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指保護、可持續管理和恢復自然的及經改變的生態系統的行動,這些行動能夠有效地、適應性地應對社會挑戰,并為人類福祉和生物多樣性提供惠益。NbS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中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等理念相契合,為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切實路徑。
202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提出了NbS八大準則及28項指標,倡導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于生態系統的方法,應對防災減災、糧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態系統退化等社會挑戰。在202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將NbS納入了行動目標。此外,許多國家已經將NbS納入應對氣候挑戰、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社會包容性和福祉正義等戰略計劃中,NbS已成為全球社會對當下環境危機的響應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景觀中國推出NbS最佳實踐(Nature-based Solutions Best Practices)專題。這些案例聚焦全球人居環境的優化及可持續發展,為共建美好宜居的韌性家園積累了具有廣泛借鑒意義的實踐經驗。
應對的社會挑戰:水安全、生態環境退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防災減災
實現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氣候行動、陸地生物
生態系統類型:T2.1 北方和溫帶高山森林和林地、T5.1 半荒漠草原、T6.4 溫帶高寒草地和灌叢、T7.3 人工林
得到提升的生態系統服務:水文調節、干擾調節、防蝕攔沙、生物避難所
應用的NbS方法:生態系統修復、生態工程、區域保護
項目總額:約150億元
設計周期:2017年
再野化是近年來國際上新興的一種生態保護修復方法,即通過大規模的生態系統修復以及自然過程重塑,讓大自然照顧自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大自然中的所有主體都能夠健康發展和興旺。再野化也是一種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再野化的核心是營養級聯(Trophic Cascade),即通過食物鏈物種間由上向下的震蕩影響,不僅保護了物種也修復了生態系統。另外,再野化修復的生態系統能夠從大氣中捕獲碳,并將其儲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如此一來,通過再野化,就可以改善生物多樣性、增強洪水風險防范、為人類在自然中受益提供更多機會,因此,再野化迅速成為具有成本效益且鼓舞人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野生動物損失的范式。
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消除了對生態系統強烈破壞的礦山開采等人類干擾;對保護區及周邊受損生態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生態恢復,從而提升景觀的荒野程度;對生態廊道進行了修復與拓展,保持或提升生物多樣性;擬考慮重新引入利用雪豹或狼物種和生態過程,采用再野化的范作式,讓自然力量在生態修復中發揮作用。
賀蘭山橫跨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處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界處,山脈呈南北走向綿延250余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最寬處60公里,是我國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和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千百年來,賀蘭山這座綠色生態屏障,攔截著西伯利亞寒流的東進,阻擋著騰格里沙漠的入侵,有效保護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
賀蘭山的動植物和地下礦藏資源十分豐富,既是我國八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中唯一位于北方的中心,也是西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有野生維管植物788種,特有與近特植物6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352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的脊椎動物有58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1種;昆蟲1900多種。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賀蘭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7月、2020年6月視察賀蘭山時指出,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必須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徹底解決問題;要加強頂層設計,狠抓責任落實,強化監督檢查,堅決保護好賀蘭山生態。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資金投入累計150多億元,其中“寧夏賀蘭山東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納入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程總投資53.66億,中央財政獎補資金20億。
位于干旱半干旱區過渡地帶的賀蘭山,歷史上經受過高強度放牧和長時間序列露天及井下礦山開采等大范圍、劇烈的人類活動干擾,造成脆弱的生態系統進一步退化。保護區建立后快速增長的賀蘭山巖羊種群,過度啃食植被。
按照“安全、生態、景觀的順序”治理破損地貌,消除人類威脅;修復受損生態系統、增加荒野程度;修復景觀斑塊之間的通道,增加連通性。使賀蘭山自然生態系統整體功能增強。另外,發展葡萄莊園生態文化產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寧夏通過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關閉退出礦山企業122家,整治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人類活動點169處、保護區外圍嚴重影響生態環境開發點45處、煤炭集中加工區2處,修復治理面積150余平方公里。另外,通過“封山禁牧”恢復自然保護區自然植被。已經完成了1500戶和6000人的移民,并且轉移了25萬頭牲畜,整體退牧面積達到了 233.33公頃。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共7座礦山全部退出,露天開采礦山通過剝挖坑回填、渣臺分臺階、平整、覆土、播撒草籽等措施,基本完成了地形重塑、土壤重構和植被恢復;井工開采礦山采用井硐回填封閉、采空區災害綜合治理、影響區域植被恢復等措施完成了生態修復,完成治理面積176公頃。另外,對位于賀蘭山內的古拉本鎮進行了整體搬遷和生態恢復治理,累計拆除各類違章建筑物4公頃以上,完成治理土地面積220公頃。
通過上述人類活動的退出及生態修復工程,為恢復賀蘭山破壞前的生態系統打下良好的基礎。
1)消除安全隱患,采取地質災害消除、歷史遺留廢棄礦坑治理、行洪溝道整治等措施,在不阻斷生態廊道、動植物遷徙通道的前提下,“依山勢、順山形、隨山走”,依形就勢恢復地形地貌,減少滑坡、洪災等安全隱患。
2)采取種質資源歸集、珍稀樹種擴繁、低山水源保育等措施,保護以青海云杉為主的水源涵養林以及森林植被垂直帶譜典型自然地段和典型自然景觀,維護干旱山地自然生態系統。采取移植馴化和組織培養等技術,維護珍貴稀有植物繁殖群體,特別是擴大四合木、沙冬青、蒙古扁桃、野大豆等植物群落。
3)按照降水分布規律,在年降水400mm以上的高山區域,播撒適生鄉土樹籽;在年降水200~400mm區域,草灌喬互補混播;在年降水200mm以下區域,分析退化草種類型,補播草籽草種。
在南北核心保護區之間因采礦活動占用,僅剩狹窄的生態廊道連接,不利于動植物交流。參考周邊生態系統,通過地貌重塑、土壤重構、及原有自然植被恢復,重建自然生態系統,擴展原自然保護區內較為狹窄的生態廊道,擴大生物棲息地,使破碎景觀連通性增強。以可能引進的雪豹等頂級捕食者及黑鸛、金雕、大鴇、雀鷹等珍貴稀有動物生存環境為目標,重建系統完整的食物鏈為目標,對棲息地進行恢復。共修復礦山開采廢棄1204387公頃,使保護內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連通性增強。
強化地下水超采區治理,至2020年依法全部關停賀蘭山腳下農業灌溉地下水井,采用節水灌溉。修復廢棄礦山、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土地,建設葡萄文化長廊,種植釀酒葡萄57萬畝,建設生態酒莊86家,年產葡萄酒1.2億瓶,蹚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新路。如下圖是原采石場上建立起來的葡萄酒莊園。
植被總體表現為增長趨勢,保護區森林覆蓋率增加了1%,植被覆蓋度增加了20%。自然保護區優勢樹種,天然的云杉、油松和山楊中,山楊林是青海云杉林火燒跡地上的一個演替階段,終將被青海云杉純林所替代,云杉和油松面積、蓄積量增長,山楊則是減少的,說明保護區內森林群落處于正向演替。
賀蘭山現在灌木林恢復面積超過了1964 年的面積,分布的灌木大多數屬于國家級保護植物,由于退牧前的牲畜過度啃食,幾乎接近零生長,而且30%的株叢不同程度地出現枯枝,有的甚至整株死亡。退牧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蒙古扁桃出現,當年新長出的嫩梢平均長度達到35cm,有的甚至達到60cm以上,冠幅平均增長35cm,結實率提高10%。
數據顯示,通過退牧封育、封山育林等自然恢復措施促進了植物的生長和更新,動植物種群明顯增加。在賀蘭山南部峽子溝一塊樣地,修復后新發現具代表性的植物霸王(當年生苗) 12株;主要野生動物巖羊、馬鹿等種群的數量不斷增長,由2001年的1.6萬只和2000只分別增加到現在的5萬只和7000只。
另外,據專家測算,通過生態保護修復措施,石嘴山市賀蘭山保護區范圍內,生態系統固碳能力顯著提升,固碳總量從2015年的11.04萬噸上升到2019年的14.69萬噸,增加了33%。
當年采礦的礦主(煤礦、砂石礦)變成今天的葡萄園莊主,從采礦破壞生態到修復礦山種植節水葡萄,實現綠色轉型。賀蘭山百萬畝葡萄文化長廊,構建多功能農業景觀,年綜合產值230億元,吸引游客50萬人次,創造旅游收入近10億元。其中,先后有40多家酒莊的500多款葡萄酒在國際大賽中獲得獎項。
賀蘭山東麓已經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葡萄酒產業每年可提供12萬個工作崗位,工資性收入近9億元,占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8%;生態旅游業發展,賀蘭山下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僅2019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已達45萬人次,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7年的1.4萬元增加至2019年的1.9萬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再野化是國際上新興的一種生態保護修復方法,強調生態修復的過程導向和動態性,以及自然力量在生態修復中的作用。本項目修復時,考慮到未來重新引進雪豹等頂級捕食者以控制數量過多的巖羊可能性,并積極修復黑鸛、金雕、大鴇、雀鷹等珍貴稀有動物生存環境,以逐步重建完整的生物鏈和食物鏈為目標,對棲息地進行恢復,并消除礦山、過牧等人類活動威脅以增加荒野程度,修復、連通、拓寬保護區內的生態廊道。
這些系列措施,體現了再野化保護核心荒野地、增加荒野地的連通性、保護和重引入關鍵種(包括大型食肉動物)、適度允許自然干擾的發生、降低人類干擾和管理程度、拆除部分人工基礎設施等核心理念,代表了國際上先進前沿的理念與做法,能夠為我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根據北大李娟博士使用全球雪豹分布位點進行的全球雪豹棲息地模擬,賀蘭山和陰山都是“潛在”雪豹棲息地,2005年賀蘭山管理局在賀蘭山北部拍到了雪豹腳印,2013年3月在阿拉善左旗(更靠近賀蘭山)牧民救助了一只雪豹。
以解決賀蘭山巖羊數量過多引起的生態系統退化為目標,重新引入大型食肉類動物的方法,是國際前沿科技。那么,引入什么類型的獸類動物,雪豹或狼?是直接放歸靠自然擴散,還是建立半野生環境的繁育場,讓動物個體在繁育場中產仔,訓練并野放幼崽?使用頂級食肉動物進行生態修復的理論依據是“級聯效應”,然而關于到底是什么因素調控有蹄類種群,科學界還有爭議,到底是上行調控,也就是食肉動物在控制?還是下行調控,也就是植物資源的限制?
針對上述國際前沿科學問題,以生態環境修復名義重引入雪豹,還需要系列多學科科學論證。建議將賀蘭山重新引入獸類動物項目作為一場科學實驗,納入正在編制的《自然資源部十四五科技規劃》中,爭取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開展跨學科聯合攻關。
2020年頒布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將賀蘭山生態保護和修復納入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地方政府也頒布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規劃(2018-2022年)》《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2019-2035年)》《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工作方案》《寧夏賀蘭山東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實施方案》《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工作方案》等系列規劃方案。
寧夏還成立的第一個環境資源保護法庭——賀蘭山環境資源保護法庭,從國家到地方戰略、計劃、法律監督等各方面推進NbS主流化。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