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每次看著改造前后的對比,都不得不驚嘆設計師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NO.1 | 被“遺棄”的7㎡學區房
追過“夢改”的觀眾,肯定對下面這位神似小栗旬,貌像霍建華的帥哥設計師——青山周平深有印象。他因爆改北京南鑼鼓巷,胖大嬸與鄰居家的大雜院而走紅網絡。
原本,胖大嬸家一家五口擠在僅僅35㎡的空間,四處堆滿雜物、廁所與廚房連一起,連轉個身都不方便,更別提生活質量了。
最終爆改的效果,只能用“逆天”一詞來形容。
從前那個不透光,潮濕、逼仄的老房子,變成了舒適溫馨的小屋。
胖大嬸夫婦終于有了自己的大床,不用因為空間不夠而分床睡了。
為了能解決胖大嬸家的采光問題,青山還一并改造了鄰居家只有3.7㎡的門房與3.1㎡的雜物間。
鄰居夫婦提出了3.7㎡門房要有餐廳、衛生間、育嬰室、臥室、書房以及小賣鋪,3.1㎡雜物間要有廚房和客廳,最好空間還要大一些方便鄰里聚會。
在這種難于上青天的要求下,青山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設計稿,天天蹲守在40度高溫的施工現場。
利用伸縮飯桌,3.1㎡的廚房也可容納下七八個人。
這般絕妙的改造,那一集多少人是跪著看完的。
本以為是happy ending,然而沒過多久就有不斷有網友爆料,驚艷了無數人的6.8㎡改造房,門口堆滿了雜物又恢復成了垃圾堆。
接下來,咱們再來看看一直有人居住的胖大嬸家有何變化。
當初青山老師為了采光專門設計的天窗,如今胖大嬸掛上桿子曬衣服。房子的光線又被遮擋了。
NO.2 | 被削弱的武漢百年老宅
▲剛剛改造完的家
▲剛改造完正在使用的電梯
▲門口電梯已被拆除
▲剛剛改造完的工作室
▲成為雜物間的工作室
在當初改造房子的時候,陳彬老師除了設計室內空間,還順便把鄰居堆放垃圾的陽臺升級為自帶灌溉系統的植物園。而今它已經不是當初干凈敞亮的模樣,又恢復為垃圾臺了。
除去這些“不可抗”因素,整體看下來王阿姨家還是比較干凈整潔的。
▲剛改造完具有自動灌溉系統的陽臺
▲被重新堆滿雜物的陽臺
對于這種改變,陳老師曾這樣講到過“設計本來就是抉擇,你要舍棄什么,你要保留什么,你最珍視什么,這也是設計最有意思的地方,而生活與設計最共通的一點就是抉擇。”
NO.3 | 水塔之家“短暫而珍貴”
矗立在紅瓦樓房中顯眼的水塔之家,改造后堪稱上海“最魔幻的改造”。
改造前的水塔之家39㎡被分割成3層,結構復雜,任利康夫婦每次回家都要爬陡峭的樓梯,對于年過60的他們來說實在力不從心。
洗菜燒飯都擠在狹窄的樓道間,上上下下對于老人來說也很危險。
妻子為了方便照顧孫女,也搬去和兒子住了。任叔叔就一個人守在這座破舊的水塔中。
經過設計師3個多月的改造,水塔房變成了亮眼精致的空中別墅。
叔叔再也不用在閉塞的樓道里上下端菜,還可以在樓頂澆澆花,兒子和孫女也經常過來住。一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
可惜一家人才舒舒服服住了一年,就被告知,因為要修建地鐵,這片區域即將面臨拆遷。
水塔之家經過短暫的重生,如曇花一現般,又要消失。其中滋味,百感交集。
改造前即便簡陋,但畢竟是住了一輩子的地方,任叔叔一家都對這有著很深的感情。
好不容易改造完,以為要迎來美好的老年生活時,卻又不得不離開熟悉的地方。盡管如此,在這一年里,他們對房子十分愛惜,也很珍惜在這住的每一天。
兩口子一邊等著通知,一邊也依舊滋滋潤潤地過著小日子,種種花、養養魚,興致來了跳跳舞。
時間雖然短暫,但幸福卻不褪色。熱愛生活的人,就算去到哪,他們依舊能活得出彩。
NO.4 | 讓人欣慰的回訪
水塔房的結局令人惋惜,也有不少讓人欣慰的回訪。
如180度湖景房夫婦住到新房中格外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將家中的每一處都利用到了極致,一切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條。
▲180度湖景房現狀
當初為了自閉癥的女兒,單親媽媽徐喜蘭報名節目,日本設計師本間貴史最后改造的房子,既減輕徐喜蘭照顧女兒的壓力,又降低了對鄰居的影響。
回訪時房子不僅和當初剛改造時基本沒差,女兒狂躁的情況也有所減弱了。
執著于在沙漠植樹的楊老師夫婦家,即使不小心在墻皮上劃一道痕,也會立即進行修補,家里與剛裝修完時幾乎沒有什么兩樣。
▲楊老師夫婦家現狀
玉林五代人堅守的老宅根基,改造后陳家人精心呵護,樓頂的植物碩果累累,房子里擺滿了奶奶親手畫的畫,房子充滿了人文懷舊的藝術氣息。
NO.5 | 改造房為什么又恢復原狀了?
“并不是說房子越大你的生活品質越高,而是你生活的態度、方式和你對空間的規劃,都能夠在一點一滴間體現你的品位。”——青山
在看完這些經過使用過的改造房后,有許多網友對胖大嬸與王阿姨家提出了嚴厲批評,認為他們沒有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房子,辜負了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一篇關于改造房被”遺棄“的文章下面竟有800多條的批評聲
俗語云“事分兩面”,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需從不同角度分析其中緣由。
- 設計上的不合理 -
雖然這些改造房的設計師都是“大師級別”,有著充足的設計經驗,但與委托人之間卻存在著很大的“生活差距”。他們新穎與創新的設計想法,或許在普通人的實際生活中有點那么“不實用”。
像胖大嬸家被替換掉的榻榻米,雖然功能多樣,但是想從床把它擺放成餐桌,需要經過稍顯復雜的程序,久而久之這種復雜就變成了一種麻煩,便會被主人給放棄使用。
王阿姨家的電梯,雖然解決了老年人上下樓梯的問題,但是卻占用了更多的生活空間。如果將它安裝在私人大別墅中肯定特別實用,但在這種鄰里之間擠在一塊的環境中,還是有些違和感的。
- 生活環境與理念上的沖突 -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居住場所雖然升級了,但是生活方式還是老樣子。
比如,在小房子中設計師都會設計很多置物柜,但房屋主人仍喜歡將物品四處堆放,缺乏收納意識。
而這種生活習慣的產生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就算給他們一套幾百平的大house仍舊會被堆滿。
▲顏呈勛設計《夢想改造家》“17年不關窗的家”
除去生活習慣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設計師與委托人在文化理念上也具有一定“沖突感”。
青山特意為胖大嬸家設計一間茶室,試圖為生活營造出詩意,但這對天天為生活而奔波的普通人來說,有點那么不切實際。
相較于坐在小房間中細細品茶,他們更喜歡坐在胡同口的樹蔭下,端著大瓷缸大口喝茶。
▲《夢想改造家》神借光之家
陳彬老師為王阿姨家的陽臺改善環境,卻疏忽了陽臺上的廢品是鄰居用來賣錢的生存之道,或許可以做到暫時不去堆放,但日子久了新鮮感過了,還是生活為先。
在被柴米油鹽包圍的日子中,“設計師只能改造房屋,但改變不了大家對生活的態度。”
如何讓過得更舒適、提高生活質量,重在你自己如何去經營。在忙于低頭撿六便士的同時,也要記得抬頭看看月亮。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