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陳述
我們不會馴化這種體驗!這是我們團隊貫穿于克雷格•托馬斯探索和游客中心設計的理念。在大提頓國家公園里讓人們感受野生環境就需要簡單、強大的設計框架以及緊密的團隊合作。由于區域線路、庭院入口以及穿過建筑進入寬闊露臺的活動,營造出震撼心靈的游客體驗。這個區域方案是空間運動一次嚴謹的嘗試,讓游客全身投入到一個又一個體驗中。觀察該區域的真正意義所在是很關鍵的。保留表層土,進行種子傳播繁衍,保護樹木成長。大雪、風和水都是該設計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如石頭和木頭一樣。這些努力共同建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和周圍的野生環境無縫融合,利用大提頓公園野生力量和生態復雜性吸引游客。
項目闡釋
背景和愿景
克雷格•托馬斯探索和游客中心位于懷俄明州大提頓國家公園的南門附近,在斯內克河和提頓山脈之間。之前的洪澇建造出微妙、起伏的地形,呈扇形分布在該區域上。本土植被展示、框架或阻礙提頓山脈的景色。這個4.8公頃(12英畝)的區域也位于山楊、三角葉楊和云杉構成的河岸林內蒿屬植物草甸邊緣。一片片的山楊、楊木和云杉定義出帶有特色、美觀和生態功能的區域。
該區域的生態背景是設計和景觀設計師刺激游客區域體驗的基礎。該區域的發展原則由該區域地形、景色、植被和季節動態變化的分層特征確立,如活動順序、區域干預策略、冰雪處理、符合人性設計、適合四季的便利設施以及區域擴張。
設計框架
每個設計決定都要受到核心愿景和一系列原則的驅動和測試。每個提議的舉措都通過下面這些原則進行測試:
該區域的野生環境是整個體驗活動的核心——它不會被人類馴化。
這一系列的體驗會對游客原始、智慧的大腦產生吸引力。
可持續性是基本的——這里的所有都會被再利用和再生。
對該區域保護和管理的共同承諾定義出該設計程序,讓游客遠離世俗,全身心投入到周圍環境當中。現有的區域結構、規模、感官質量和本土材料被保留,放大原始階段的特色,這樣游客能盡情享受這個特殊區域的奇觀。該設計有進行區域改善,但在執行上有意減少土地利用和策略性。該區域設計將生態系統和季節性變化結合了起來。
設計
景觀設計師的作用對該項目的成功很有必要,將對生態系統的理解和該區域的體驗活動結合起來。領導力從建筑區域選擇開始,之后討論建筑方法和實施。
該建筑的選址和體驗順序是該設計的核心。其區域規劃正視體驗活動,讓人們從世俗中脫離進入原始、親密氣氛的運動體驗中。現有地形和植被使該區域構成一個循環系統。在到達停車場之后,游客遠離大提頓公園,穿過云杉和三角葉楊樹林。停車場和該游客中心之間的距離是故意設置的,讓游客有機會在進入建筑之前觀賞景色。周詳設計的循環系統會設置不同的觀景點突出一系列焦點景色,讓游客穿過多個生態交錯帶,就像橫穿該區域一樣。這條路線的長、短視角展現區域地標,指引游客前往杰克遜霍爾山谷。通道是碎石封層的瀝青鋪裝,顏色模擬該區域的土壤,視覺上逐漸減弱。在可進入的停車區和落客區,鋪裝上的融雪設備能夠保證一條簡潔、安全的通道。
其意圖是營造一種游客體驗,情感上呼喚人們在此待上45分鐘,走近公園深處。當游客走近該建筑,就會看到一個庭院。該庭院簡潔而寧靜,是一個親密氛圍的休息所。該空間三面由一個有遮棚的門廊和座位樓梯環繞,能夠進行聚會和公園定位。第四面向鼠尾草草甸開放,由大型云杉和三角葉楊框架。該游客中心的屋頂向上,遠離庭院,其鋸齒狀邊緣似乎向遠處的特頓山脈致意。穿過門廊進入建筑的入口窗戶設置多,能觀賞到橫跨草地的景色,一直到遠處冰磧和壯觀、不斷變化的山脈。戶外露臺邀請游客走出建筑進入到芳香的蒿屬植物邊緣。庭院、建筑和露臺的觀賞順序將游客與區域結合起來,讓他們體驗到山谷和提頓山脈的景色。
極簡化的干預措施突出野生環境,人類世界次之。人類標志如引路標識也很少設置。照明設施也被限制建造,成為黑夜中斷斷續續的地面燈光。路沿取消,這樣雨水和融雪會通過排水進入地下水。景觀改善與淺色、安靜的標志放置在一起,將公園的野性融入到建筑環境中。每個游客會真正地體驗到該區域。
可持續區域活動
該區域設計和建造程序有意放大該區域的內在特征。景觀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帶有本土種子的表層土進行回收再利用。植物通過區域播種、插枝或移植長大,維持這個草原景觀的屬性,確保它們在艱苦環境中也能生存。木屑再利用成護根。區域之外的材料不會引入到區域中。
該區域嚴格限制建筑干預,保護區域發展。通過現有和發展的地形,該建筑的影響得到了最小化,指引地表水流進入現有的排水渠,用于水質處理和地下水補給。綜合性的便利設施會限制區域影響,無聲地改造它們。該項目保護和管理的目標達到了。這個項目是景觀再生、生態融合和人類利用的模范。
“其野生環境設計漂亮、令人驚嘆。這更多是關于現有土地而不是景觀設計師設計的問題。”
—— 2016年評委
高銀鋒/譯
原文鏈接:
https://asla.org/2016awards/172686.html
版權聲明: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系:
news@landscape.cn或者添加微信號:LACweb。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景觀中國”。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