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對話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研究先驅托比亞斯·普利寧格:從多元視角理解人與自然

景觀設計學 2023-06-21 來源:景觀設計學
原創
基于其所研究的課題,普利寧格探討了如何為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建立指標,介紹了公眾參與地理信息系統這一方法是如何將景觀中的文化價值納入研究的。

注:本文為刪減版,不可直接引用。原中英文全文刊發于《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2022年第5期"生態系統文化服務與景觀實踐"。獲取全文免費下載鏈接請點擊https://journal.hep.com.cn/laf/EN/10.15302/J-LAF-1-030038;參考引用格式見文末。


導 讀

托比亞斯·普利寧格是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研究的重要先驅者之一。他通過一系列在歐洲與亞洲的森林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實證研究,為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框架構建做出了貢獻。在本文中,普利寧格介紹了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是如何作為新興領域被納入《千年生態系統評估》中的。基于其所研究的課題,普利寧格探討了如何為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建立指標,介紹了公眾參與地理信息系統這一方法是如何將景觀中的文化價值納入研究的。受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本身的限制,“自然對人類的貢獻”等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術語逐漸興起。隨后,普利寧格指出了使用社交媒體數據來拓展研究范圍的新趨勢,同時分享了他對印度、中國等國家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研究領域發展的見解。最后,他鼓勵年輕一代進一步深入研究前沿課題,如探索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在日漸失穩的時代中可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

生態系統文化服務;自然對人類的貢獻;公眾參與地理信息系統;文化景觀;人類-自然關系



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發展推動“人與自然”的研究視角多元化——對話托比亞斯·普利寧格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Contributes to a Plural Perspective for Human-Nature Studies—Interview With Tobias Plieninger

 

圖片

托比亞斯·普利寧格

Tobias PLIENINGER

德國哥廷根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學系
德國卡塞爾大學有機農業科學學院

圖片

郭天禹

德國哥廷根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學系

圖片

徐海韻

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托比亞斯·普利寧格簡介

托比亞斯·普利寧格(以下簡稱“普利寧格”)是德國哥廷根大學和卡塞爾大學農業系統中的社會-生態互動教席教授。作為一位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學者,他致力于社會-生態跨學科研究,特別是鄉村景觀變化、生態系統服務和可持續性轉型。他的研究關注農業、林業、自然保護,以及與自然資源管理相關的其他領域之間的復雜關系。他是景觀領域生態系統文化服務評估研究的先驅之一,他的實踐為公眾參與地理信息系統(PPGIS)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郭天禹(以下簡稱“郭”)過去十數年間,來自景觀科學、人文生態學、人文地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領域的學者,在氣候變化和社會轉型的背景下開展了眾多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研究,以提高人類福祉。您已經在生態系統文化服務領域深耕多年,能否請您總結一下您在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研究方面的心得?

普利寧格我第一次使用“生態系統文化服務”這個詞,幾乎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我是在2005年通過接觸《千年生態系統評估》進入生態系統服務領域的。《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是一項對生態系統狀況和隨之而來的變化進行的重要的全球性評估。它于千禧年前后發表,使“生態系統服務”這個詞開始走進學者和政策制定者視野。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從一開始就是該概念的一部分。但是,當熟悉生態系統服務之后,我驚訝地發現,與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或支持服務相比,文化服務在某種程度上被忽視了。我一直對那些由人類活動塑造的、反映了人與自然密切互動的景觀頗為關注。我們把這種景觀稱為“文化景觀”,而我也因此更加關注生態系統服務的文化方面。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在許多不同的項目中使用生態系統文化服務這個術語或這個概念。

郭: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研究在您2008年建立初級研究團隊時被納入到課題計劃中。您選擇生態系統文化服務著手進行研究的原因是什么?

普利寧格:我開展的第一個生態系統服務項目是“文化景觀中的生態系統服務”。當時出于在德國農業和森林景觀中檢驗生態系統服務效能的想法,加之文化與景觀研究在德國具有的強勢地位,我們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生態系統文化服務領域。對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認知和應用的理解,對于改善農業供給和其他相關資源的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不僅在單個農場或土地層面上是如此,在社會層面上亦是如此。

圖片

德國城市森林中的生態游憩服務 ? 徐海韻

圖片

德國鄉村土地管理 ? 徐海韻


生態系統服務早期的調查研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方面,生態學和生物學領域的學者較為關注生態系統服務的生物物理評估,并開展了針對調節服務的諸多研究。另一方面,經濟學者關注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或貨幣化評估,研究對象主要是生態系統的有形產品以及具有交易屬性的商品和服務。而這兩類研究都忽視了文化服務。部分學者認為很難找到合適的指標來衡量這些文化服務,有些學者甚至建議將文化服務從生態系統服務框架中剔除。幸運的是,人們逐步意識到了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重要性。誠然,文化服務評估工作的確很困難;但就某些方面而言,并不比評估其他生態系統服務困難太多。同時,如果我們不去做文化服務評估研究,那我們將無法揭示人類與自然關系中許多的重要內涵。我認為生態系統服務的社會和文化評估與生物物理建模和經濟評估同等重要,文化服務也與供給服務和調節服務處于同等地位。

郭: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如此重要,但卻在一開始被人們所忽視。您對文化景觀中的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和課題促進了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研究體系的構建。能否請您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向我們展示一下這一體系?

普利寧格:這一研究體系是隨著時間逐步構建起來的,也得益于我所參與的每個項目中的具體研究經驗。“生態系統文化服務”一詞仍存在一定爭議,盡管它已在景觀與自然資源管理領域中廣泛使用,但在某些情況下,“文化價值”(cultural values)或“關系價值”(relational values)等術語可能更為恰當。

我們的很多工作都致力于開發在生態系統服務早期研究中缺失的生態系統文化服務評估方法。例如,我和同事一同牽頭創建了利用PPGIS評估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方法。一開始我們以傳統的方式要求人們用貼紙把當地景觀的文化價值或文化服務標記在紙質地圖上;很快,我們引入了數字和線上工具,現在我們借助互聯網工具來研究人們的文化服務感知情況。我們還嘗試使用并進一步推進其他方法(如照片引談法)來探知個體的文化服務感知情況,等等。

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價值并不是由自然或生態系統單獨形成的,而是在人類與自然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因此,我們也嘗試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及由二者共同塑造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本質。此外,我們還希望加深對生態系統文化服務與人類福祉關系的理解。我們在歐洲不同地區對這一關系進行了多樣化的調查,力圖闡明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為人類個體帶來了怎樣的福祉。

郭:您如何看待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相關研究在您的學術生涯中的定位呢?

普利寧格:文化價值仍因其本身的重要性在我的大多數研究項目中占據突出地位。“生態系統服務”一詞正在向著更具包容性的概念發展,即“自然對人類的貢獻”Nature’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NCP)。自然對人類的貢獻較少關注經濟視角,但囊括了更廣泛的生態系統術語。同樣,我的研究也在不斷拓展所采用的術語和方法,以更廣泛地研究文化價值的作用,以及關系價值和其他價值(如內在價值和工具性價值)是如何塑造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受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最初的概念所限,而應對景觀的文化價值進行更包容、更廣泛、更多元的理解。

郭:像自然對人類的貢獻概念一樣,有多少概念是基于生態系統文化服務而提出的?您是如何在實踐工作中運用這些概念的?

普利寧格:關于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及其相關知識框架存在一些重要的思辨。例如,將由英國研究員羅伊·海恩斯-楊和馬里昂·波欽開發的級聯模型與生態系統服務結合,可以描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過程如何轉化為生態系統功能,又進而轉化為生態系統服務和效益。此外,還有早期關于知識框架的廣泛爭論,一些學者提出用景觀服務(landscape services)框架來代替生態系統服務框架,但后續進展并不順利。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使生態系統服務概念被納入政策制定中,現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自然對人類的貢獻等新的概念和框架正在取代生態系統服務,然而不管這些概念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都會使政策制定者很難理解和適應。也許相較于知識框架的建立,我們應更加重視實施層面的轉變。

郭:您如何看待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關于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或自然對人類的貢獻的相關研究和實踐?

普利寧格:在我看來,文化價值評估具有普適性。我們在南半球國家開展了許多研究項目,每當我踏入那些研究區域,我都會感嘆文化已深刻地影響并將持續影響著土地的管理方式。我也看到針對中國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調查日漸增多。總的來說,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各個方面都很重要。一方面,我記得在對中國的訪問中發現,精神信仰在中國的許多景觀中都具有無形的、決定性的作用,我認為這與我在印度觀察到的現象很相似。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中產階級的崛起中國的游憩和生態旅游正在不斷發展,而引入文化視角對于幫助其可持續發展也相當重要。


圖片

圖片

中國張掖絲綢之路沿線文化景觀調研 ? 徐海韻

圖片

印度鄉村景觀案例中的精神價值 ? Pramila Thapa


郭:您對生態系統文化服務領域的年輕一代學者有什么建議或期許?您認為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或自然對人類的貢獻的前沿課題有哪些?

普利寧格:如今,生態系統服務領域優秀的學者和可喜的學術成果不斷涌現。應用廣泛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不要過多地關注某一類生態系統服務或某一方法,而要全面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此外,關注研究在農業、林業、空間規劃、城鄉發展等方面的應用也很重要。

許多新的研究方法也正在崛起。當前的一大突破是數字數據和社交媒體數據的引入,這漸漸降低了各類數據的局限性。另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是探究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在當今日益變化時代中的作用。許多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是建立在長期且相對穩定的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之上的,而隨著氣候危機的蔓延,世界各地的極端災害屢屢發生。人們如何在這種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世界中生活,也將對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 Plieninger, T., Schleyer, C., Mantel, M., & Hostert, P. (2012). Is there a forest transition outside forests? Trajectories of farm trees and effects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Eastern Germany. Land Use Policy, 29(1), 233-243.
[2] Oteros-Rozas, E., Martín-López, B., González, J. A., Plieninger, T., López, C. A., & Montes, C. (2014). Socio-cultural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a transhumance social-ecological network.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4), 1269-1289.
[3] Plieninger, T., Ferranto, S., Huntsinger, L., Kelly, M., & Getz, C. (2012). Appreciation, use, and manage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California’s working landscap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50), 427-440.
[4] H. Schaich, C. Bieling, and T. Plieninger. (2010). Linking ecosystem services with cultural landscape research. GAIA—Ecological Perspectives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19), 269-277.
[5] Plieninger, T., Bieling, C., Fagerholm, N., Byg, A., Hartel, T., Hurley, P., López-Santiago, C. A., Nagabhatla, N., Oteros-Rozas, E., Raymond, C. M., van der Horst, D., & Huntsinger, L. (2015). The role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landscap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14), 28-33.
[6] Plieninger, T., Dijks, S., Oteros-Rozas, E., & Bieling, C. (2013). Assessing, mapping, and quantifying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at community level. Land Use Policy, (33), 118-129.
[7] Fagerholm, N., Oteros-Rozas, E., Raymond, C. M., Torralba, M., Moreno, G., & Plieninger, T. (2016). Assessing linkage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land-use and well-being in an agroforestry landscape us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Applied Geography, (74), 30-46.
[8] Plieninger, T., Bieling, C., Ohnesorge, B., Schaich, H., Schleyer, C., & Wolff, F. (2013). Exploring futur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ultural landscapes through participatory scenario development in the Swabian Alb, Germany. Ecology and Society, 18(3), 39.
[9] Díaz, S., Pascual, U., Stenseke, M., Martín-López, B., Watson, R. T., Molnár, Z., Hill, R., Chan, K. M. A., Baste, I. A., Brauman, K. A., Polasky, S., Church, A., Lonsdale, M., Larigauderie, A., Leadley, P. W., van Oudenhoven, A. P. E., van der Plaat, F., Schr?ter, M., Lavorel, S., Aumeeruddy-Thomas, Y., Bukvareva, E., Davies, K., Demissew, S., Erpul, G., Failler, P., Guerra, C. A., Hewitt, C. L., Keune, H., Lindley, S., & Shirayama, Y. (2018) Assessing nature’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 Science, 359(6373), 270-272.
[10] Haines-Young, R., & Potschin, M. (2010). The Links Between Biodiversit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 In: D. Raffaelli, & C. Frid (Eds.), Ecosystem Ecology: A New Synthesis (pp. 110-13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Baumeister, C. F., Gerstenberg, T., Plieninger, T., & Schraml, U. (2020). Exploring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 hotspots: Linking multiple urban forest features with public participation mapping data.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48), 126561.
[12] Gerstenberg, T., Baumeister, C. F., Schraml, U., & Plieninger, T. (2020). Hot routes in urban forests: The impact of multiple landscape features on recreational use intensit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3), 103888.
[13] Baumeister, C. F., Gerstenberg, T., Plieninger, T. & Schraml, U. (2022). Geography of disservices in urban forests: Public participation mapping for closing the loop. Ecosystems and People, 18(1), 44-63.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Plieninger, T., Guo, T., & Xu, H. (2022).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Contributes to a Plural Perspective for Human-Nature Studies—Interview With Tobias Plieninge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10(5), 72?83. doi: 10.15302/J-LAF-1-030038



編輯 | 田樂,王穎,高雨婷
翻譯 | 徐海韻,田樂,高雨婷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打賞
  • 給Ta打個賞

0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网址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少妇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樱桃视频高清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欧美中日韩| 欧美aaaaaa级午夜福利视频|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天美一二三传媒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日本影片和韩国影片网站推荐| 亚洲天堂2016|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老子影院我不卡在线理论|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黄色电影| 青娱乐国产在线|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4hu四虎最新免费地址| 免费高清理伦片在线观看| 晓雪老师下面好紧好湿| 帅哥我要补个胎小说|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中国一级黄色片子|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啊轻点灬太粗嗯太深了宝贝|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