帶來了豐富的建筑空間體驗。建筑的形式邏輯與周邊景觀高度統一融合。



建筑外界面由挑檐和通透的幕墻構成,突出建筑屋面本身的形式感,以及其與周邊山體景觀的呼應關系。在建筑的內庭院,檐下設置了一圈仿木格珊,強化了內庭屋頂弧線的同時,營造出具有一定通透性的私密禪意內庭空間。



作為獨立建筑體量,SPA區通過墻體的圍合形成二次線性空間。無邊水池位于沿湖流線端頭的高點。通過出挑的建筑屋檐,自無邊水池遠望,會產生框景化的湖景視野。水池整體上呈現出挑的趨勢,增強了建筑在沿湖界面的層次感。輔以堆坡設計,整體建筑體量在山體內凹的空間形態中突出。



與我們同在成都完成的項目林盤行館類似,成都花間堂利用中國山水畫長卷中對于景觀與空間流動感的營造手法,對場地空間類型樣本進行重組,并在本項目中嘗試了另一種空間可能。傳統山水長卷中的散點透視畫法,在一幅畫作中展示了多重空間敘事疊合的可能性。這與當下建筑項目開發所面對的多元需求、多重場景的運營訴求不謀而合。在這個長軸空間上,故事、事件與生活如畫卷般徐徐展開。


我們在之前的項目銅陵山居中,對類似的敘事結構與空間組織方式有過類似的嘗試。檐下空間與山體的呼應、臥室交疊的外墻、中斷二分的屋脊與庭院、入口挑高的銅門、末端飛檐與山體的對話,這一個個獨立的故事線索成為橫向關系中連續的畫面。作為敘事的載體,銅陵山居的展開面顯然十分有限,林盤行館作為建筑體量幾十倍于銅陵山居、功能形式更為豐富的酒店業態,其“畫卷”儼然需要更寬廣的縱深。于是在我們設計之初,結合地塊的基本功能劃分和排布,設計了一套與功能體塊對應的“功能長卷立面”。在其背后,是不同功能結構對應的空間敘事體系。


1584952797771269.jpg


▲ 軸測圖

1584952797225047.jpg

▲ 宋畫長卷《清明上河圖》

1584952797274531.jpg

▲ 《清明上河圖》中的散點透視


屋檐作為一個重要的空間整合要素,使二維化的“功能長卷立面”實現了在三維空間的多向延展。這一系列的空間交疊關系中,傳統林盤背山望水,林木其間,屋院融合的空間特質得以再現。同時豐富的空間變化又給建筑帶來了當代空間體驗與全新空間類型。在成都花間堂中,屋、檐、水、樹以及人,都變成了這卷曲長卷中流動的元素與意向,游人與建筑、自然在此融為一體。


▲ 空間敘事立面長卷卷曲后的空間圖解



項目圖紙


20200324_203626_033.jpg


▲ 總平面圖

20200324_203626_034.jpg

▲ 平面圖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龍城歲月:  這個就是天府萬科城里面的售樓部,現在已經成形了。相當于是萬科的體驗區。
2020-04-18 13:59:18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