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項目名稱:一個新興的自然天堂——鰲鼓濕地森林公園總體規劃
項目地點:臺灣
設計單位:國立中山大學大學,臺灣高雄
項目委托:林務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
項目概況:
鰲鼓濕地占地1600公頃,位于亞洲鳥類遷徙路線中,是由臺灣國立中山大學設計完成的。這個濕地本是圍海造田改造而成,但由于該地區地表下陷和農耕停止,竟再度回復為海濱沼澤地。這個項目致力于在該區域建立一系列有利于人類發展的可再生居住策略,并突出場地自然系統的演進過程,以及環境教育和生態旅游意義。
項目評語:
“在我們所見過的所有優秀的與水有關的方案中,該項目的有趣之處在于,他們采用的做法是將一條曾經被改造過的海岸線回歸到大自然中——這是一個多么激進而徹底的舉動。它的規模令人驚訝,他們關注的不是濕地景觀,而是全球候鳥遷徙所經歷的路徑。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展示,引起了廣泛的共鳴。”
——2011專業獎項評審團
項目內容: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 我們知道平坦廣闊的沿海地區具有各式各樣的用途與發展潛力。沿海地區人類發展與自然保護的爭論與沖突,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這個鰲鼓濕地森林公園,位于臺灣的西南部, 在它最終回到自然濕地以前,經歷了不同階段的發展。1964年以前,北港河的河口處是一個典型的潮汐泥濕地。1964年,由于農耕與畜牧業的發展,這個地方開始了C型海塘建設,并且將海改造成逾1,000公頃的濕地。從歷史上看, 這個地方本是準備種植糖、建造養豬場和養魚場的。在地表下沉和幾次嚴重的洪水災害之后,土地的鹽分開始變多,糖的生產在這里停止。2001年, 這塊地方被選為一片造林區。在過去的四十年里,這里的景觀和居住區有了顯著的變化, 現在這個地方是自然濕地與人工森林的結合。鰲鼓濕地森林公園是從環境變化過程中演變而來。
鰲鼓濕地森林公園是自然生態系統進程中的標志性區域。這個地方被改造回一個海濱濕地, 意外的變成了遷徙的候鳥和其他野生動物的避難所。該項目旨在于為了人類發展,在該地區專注建立一系列水土保持和可再生居住策略, 強調該地區是自然系統、環境教育、生態旅游和文化延續的一種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