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CRA-Carlo Ratti Associati 與全球能源公司Eni合作,研發了一種以蘑菇為材料的建筑結構,并于2019年4月9日在米蘭設計周正式向公眾展出。這個被稱為The Circular Garden的裝置花費了6周時間從土壤中生長出來,并在月底重歸土壤之中。裝置呈一系列的拱形結構,使用了累積1公里長的菌絲體,可持續結構試驗保證裝置結構可以有機生長后返還土地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體系。裝置將在米蘭Fuorisalone設計周期間在Brera的Orto Botanico植物園內展出。裝置是INTERNI Human Spaces展覽的一部分,于2019年4月9日至4月19日向公眾展出。
▼The Circular Garden裝置呈一系列的拱形結構?Marco Beck Peccoz
The Circular Garden 打破了使用菌絲體(蘑菇纖維狀的種子)進行設計的界線。近年來,菌絲體被應用于可持續性包裝產品和小型磚塊狀產品之中。The Circular Garden裝置將菌絲體擴展到建筑尺度——1千米長的菌絲體生長成為60個散布于Orto Botanico植物園中4米高的拱門。
▼菌絲體構成60個4米高的拱門散布于Orto Botanico植物園中
為了讓如此規模的菌絲體結構能夠自我支撐,項目從偉大的加泰羅尼亞建筑師安東尼·高迪身上汲取靈感,正是他在設計巴塞羅那圣家族大教堂時復興了博學多識的喬瓦尼?波黎尼 (Giovanni Poleni)首創的倒置懸鏈線(inverted catenary)方式。按照這種方法,塑造一個純粹受壓結構需要首先使用懸垂的鏈條找到結構形狀,然后再將結構翻轉過來。這種方法應用在了The Circular Garden之中,懸鏈拱形成了4個散布于公園之中的“開放式房間”。
▼拱形結構使用了倒置懸鏈線的方法
▼散落在植物園中不同的”開放式房間“?Marco Beck Peccoz
在真菌學領域重要專家尤其是荷蘭Krown.Bio實驗室的幫助下,設計團隊將孢子注射入有機體中,讓菌絲體在The Circular Garden開放的前兩個月的時間內生長成型。以同樣有機的方式,所有的菌絲體將在米蘭設計周結束時被粉碎,以循環的方式重歸土壤之中。這種循環方式類似于以前小鎮和城市花園中生產食物和有機廢物堆肥的方式。
▼土壤中生長出來的菌絲體將在展覽結束時被粉碎,以循環的方式重歸土壤之中?Marco Beck Peccoz
CRA創始合伙人與麻省理工可感知城市實驗室(MIT Senseable City Lab)負責人Carlo Ratti說:“自然是比人類更具智慧的建筑師。隨著我們集體在追求一個更像是”活著“的建筑,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之間的界線將越來越模糊。如果明天我們就能夠像種植物一樣”種房子“呢?米蘭市中心神奇的植物園似乎是進行這種實驗的理想場所。”
▼裝置代表著一種像種植植物一樣種植房子的實驗?Marco Beck Peccoz
▼菌絲體結構細節?Marco Beck Peccoz
CRA項目經理Saverio Panata評價道:“意大利作家伊卡諾·卡爾維諾在1960年代撰寫了一篇充滿了天馬行空想象力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城市居民Marcovaldo突然發現城市中心生長的一些蘑菇的驚奇之情。在第一次參觀米蘭植物園時,我們也感受到了類似的心情。在這里我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生長的蘑菇品種。經過這次邂逅,我們認為蘑菇憑借其適應性和生長速度,可以成為我們完美的建筑材料?!?/p>
▼蘑菇憑借其適應性和生長速度,可以成為完美的建筑材料?Marco Beck Peccoz
許多為臨時展覽和展會(如米蘭設計周)設計的展館,在展覽結束后造成了大量的浪費,The Circular Garden則可以循環再利用——蘑菇,繩子和木屑重歸土壤之中,小金屬部件重新回收利用。奧斯卡·尼邁耶曾說過“生命比建筑更重要?!边@個宣言是今年INTERNI Human Spaces展覽的主題核心。Ratti補充道:”這與人類的生命休戚相關,同時與我們星球上所有生命的關系也日益緊密,實際上這是一個整體性的設計?!?/p>
▼裝置夜景?Marco Beck Peccoz
▼燈光下的裝置與建筑、植物相映成趣?Marco Beck Peccoz
▼夜景細節?Marco Beck Peccoz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