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使館壹號院大門
使館壹號院與自來水博物館和諧共存
使館壹號院地處北京東二環使館區香河園路,位居東二環央企大道東側,毗鄰77座友邦大使館,北側有當代MOMA、萬國城等對標成功案例,基地北側是傳統四合院式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西鄰雍和宮、國子監不足2公里,與俄羅斯大使館隔東二環相望。交通便利,是該區域最后的居住用地,2013年以19億成交價摘得京城地王稱號。業主力爭打造首都國門地標。
區位優勢
阿普貝思2013年12月在公開招標中中標該項目景觀設計工作。接下來的兩年,阿普先后經歷了項目多輪建筑風格變化、建筑師更換、室內設計師更換、最后是業主更換,直到2015年,融創中國入主全面操盤該項目,項目的各種定位才真正堅定而自信起來。
售樓處邊保留民國時期水井坊 / 2013年8月團隊首次踏勘現場
最終的建筑風格確定下來,三座19層的頂級豪宅和一座帶空中四合院的寫字樓耀目天際,讓環境與建筑和諧共存,由內而外地塑造峰層建筑細節。石材與純粹玻璃幕墻的建筑群,體現著世界的審美認同,更反映出建造者對傳承領袖意志的襟懷。
建成建筑與自來水博物館(照片來自GOA大象設計官網)
從2013年8月到2018年8月,阿普貝思5年來見證著項目從無到有的全過程。這里有融創中國的成熟操盤體系和對項目的準確定位、高效執行,也有建筑、室內、景觀設計的創意價值,還有施工方精益求精的匠人營造,使場所精神和項目價值得到最大化激發。
設計原則
五大景觀策略:
尺度合宜的空間最多化——應對容積率5.2的高密度使用;
綠量最大化——二環邊上的綠色社區;
注重細節——品質考究的體現;
藝術品和小水景點綴——讓空間充滿趣味;
整體氛圍營造——圍墻內外兩重天,最大化激發場地價值。
核心城區捉襟見肘的用地條件無疑是設計的一大難點。早于壹號院建設,但項目依舊處于停滯的小區,在二環東側密集的空間與壹號院隔街相望。每一個空間和細部的推敲都需要恰到好處,很幸運,在各方努力下,建成效果和最初構想方案高度一致。
五年間方案的漫長景觀推導過程
單元前休息場地效果圖
使館壹號院深知自然對于城市的矜貴價值,不惜成本于寸土寸金的二環臻址之中,規劃一座超5000㎡的匠心園林為業主所私有。精雕細琢之中,更顯林隱綠境的生活智慧。外聚錦繡,內藏乾坤。另外,設計還包括基地北側9000平方米的代征綠地公園。
空中屋頂花園效果圖
1.褪去浮華、歷煉經典
作為比肩國際視野的使館壹號院景觀設計中,我們拋棄了傳統的形式與風格,在有限空間尺度下追求極致的經典比例美感,在景觀中首次依據數學模數劃分鋪裝及立面分割,使其整體而又自然,同時依據心理動勢劃分空間序列,將中國古典園林空間手法在使館壹號院中巧妙呈現。
大門方案設計推敲
大門建成照片
2013年與2018年的香河園路對比
竹林空間效果圖與建成照片對比
平臺空間效果圖與建成照片對比
水景效果圖與建成照片對比
設計完成度很高,讓使館壹號院成為融創TOP系后期研發樣板!
2.三進院落空間與禮序的轉換
使館壹號院在空間序列組織中以中國傳統三進式院落為靈感來源,營造層層遞進的空間布局,以達到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
一進院落為4米高的大堂,用嚴謹的模數景墻排列疏密關系,營造低調細膩的氛圍;
入口大門:定義了使館壹號院的整體氣質
二進院落則以“墻”為設計理念,通過1.8米的黃楊綠籬與2.5米的水景墻將空間劃分為方正的空間感,實景部分是綠化與景墻形成的層次關系,虛景部分則徹底放空,點植玉蘭與海棠,傳承北方庭院中玉堂富貴之寓意;
綠蔭空間是孩子們的樂園
三進院落中打造高品質宅前休憩空間,滿足鄰里交流功能,同時請大師級雕塑設計師為項目定制專屬雕塑。
休息平臺可以發個呆
水景和景墻,讓建筑內外都有了各自的領域感
單元入戶區
3.人性化全齡配套設施
我們認為頂級的住宅景觀設計應當首要關注人居功能。使館壹號院的景觀設計中,我們致力將景觀的美學形態與使用設施完美結合,注重用戶體驗感,每一處細節都充分考慮到各年齡層人群的使用,且根據居住空間的功能而表現各異。
做到滿足不同居住功能空間的私隱性要求,完善使用者的生活需求,引領新時代生活方式,是真正融入生活的高宜居性景觀產品。
綠蔭空間是孩子們的活動空間
代征綠地擠出來的運動區成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活動區
4.LID生態可持續豪宅
北京的豪宅市場中不乏以堆砌綠化和追求即時效果的景觀項目,使館壹號院景觀體系中則把生態可持續性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雨水涵養花園、蓄水模塊、生態可持續技術在景觀中的應用與融入,代表了使館壹號院是真正具備雨水海綿城市生態意識和國際理念的豪宅項目,其意義長遠且非凡。
在旱溪邊玩耍的孩子
北側公園里的運動場、生態旱溪、中式建筑的自來水博物館并置在一起
氛圍營造:建筑景觀共同營造小區舒適氛圍
在向來不缺乏競爭的北京高端住宅樓市,此消彼長的市場環境,需要項目的各個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俯瞰群雄的優勢。在使館壹號院項目中我們以簡約的線條形式,比例的極致表達和高綠量的呈現,沒有風格捆綁也不打情懷牌,塑造出一個蘊含精湛工藝和高度現代感的作品,力求給客戶最具國際品味的現代自然豪宅。
夏天:小區內部
然而,任何的現實環境都有特例,我們完全低估了高端消費市場的消費者審美水平,位居東直門腹地的使館壹號院自去年年中入市開始,就長期占據了北京超級高端住宅的金字塔塔尖位置。屢次獲殊榮“全北京超級高端住宅”,鮮逢對手。
冬天的夜晚
判斷一個樓盤價值最重要的指標,無疑是其銷量的好壞,市場是產品的試金石,放之任何領域都不為錯,更何況是超高總價的超級高端住宅。使館壹號院繼2015年6月發布之后,僅用時半年就斬獲全北京10萬+項目的三甲殊榮,對于全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奇跡。
路燈照亮回家的路
Lin: 極致比例 ultimate proportion
“在有限空間尺度下追求極致的經典比例美感。”
“I am pursuing an aesthetic sense of ultimate proportion within the limited space.”
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設計思考過程嗎?
Lin: 這個項目的場地給我的直觀感受是古代建筑與現代建筑的碰撞(項目周邊有一個自來水廠,為明清時期的四合院建筑),如何在原有的場地基礎上疊加我自己的設計概念,這種舊與新的糅合,文化與科技的交融,我希望能很好地統一它們。這些是起初我對原有場地的一個思考。
從北側自來水博物館看使館壹號院庭院
你覺得這個項目的設計難點在什么地方?
Lin: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位于東二環內,周邊古建環繞,歷史性關聯極強,要求明確且具有挑戰性。設計迫切需要能夠穿越時空,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中表現出現代城市肌理。如何實現我們的現代豎向垂直線條設計與飛檐翼角、丹楹刻桷的古建之間的有趣碰撞與巧妙銜接,是一個很有深度的思考點。
把傳統四合院和屋檐空間下的這種經緯關系延展到我們項目設計的縱向空間中,來打造高端的社區體驗感。跨越歷史和時間,各種特殊元素交纏揉雜在一起,原始的與現代的、自然的與機械的、歷史的與現代的,給業主提供一種城市高空中的尊貴詩意生活。
這個項目帶給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Lin:從投標中標到項目被并購,從香河園三號到更名使館壹號院,在這個快節奏社會下從來沒有一個項目如馬拉松般的五年長跑,光陰如梭,雕刻下來的是最美的印記!
擴初經歷若干輪修改調整
施工圖兼顧每一個細節
施工過程中一次次的現場配合指導
LOGO細節雕琢
各種細部
Bai: 頂級品質 first-tier quality
“漫長光陰中誕生的完美之作。”
“This is an extremely perfect work which was born in long years.”
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整個設計過程嗎?
Bai: 五年的設計歷程,難以一言蔽之,不過作為參與我們公司與融創中國首次合作項目的設計師,這個過程雖冗雜漫長,但卻收獲頗豐。
五年時間,從方案設計到施工落地,甲方、設計方、施工方,三方磨合協調, 力求把每個方面都做到至臻至善,整個過程極為耗時耗力。但是當項目最終完美地呈現眼前時,一切的付出都甘之如始。無數次的現場勘探、無數次的設計推敲、無數次的細節修改,整個項目滿含我們的激情和心血,稱得上是實至名歸的誠意之作。
水景小品:設計師、工程師嚴格把控,從選材、顏色、多番定樣成型
你覺得項目的設計有什么特別之處?
Bai:我們著重強調“景觀記憶點”的打造,賦予項目獨特的個性及專屬的設計感,每一處都充斥著我們滿滿的“小心機”。旨在突破傳統材料和做法的限制,塑造出蘊含創新手法和技藝的作品。
鋪裝的紋樣、圍墻的形式、鐵藝的樣式都是原創設計。每個部分都進行了無數次的排版、進廠打樣、比對。
單是我們原創的鐵藝圍欄,鐵藝一個標段中就有4種不同規格,幾種搭配組合間距不等,我們內部比對了超過10套方案,而到后期進廠打樣,比對樣板后,又對鐵藝的厚度、間距、高度等進行了二次調整,經過不斷打磨,最終成型。
工藝的磨合,一株植物的擺放位置,甚至是兩塊石材之前的縫隙寬度,看似微妙的差別,給人的感受確是天壤之別,其實細節就存在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圍欄設計被融創中國列入集團標準化設計中,并被許多其他項目借鑒延用。
圍墻格柵推敲過程
這張照片里有許許多多細節故事,這是甲方管理方、施工方、設計方等多方智慧創意的結果
后記:
豪宅也是住區,住區的本質是生活場所,應滿足舒適便利安全的功能。在使館壹號院的設計中,我們從設計專業出發,又放棄專業設計的個人追求,轉向圍繞用戶的真正需求。我們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大區的營造工作里,1800多天的堅持,最終換來一個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東二環邊上可以安心生活的場所,這是作為參與者的幸福。
為了給住戶一個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都樂于生活其中的安居之所,我們和業主、施工方一起對每棵樹、每塊鋪裝、每個細節都認真推敲比對,做到最好才罷休。我們共同用創意、堅持和責任,打造一個良心活,對得起這15萬均價的北京二環邊難得的典藏之作。
——鄒裕波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獲得合作授權。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景觀中國”。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系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