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項目位于廣州市東風中路,這里是傳統的政商金融核心區域,距廣州“越秀山—中山紀念堂—廣州市政府—人民公園”的南北向中軸線僅1公里,周邊重點地標和舊街區密集,是承載廣州市城市形象和歷史文脈最重要的區域。
▲項目概覽
基于場地區位,在最大化昭示時代地產中心大樓形象的基礎上,設計團隊希望改造后的場地空間融入舊城,延續城市文脈,為密集擁擠的老城中心提供積極的公共空間。針對上述不同的目標訴求,采用相對應的策略:
1、設計減法策略:化繁為簡,賦予場地當代城市美感;
2、邊界模糊策略:開放邊界,賦予前場空間公共屬性;
3、文脈延續策略:運用傳統騎樓手法,延續城市文脈。
▲由東風中路望項目視角
▲改造前后對比
設計減法策略
時代地產中心大樓建成于1999年,改造前場地環境冗雜,設施陳舊,整體美學呈現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特質,亟需提升。設計團隊基于場地人車動線功能梳理,讓場地美學服從功能,采用減法策略,將室外景觀元素輕量化:
1. 移除繁復的模紋花壇,以簡潔的黑色鏡面橢形溢水池、靈動流線的噴泉、寓意新生的蛋形雕塑取而代之。華裔藝術家Lindy Lee定制藝術雕塑《星生·新生》,表達了對于天地生命的感悟,代表了非凡美妙的誕生,并展望著未來美好的成長,同時也隱喻自然生命周期的遞進與新生。
2. 拆除原各自孤立的8個大王椰樹池,采用曲線的連續座椅樹池,將原來零碎的空間整合、重構、延展。由于地下車庫位于廣場下面,車庫頂標高于市政人行道,所以設計巧妙地將座椅和樹池結合,既消化了廣場與人行道之間高差,也有效地將休憩空間與功能空間分開。
3. 拆除花樣繁雜的裝飾性鋪地,通過山東白麻、福鼎黑兩種色彩分明的石材及高差,清晰的劃分出人行、車行通道和廣場休閑空間。整體色彩與建筑、室內內外統一,簡潔有力。
▲場地策略
▲改造示意圖
邊界模糊策略
在密路網小街區的舊城肌理,公共空間無疑是復合多元活動的重要載體,需求和稀缺似乎總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在本次改造中,設計團隊希望找到一條路徑:賦予該前場空間地標形象的同時,也為它賦予公共屬性。
▲時代地產中心前廣場
▲從市政人行道看前廣場
采用邊界模糊策略,通過半圍合的流線型樹池座椅,適度的高差既清晰地分隔市政人行道和休閑廣場空間,又讓市民可自由安全的穿行、駐足其間。半圍合空間給人一定的安全感,樹池座椅面向藝術雕塑設置,成為整個休閑廣場非常高頻的使用區域。設計賦予了前廣場新的秩序,不同的人在這里都可以找到愜意的位置,市民會特意繞道廣場,或拍照、或與水景跳跳泉互動、或在雨篷下等待朋友、或在長椅上觀景交談。還是原來的那個地方,但伴隨著《星生·新生》,時代地產中心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新生。
▲總部大樓廣場與樹池
▲樹池坐凳與橢圓水景形成的流線型空間
▲融合企業LOGO的指南針鋪裝
▲樹池坐凳與橢圓水景形成的流線型空間
▲溢水水池與《星生·新生》雕塑銘牌結合,噴泉開啟時,場地自然吸附人群
▲兒童在水池邊和座椅上玩耍
▲《星生·新生》雕塑肌理
▲《星生·新生》雕塑肌理,內置燈光2700K
文脈延續策略
項目緊鄰豪賢路、越華路等嶺南騎樓保存完好的街區,建筑設計團隊將“騎樓”的概念融入主入口設計,類騎樓的建筑前場覆蓋主入口的等候落客區域,為寫字樓的員工出差等候,路過行人提供遮陰避雨、駐足閑談的環境。在建筑立面改造上,建筑取消一至五樓建筑樓板,采用大面無框落地玻璃,使大樓內部的公共活動場景“流出”,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道風景。雨篷和立柱進行了二次改造,統一使用啞光深棕色鋁板干掛,燈帶隱藏在立柱后側,間接泛光照明,減法歸并的極簡手法,符合現代的商業辦公氛圍。
▲具有嶺南騎樓氛圍的建筑外廊柱改造
▲大樓內部2層空間望前廣場
▲大樓內部與城市的對話
▲夜景
▲景觀平面圖
▲橢圓水景細節構造
▲流線樹池石材構造細節構造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