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菜市場是一座城市跳動的脈搏。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說:“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菜場,就是生活場。
如同一陣風,菜場的改造潮流逐漸興起,吹動著傳統的煙火氣息。眾多菜場搖身一變,頓時紅遍全網,成為“別人家的菜市場”,但本地居民卻眾說紛紜。 帶著最為樸素的信念和共識,奧雅的設計師在華僑城綜合市場開啟了一次“接地氣”的設計之旅:“項目的挑戰不僅是單純地做好創意,而是在有限的造價內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既提升商戶和顧客的體驗感,又保留傳統的煙火氣息。”
與深圳其他的農貿市場相比,華僑城綜合市場的周圍是品質化的住宅區和旅游景區,身份也變得有些不同。作為片區內重要的基礎配套措施,綜合市場于1993投入使用,并承擔著華僑城及周圍近兩萬居民日常食用品的供應。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菜場終究未能跟上城市發展的腳步,往日的溫情逐漸成為了消失的記憶。
2019年3月,奧雅的設計師參與業主單位的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工程(EPC)公開招標,經評標委員會評議及招標人定標,最終從數家公司中脫穎而出,獲得項目中標權。在解決市場實際問題的基礎上,改造方案更是融入了一個“小目標”:打造服務社區的特色產品,成為深圳城市更新的新亮點。
如今,這個老市場充滿了新的活力:瓜果蔬菜碼得整整齊齊,沾著露水和泥巴,就像初夏的早晨新鮮又舒服。美好現實的背后,是業主單位和設計師的共同努力。
隱藏于高樓間的菜市場,是城市最深層的肌理。理想的改造模式如同“針灸”,看似尋常,卻又需要精準的判斷。
▲改造前的綜合市場
在前期調研中,設計師歸納出市場現狀面臨的缺失的品牌形象、落伍的功能定位、弱化的消費場景、陳舊的設施環境等四大困境。在有限的造價之內,如何進行因地制宜的轉型升級,促進市場的客流量,進而提升商戶的收入,成為了業主單位最迫切的需求。
市場內缺少與場地符合的視覺導視系統,店鋪的門頭過于樸素,與年輕主流群體高效品質的需求相悖。
現狀的業態分布缺少清晰的規劃,不能匹配居民多樣的消費需求,社區營造的存在感薄弱。
攤位的臺面老舊,商品擺放雜亂,部分區域光線不足,導致體驗感缺失,產品附加值降低,進一步影響營商整體活力。
市場內部分地面濕滑,流線混亂。內部扶手老舊,影響市民日常消費,制約市政管理服務提升。
面對多方的訴求,團隊結合建筑、景觀、室內、策劃、平面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等多專業,提出適合場地的方案,打造多元化的功能空間。
從市場本身的需求來看,改造設計是一次對內部業態的合理規劃與重新布局,需要將環境與人類心理習慣的差異性結合考慮,使市場環境及流線符合人的行為規律。針對現狀的四大困境,團隊經過激烈的頭腦風暴,相應地提出了解決方案“BCCF模式”的解決方案,進而將總體設計分為功能、場景、設施及品牌四個主要部分。
▲入口場景改造
通過踏勘現場,設計師對原有攤位進行考察和梳理,將市場中心的主要攤位劃分為食品、鮮肉、水產及蔬菜等四大片區,并將周圍的店鋪劃分為雜貨、熟食、水果等區域,以便業主單位進行規范管理。
▲改造后的引導標識
為了更加鮮明地體現不同的功能分區,設計利用紅、黃、藍、綠等四種色彩,對應不同的食物分區,這種方案既解決了成本,也增加了辨識度。在此基礎之上,為菜市場的人群定制了清晰可辨的鋪裝導視系統,快速引導顧客和游客,促進不同區域之間的交流聯系。
針對市場內老舊的攤位,按照副食、鮮肉、水產、蔬菜等不同區域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改善攤位環境。根據臨近區域的主題色彩,設置不同風格的店鋪招牌。招牌名稱直接采用店主的名字,設計呼應食材的特點,形成美觀、親切的市場氛圍。
▲改造后的店鋪招牌
多元化的功能帶來更豐富多彩的場景營造,設計在不同入口處增設華僑城綜合市場的品牌標識,營造消費場景,讓商戶運營更具競爭力。
//副食品區
此區域位于市場入口處,改造前的攤位設施老舊,缺少吸引力。設計采用亮黃作為主題色彩,更吸引年輕人。與此同時,針對每個攤位進行相應的改造。
▲副食攤位單體改造分析
▲改造前后對比
改造策略:頂部設置亮色分區、增設吊頂軌道;攤位定制擺貨架和玻璃擺貨柜、繞中島一圈設置人性化的扶手
//鮮肉區
鮮肉區設施老舊,部分砧板晃動,影響商戶的使用體驗。設計采用紅色作為分區主題色,并通過創意墻繪增加品牌屬性。市場內的光線主要依靠自然采光和燈光補給,光源不均衡,環境較為昏暗。根據不同分區內攤位的需求,設置相應的攤位燈、日光燈,提供光感均衡明亮的買菜體驗。
▲鮮肉攤位單體改造分析
▲改造前后對比
改造策略:運用紅色劃分區域,提升攤位配置,設置創意墻繪,增加市場的品牌吸引力
//水產區
水產區位于市場的天井區域,攤位大多使用泡沫箱作為魚缸,商品擺放較為雜亂,容易導致地面濕滑。設計采用藍色作為主題色,著重改造臺面和排水問題,并增設帆布頂棚。
▲水產攤位單體改造分析
▲改造前后對比
改造策略:翻新水產區臺面,并量身定制魚缸,使用專業4000K生鮮燈照射,營造嶄新的市場氛圍
//蔬菜區
該區域位于西側天井區域,改造前的攤位缺少店鋪招牌,缺乏可識別性,而且塑料籃、泡沫籃擺放雜亂。設計改造綠色作為主題色,并統一改造店招和臺面。
▲蔬菜攤位單體改造分析
▲改造前后對比
改造策略:西部蔬菜區處于露天位置,故增加遮陽防水棚,中間增加隱藏式燈帶;采購標準化菜籃,菜品擺放有序
針對市場攤位的臺面,設計采用“微影響”的策略,保留臺面現狀的同時,增設扶手等必要的設施。與此同時,利用不同攤位區域之間的空間,設置休憩場所,打造兒童友好、老年友好的公共空間。
▲改造后的設施
//排水設施
攤位的排水設計以地面積水能快速排干為標準,在緊貼外瓷磚面內部,設計帶有斜坡面的排水管作為“沉井式”暗渠,防止下水道中的異味向市場上傳,同時保障攤位地面排水有效而快速。
//環境整治
針對市場每天都會產生出大量的生鮮垃圾,普通做法是和其他垃圾一起運走、統一處理,設計師經過調研預判,重新規劃垃圾站房,并進行外觀整改,為市場內部的有序管理和運營奠定基礎,進而提升吸引力。
▲改造前后對比
改造策略:垃圾房使用春草和秋草兩色草皮進行外部整改
//休憩空間
現狀缺少合適的休憩空間,設計利用市場內不同區域的閑置空間,增設座椅,便于顧客休息。
▲改造前后對比
改造策略:墻繪趣味故事“豬的一生”,下方配置長條彩虹椅,供客人休息
//細節設計
人性化處理收邊細節。每個鋪位增加垃圾桶,并使用鋁扣板裝飾,所有樓梯再次加強防滑功能。
▲ 改造前后對比
改造策略:所有樓梯再次加強防滑功能,加固扶手
海報設計從食物中提取的紅、藍、綠、黃四色作為海報主色調,通過考究的配色與主題文字,強調市場的態度與理念,從而引起消費者共鳴。
經過完整的改造,華僑城附近的居民有了新的打卡地點,“華僑城綜合市場見”。于是,這個位于“世界之窗”附近的菜市場,逐漸成為年輕人日常購物的去處。市場入口處,亮黃色的主題顏色呼應著華僑城片區的文化氣質,攤主們在白話和普通話之間自由切換,迎接著來自城市各方的食客。
漫步在華僑城綜合市場內,攤主與顧客之間的招呼聲、活蹦亂跳的魚蝦濺起的水花,這些場景“有聲有色”,更多的年輕人體會到升騰的生活氣息。看到這樣的場景,各位攤主也有一分感慨:這并不是華僑城綜合市場進行的第一次改造,卻是最接地氣的一次轉變。
“現在這里變得漂亮了,價格還是沒有變,店主每次都會送一株小蔥,非常親切。”
“水產是藍色的,鮮肉是紅色的,副食品是亮黃色的,我們的蔬菜是綠色的。”攤主楊師傅一眼看出了這些色彩的奧秘,他所在的蔬菜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整潔的環境中,生活也變得更加悠閑。
二十多年前,華僑城綜合市場周圍還有大片的工地,小楊時常和小伙伴們在附近玩耍。如今,他子承父業,這個三平米的攤位,成為他一輩子打交道最多的空間。與過往不同的是,他接上流行的互聯網買菜平臺,并在這個嶄新的檔口,看人來人往,見證城市日新月異,暢想著新的未來。“現在小朋友們在整潔的市場里玩耍,比我們當年幸福多了。”他不禁感慨。
“創造更美好的人居環境”,這也正是奧雅的使命。
菜市場的改造,是讓人興奮的城市更新項目。但“網紅”菜市場的更新結果,往往帶來嚴重的士紳化(Gentrification)后果,造成原有業態的普遍流失,以及物價上漲。這種城市更新的潮流于2015年后在國內開始逐漸顯現,特別是在上海以一大批以工業園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更新項目中。
深圳作為新興城市,對相關動向的反饋尚未顯現。華僑城綜合市場項目的早期,奧雅設計的團隊接到的客戶需求,其實僅僅是對綜合市場的翻新改造。奧雅設計的提升思路,以及EPC工程中心的管理模式,讓合作各方都發現了亮點。
▲改造過程中,市場外的臨時攤位
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面對有限的預算和周邊居民的剛性需求,設計師對市井生活與城市更新有了更加全面具體的思考;在密切接觸周邊居民、攤主的公眾參與調研過程中,設計師們也對這一座城市的市民福祉、管理發展的不斷追求有了更深的認識。
華僑城綜合市場項目的設計不盡完美,它需要兼顧性價比和功能實現,既改善環境、完善功能以及配套,又保證菜價的穩定。與此同時,與城市更新相伴而生的士紳化進程并沒有在這里發生。設計師與業主單位一起,以限價設計的空間成果,為后續的長期運營奠定基礎,探索城市公共空間的更新路徑。
項目名稱:深圳華僑城綜合市場升級改造工程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工程(EPC)
項目地點: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
項目類型:城市更新改造
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
客戶名稱:深圳市華僑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奧雅設計 杭州公司項目一組 深圳公司公共設計組 EPC工程中心
設計時間:2019年3月
竣工時間:2019年12月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