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大田綠道介紹
▼大田綠道城郊,龍橋段鳥瞰圖
構建大田縣城“田”字格局綠道
大田縣城依山伴水,遠觀是秀美山城,近觀均溪河穿城而過,但濱水公共空間缺乏,兩側山巒蜿蜒,但沿城的森林公園可達性欠佳,中間城鎮建筑密布,但可供市民活動的空間稀少。大田縣城綠道的構建就是為了在建設用地緊張的前提下讓城鎮增綠,增加公共開放空間,讓城市變得可以“呼吸”。
▼大田綠道鳥瞰圖
▼大田縣城構建“田“字綠道”
大田綠道引綠入城,通過梳理整合山體、濱河、道路資源形成城郊型、濱河區、都市型綠道,將自然與人文的景觀有機串聯形成“田”字型綠道網絡格局。為城鎮及周邊居民提供生態、健康的宜居環境,重塑了大田山水城鎮的風貌。
▼大田綠道,引綠入城 重塑山水
大田縣城綠道示范段—陌上花開的鄉土景觀
大田城郊型綠道作為先行示范段,全長6.3km寬4.5米,總用地5.3萬平米。設計提出了“陌上花開,緩緩歸”的概念,通過選擇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福建山櫻花以及色葉植物黃山欒樹,來打造一條富有思鄉之情的林蔭綠道。
▼陌上花開,打造福建山櫻花的鄉土林蔭綠道
運用健康數據結合沿線 “山水城鎮、梯田山谷、山野林地”的景觀設置觀景臺和休息驛站。設計部分,繼承大田本土文化創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 “土堡”型的入口驛站、田園風光的“鳳凰谷”、文化遺產的“板凳龍”橋,同時科學設置了廁所、照明、標識等人性化綠道設施,沿線綠道新種植130余種近萬株植物,形成一條集健身、游憩、生態、教育、觀光為一體的復合型城市綠道。
▼綠道沿線,觀景休閑驛站的設立
板凳龍橋
橫跨鳳凰谷80米長的“板凳龍橋”,設計將大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田板凳龍”的形態進行抽象
▼提煉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田板凳龍”而形成的鄉土設計
設計提煉: 5根圓橋墩抽象成“連接把手”,主梁體抽象成“板凳”,橋上的異型雙曲面鋼結構網架抽象成“龍身”,菱形的網架肌理象征板凳龍的竹編表皮,網架端部與綠葉融合抽象成龍尾與龍首,通透的網架表皮“似有非有”傳達了“龍現無形”的意境。設計摒棄傳統具象的龍的形態設計,而是將大田板凳龍的形象抽象并提煉升華,用現代的鋼材料和城市雕塑手法,對大田鄉土建筑進行探索表達。
▼綠道板凳龍橋的制作過程
▼大田板凳龍橋實施前后對比
▼大田板凳龍橋與梯田山谷的融合
▼俯視大田板凳龍橋
▼大田板凳龍橋的網鱗表皮
▼大田板凳龍橋鱗皮的光與影
▼大田板凳龍橋內穿越體驗
▼大田板凳龍橋光色的表達
▼綠道石頭板凳龍的制作過程
▼綠道石頭板凳龍夜景的光與色
觀鳳臺 驛站
“觀鳳臺”,依山伴坡在綠道兩側設置“平地式”休息驛站,是觀賞郊野風光“鳳凰谷”和鄉土文化“板凳龍”橋的最佳觀景點。
▼觀鳳臺驛站,觀賞梯田山谷與板凳龍橋
坡上的休憩驛站可以極目遠眺,坡邊的綠道可以倚欄鳥瞰
▼觀鳳臺驛站 紅色銹鋼與紅色土壤融合
設計抽象提煉了大田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建筑“土堡”來進行鄉土文化傳承,用“虛實相間”的木網格象征土堡的土墻、 “米斗狀”的木窗象征土堡的瞭望窗,鋼管形成土堡的屋檐。會隨時間變化的紅色銹鋼來象征大田特有的“紅壤”并融入周邊環境。
▼綠道驛站融入大田“土堡”文化
▼觀鳳臺休憩區融入銹鋼墻
▼提煉大田土堡土墻與瞭望窗,設計形成觀景亭
▼小驛站
▼集廁所、售賣、休閑為一體的綠道驛站
▼晝與夜
▼綠道小驛站木亭
大田縣城綠道濱河段 – 水與綠的交融
大田綠道濱河示范段始于縣城南門,連接老城區濱河棧道,向城郊濱河綠道過渡,整體風格設計呈現出從人工到自然過渡。為改變均溪河一刀切防汛墻導致親水性差的現狀,離水面1米多高處設置4米寬的木棧道,打造大田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親水的棧道。
▼借鑒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田板凳龍”設計形成河濱棧道
▼大田綠道濱河段
現狀的灘涂和菜地改造成人工濕地,在河中水壩處設置觀賞水壩小瀑布的觀景休閑平臺。同時,置換南門橋頭場廣綠地形成濱河段綠道入口,提供休閑觀景、引導人流、岸上岸下空間轉換、強化綠道入口標識等功能。
▼河濱綠道 橋頭處構建市民健身休憩廣場
岸下親水棧道穿越南門橋橋底并聯通老城區原有棧道,強化了濱水綠道的連續性 。岸上改造河濱路原有綠化帶并保留大樹,臨水區域設置休閑平臺,形成一條富有特色的林蔭健身綠道。
▼橋頭廣場形成多層健身與觀景平臺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