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宜居城市
admin
2005-04-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這個剛剛通過的北京市城市定位,淡化了“經濟中心”,首次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現在,不少城市都在努力實現著“宜居”的目標
“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這個剛剛通過的北京市城市定位,淡化了“經濟中心”,首次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現在,不少城市都在努力實現著“宜居”的目標。
從“為神而建”的羅馬古城到“為君而建”的封建帝都、再到“為工業而建”的現代城市,“宜居”這個新概念第一次關注起了城市的主體——居民。當北京首先扛起“宜居”的旗幟,許多城市紛紛響應,因為“宜居城市”這個榜單,不是事關城市政績形象的“做秀榜”,而是與百姓利益休戚相關的“親民榜”。
衡量一個城市“宜居”的標準就是以人為本,以往的城市建設和定位,往往比較注重經濟指標,而作為城市的主體——“人”的生活狀態被忽略。“唯經濟型政府”擅長把城市變成工地、把轄區變成車間,而“宜居城市”彰顯著城市管理理念的嬗變,蘊涵著更深層的含義,就是在保證經濟適當發展速度的前提下,逐步改善國民的生存環境,通過民主的方式,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城市健康發展的新模式。這一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新理念,標志著城市管理者的觀念已逐步轉向以人為本。
在建設現代化大都市時,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難免出現對壘。而“宜居城市”的夢想就是以“保障公民權利”為主題。“宜居城市”是藍天碧水新鮮空氣,“宜居城市”更是人性化、平民化、充滿人情味和文化感的一個名詞,是以法理和情理營造市民歸屬感的和諧社會。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