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項目基地原本只是用作江心洲的防汛堤壩,如今成為一座具有活力的沿江公園。我們在既有的堤壩基礎上,修復生態缺陷,改善沿江風貌,注入新的休閑活動功能,將這片在過去幾十年里無人問津的土地發展成了江心洲重要的資源。
從生態隔離到生態修復
在過去幾十年里,為了島內的農業安全,工程師建造了由拋石、混凝土植草格、格梗構成的斜坡狀防汛堤壩。但是這樣單一的地表構造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阻斷了濱水帶生態物種交流,同時使得暴雨季節里大量的地表徑流無法下滲,而是直接流入江中,削弱了駁岸的雨洪調節能力,對長江的水質也造成了威脅。
認識到了這些生態缺陷,我們希望通過景觀設計手段加以改善。在堤壩坡面基礎上,利用現有的植草格的孔隙,覆蓋一層新的種植土層,這樣就有了更多植被品種生長的條件,進行植被修復,在壩頂的商業建筑兩側,我們片植了兩片水杉林向南北側延伸,與相鄰的場地融合,這也是島內最常見的植物特征。同時,以現有的混凝土格梗為基礎,面向江面形成新的臺階狀的地表形態,采用規整的方式鋪植草坪與當地最常見的河岸植被。這樣就大大增加了雨水下滲的機會,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時也形成了雨水滯留凈化系統。
我們在疊級草臺上分層種植了細葉芒、蘆葦、矮蒲葦、狼尾草,同時保留了原有的所有柳樹,恢復了歷史上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的沿江風貌。
從防洪到居民的日常
原本的堤壩坡度為1/2至1/3,在這樣的坡度上居民很難獲得可活動的空間。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局,項目團隊設計了不同特征的三層沿江帶狀空間。連續的坐墻與草臺定義了靠江一側的漫步道,中間一層則提供跑步、騎行的空間,亦是江心洲環島防汛道路,同時引入極限運動場地。最上一層空間通過注入兒童活動功能及外擺休憩功能與商業建筑產生聯系。
防汛道路同時被賦予了舉辦馬拉松及環島自行車賽事的功能,連續的坐墻不僅在日常中提供休憩,在比賽時也提供更多的位置供人們觀賽。
歷經近五年的時間,江心洲公園正一點一點地融入居民的日常。從原本荒蕪的堤壩蛻變成富有活力的公園,人們在公園里跑步、耍太極、騎行、玩輪滑,在樹下乘涼,孩子們在游戲場攀爬、追逐,一家人可以在這里感受城市對自然的關懷,時光的流轉,還有江心洲未來發展的方向。
項目類型:濱江商業生態公園
項目名稱:江島新天地
設計方:CLD會筑景觀
建成時間:2018年12月
主創及設計團隊:張浩青、付楊、倪愷、劉琨、官靜嫻、陳玲玲
項目地址:南京,江心洲
建筑面積:3.2ha
攝影師:張海、席琦
業主: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單位:PINHOLE DESIGN
水利顧問: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
建設單位:棕櫚園林
合作品牌:KOMPAN,南京藍卡極限運動場地建造有限公司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