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項目陳述
碧山宏茂橋公園為熱帶城市水文設計提供了新模型,建造景觀解決新加坡供水獨立和管理洪水的雙重需求,同時在緊密的城市內能夠接觸到繁茂的濱河生態。在改造之前,加冷河是公園和社區之間一條明確的邊界線,由于急需升級改造,成為了堅固的混凝土運河。該設計團隊與公園和水務管理局合作重新思考傳統基礎設施方法,最大化土地、財政和人力資源。摧毀運河、修復河流的這一大膽舉動超出了預期的承載能力,而且比改造的混凝土運河花費還少15%。經過簡單且精心設計,公園和河流之間模糊的界限將該社區城市用水系統的實用理念轉變成親近自然的關系。
項目闡釋
主角
由于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新加坡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和城市化步伐,設計師建造混凝土排水渠道和運河減緩普遍的洪澇災害。同樣的,加冷河也位于幾個重要地方的混凝土河道中,這樣季風時節的雨水會很快地排走。作為新加坡最長的河流,加冷河穿過該島的中心長達10千米,從貝雅士蓄水池下段到濱海蓄水池,是較大型城市供水系統中的一部分。
碧山宏茂橋公園也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核心公園之一。該公園建于1988年,是碧山新住宅城鎮和宏茂橋之間的休閑地和防護綠地。但是,由于運河的劃分,該公園的分離狀態也很明顯。
2006年,新加坡國家水務局PUB發起的活躍、美麗和凈水(ABC)計劃——將不再具有排水和供水功能的國家水體改造成活躍的新空間,用于社區融合和休閑娛樂。作為急需的公園改造升級以及改善運河能力計劃的一部分,這個新設計將看似相反的需求結合起來。打破混凝土渠道和建造自然水道的方案也是第一次在新加坡設計。
河流的重生
該方案在一個泛濫平原理念的基礎上設計,當水位低時,人們能夠在寬闊的河岸沿線親近水、享受休閑活動,而在暴雨時期,河流附近的公園綠地成為一條運輸線路,運送下游的水流,在公園內進行多種土地利用,為公共活動建造出更多的空間。該河流橫切面的修復意味著雖然之前該河道擁有17-24米最大寬度的洪澇容量,但該河流現在擴寬到100米。河流的運輸能力也大約增長了40%。
成功完成
2009年10月自然河流開始建造。加上一系列的工程,新河建造的工程也開始,但這條運河仍具功能性。該團隊進行了這個規劃河流的1D和2D液壓模型研究,所以能夠預測水道,設計更加穩健和多變的河流。設計師提議使用傳統土壤生物工程技術穩定新河岸,彌補電腦模擬的缺失。該公園內的一個區域用來測試從未在熱帶區域運用的12項技術,開拓新知識和抑制懷疑。結果促進了植被的健康發展,而且設計師會在反復程序中調整模型的土壤條件、坡度和植被根部強度。最后,設計專家和客戶投入巨資訓練建筑團隊,因為他們握有建筑結構的第一批草圖。
充滿生氣的濱河公園
成列的新河道蜿蜒曲折、寬度各不相同,建造出各種流動形式,成為自然河流系統中的特色景觀,建造出有價值、自然和多樣的棲息地,營造生物多樣性。泛濫平原的設計也在新加坡引入了一個新型公共空間——3座新橋、梯田狀的濱河走廊、濱河臺地、橫跨河流的墊腳石以及凈水供養的水廣場都會拉近人們與河流的距離。其親近水和體驗其所有自然韻律與美麗的能力轉變了人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其他的新設施包括2個游樂場、2個新飯店、衛生間和地標“回收山”(由舊河道回收回來的混凝土塊建造而成的觀景臺)。這個充滿生機的公園每天24小時開放,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有練習太極的廣場、足球場、長凳以及供情侶獨處的角落。
生物多樣性
該公園沒有引入什么野生動植物,但是自然河流的出現讓該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增長了30%,野花有66種,鳥類有59種,還有22種蜻蜓。
由于該公園位于東亞-大洋洲候鳥遷徙路線(有50多種遷徙種類穿過該區域)內,這是人們觀賞候鳥的絕佳時機。人們已經觀察到了一些稀奇鳥類,如桑給巴爾的紅寡婦鳥(源于非洲)、點斑林鸮(源于印度尼西亞的叢林)以及長尾鸚鵡(源于安達曼群島)。
2015年,一家五口的水獺在該公園安家,吸引了當地社區以及當地媒體的注意。這是一次重大的勝利,因為其他水獺之前只在海岸周邊看到過——證明了河流自然化的效益。自從那之后,水獺家族逐步壯大,另外5個幼崽降臨家族部落。
該河流的修復已經建造出各種小棲息地,不僅會增加生態多樣性,還會賦予公園內種類的彈性發展,大大改善他們長期的生存能力。由于熱帶雨林氣候會讓植被繁茂生長以及靠近馬來群島(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站點之一,僅次于亞馬遜河),其生物多樣性發展潛力無限。
安全性
“野生”和自然不一定是危險的,新系統其實更安全些——甚至是在暴雨期間,河流慢慢填滿,為人們轉移到高地拖延時間。設計師安裝了綜合性河流監測和預警系統(設有水位傳感器、警示燈、警報器和廣播通知),為即將到來的暴雨或水位上升提前預警。
各方合作達成多個目標
在該公園完成之前,當地人需要監督進行“自我管理”,保持公園清潔以及保證其他人的安全。現在,興趣團體自我組織前來查看,并且學校也對公園進行實地考察——這都反映出對該濱河公園的態度轉變以及所有權的重視。
當在城市中運用綜合性水管理措施時,這就意味著機構界限就不會明確,需要重新界定。這并不意味著雜亂,相反這是雜交授粉理念實施的機會。當然在這之前,該公園的責任感落在國家公園局和國家水務局PUB身上,這兩個機構緊密合作,為這個社區帶來了多層效益。這個美妙的結果是該團隊將人們的愿景變成現實的決心——從土地利用的主體規劃到與孩子們的藝術和教育討論會,說服利益相關者,與各個層次的專家合作設計。這個工作模式也為許多下游項目促進了類似機構間的合作。
這個方案認識到整體比各個部分之和的效益要多。碧山宏茂橋公園不僅是一個公園,加冷河不僅僅是一個排水渠道。這是個生態和社會基礎設施:這兩個結合又是相互獨立。該公園是一個城市公園怎樣發揮生態基礎設施功能,并將水資源、洪澇管理、多樣性、休閑結合起來的范例,通過親身接觸和與水的特殊感情,增加市民保護水源的責任感。
“他們解決洪澇問題的方法令人印象深刻。其水文和生態動機很明確。讓水獺回歸城市也是令人驚奇不已的。最重要的是野生動植物和自然獲得矚目。”
——2016獲獎評委
高銀鋒/譯
原文鏈接:https://asla.org/2016awards/169669.html
版權聲明: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系:news@landscape.cn或者添加微信號:LACweb。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景觀中國”。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