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建筑組合“林江泉與曾東平”、嘉勵雙個展及研討會在瑞典圖什比市進行,云集一眾瑞典和挪威的藝術家
(夏一樊、Karsson編譯)
2018年歲末,藝術家、建筑師組合林江泉與曾東平攜4場個展登陸瑞典,展覽分別在哥德堡?lghagsgatan 3 H空間、 圖什比市薩爾斯特姆斯加登畫廊(Sahlstr?msg?rden Galleri )以及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和國際作家之家基金會舉行。據悉,4場個展將從10月6日延期至2019年初。其中,國際作家之家基金會的作品作為常設。
受瑞典韋姆蘭省圖什比市政府文化局之邀,嘉勵、組合“曾東平&林江泉”圖什比雙個展“B型建筑”(B.Bergs dikter och arkitektur)在17世紀的藝術家貴族莊園Sahlstr?msg?rden中揭幕。由圖什比市政廳文化局主辦、Sahlstr?msg?rden藝術家族博物館、Petit聯盟、宜家家居、赫德倫斯出版社、圖希協辦。由瑞典藝術史學者、著名作家本特·伯格擔任總策展人、圖什比市政廳文化局局長Annika Wredenberg擔任特約策展人、藝術評論與文學界名人海倫娜擔任執行策展人。該展覽是中瑞藝術交流成果框架下的年度重要活動
智利音樂家Ildemonso在展覽現場演繹多首西班牙語名曲
個展“B型建筑”是關于文學、建筑和觀看模式之間的轉譯,展出藝術家建筑方案、紙媒繪畫、裝置43件,其中32件紙上作品既是畫作,又是建筑方案和觀念計劃事件,被看作是64個作品單位,這場個展既是藝術展,又是建筑展。其中,嘉勵更新藝術史的書寫性視覺藝術單元《藝術史,晚安!》在建筑和詩歌中定格了關于物的決定性瞬間、傳遞了我們自身存在訊息和關于種種現象的直接感知意識。出席這次個展的包括北歐藝術界、批評界、文學界、學術界、設計界和政商界等各界杰出人物。薩爾斯特姆斯加登畫廊(Sahlstr?msg?rden Galleri)坐落在17世紀的藝術家家族莊園,距離Torsby市有5分鐘車程,可以飽覽著名的斯圖爾湖(Lake Sirsj?n)的景致,畫廊的空間始于17世紀的藝術家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展覽記錄從早期20世紀初至今的當代藝術品,作品涵蓋瑞典以及其它北歐等國際名家的繪畫、攝影、雕塑、設計等。該畫廊在賦予歷史作品以當代性的同時亦為當代作品連通了歷史文脈。林江泉個展是該畫廊的首個亞洲藝術家的個展,更是該畫廊首位建筑師的個展。
“B型建筑”布展期間,有不少藝術家前來探班,包括建筑師Ark Rolf L?fstr?m、老牌歌手Ingalena。瑞典多家報紙的記者和攝影師過來采訪、記錄和拍攝,舉辦了媒體見面會。展覽開幕前一晚舉辦了盛大的藝術家歡迎儀式,由當地知名音樂家構成的過百年的Torsby樂隊前來于兩個歡迎場合獻演多個曲目,策展人、當地文化官員、林江泉、曾東平、多位文學藝術界名流一一發表了講話和進行藝術對談,并在藝術家的詩朗誦、對歌和Talk Show中掀起高潮。
在“B型建筑”開幕式上,本特·伯格、Annika Wredenberg、海倫娜、林江泉、曾東平先后致辭。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設計師、政商要員、社會名流、美術館和藝術機構的代表等兩百余名嘉賓出席開幕式并觀看展覽。
開幕式緊接的是由本特·伯格主持的學術研討會,藝術家和學者們均分享了他們對建筑設計和詩歌創作如何交融為當代藝術的見解。隨后,林江泉、曾東平與特邀學術主持、哲學家David Sviska教授等人于晚宴上進行深入的藝術對談和對歌。
展覽期間,從本年度11月份到12月份在該展覽現場有藝術家團體組織了第二場學術研討會;位于諾貝爾故鄉的卡爾斯塔德的韋姆蘭省年度書展舉行了第三場研討會,該場研討會與會人員逾百人,皆為北歐文學藝術家和學界代表。目前,該展覽的學術團隊正在多個場所進行多場學術研討會。這次的中國藝術家的個展在清一色的北歐主流藝術文學界受到隆重而持續性的禮遇和高度認可,也印證了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具有無邊界的特質而受到西方學界的強烈認同。林江泉與曾東平作為個體藝術探索被西方主流媒體關注,本次展覽透出的世界公民意識與一個具有中國文化背景的個體實踐在西方主流價值觀的社會生活中也得到多重回響。瑞典赫德倫斯出版社公布展覽將發行一部畫冊(瑞典文、英文各一版),重要作者包括瑞典的策展人、評論家、作家和詩人等。
林江泉瑞典個展前夕已經吸引了瑞典文化界、藝術界等社會各界的關注,瑞典韋姆蘭省最大的報紙NWT.se文化版等媒體紛紛刊登展覽的預告,并有文學與表演雙棲的老牌演員在整版報紙上亮相預熱。個展期間又有VF報紙和韋姆蘭文化藝術活動日程月刊等媒體對該展覽進行報道,瑞典文化藝術界認為,本次展覽由于其對多學科的交叉突破所帶來的前沿品質,成為了瑞典與中國當代藝術、當代文學的嶄新起點。
開幕當日,有超過200名觀眾。出席嘉勵、“曾東平+林江泉”圖什比雙個展的瑞典與挪威重要嘉賓名單有(節選):
Annika Wredenberg(韋姆蘭省圖什比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Bengt Berg(藝術史學者、詩人、翻譯家)
Gunnar Lord Svensson(哲學家、作家、詩人)
Sara R?nnb?ck(藝術家)
David Sviska(哲學系教授、書商)
Ark Rolf L?fstr?m(建筑師)
Ingalena(歌手)
Curt Engstr?m(Sahlstr?msg?rden V?nner)
Anna Sahlstr?m Mirkovic(Sahlstr?msg?rden CEO)
Per Pettersson(挪威作家、藝術家)
M. Juliusson (挪威藝術家)
Eva Berg(挪威藝術家、作家)
L. Ellin(挪威藝術家)
A. Graff(挪威藝術家)
Gun-Britt Karlsson (出版社負責人、藝術與文學類書籍編選家與資深編輯)
Sonja Amneteg (當代藝術家)
Eva-Lena Gustavsson(韋姆蘭省圖什比市政府,Torsby Missionsf?rsamling)
Nils O. Ulla Nyg?rd(語言學家、英語-法語教授)
Ewy Gustavsson(藝術學者)
Ildemonso(智利音樂家)
Ildefonso Mariano Acevedo Messina (智利歌手)
Ulla Norrman(藝術與文化活動家)
Ulla Wentgel(圖書館學家)
Owe Karlsson(企業家)
Anitha Syvertsson(企業家)
Asad Buda(藝術家、紀錄片導演)
Helena Eriksson(藝術評論家、翻譯家)
Staffan Jofjell (攝影師、電影制作人、導演)
Leak e Sze-To(工程師與攝影師組合)
出席活動人數逾百,未能盡錄。
該展覽在開幕酒會中暖場后,特約策展人、韋姆蘭省圖什比市政府文化局局長Annika Wredenberg在致辭中認為:“這次的展覽帶來了形而上的智識之所。詩歌與建筑如何聯系在一起?林江泉放棄概念、程序、模式的執念,通過詩歌的不確定性和語言的精確性來建立一種建筑的內省意識。創建了一種與建筑的‘實體存在’同等或平行的建筑學的虛擬居所。他把指向實存的方案圖紙轉化為指向實地虛構文本中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夢,同時回應他們的東方語法。請進入林江泉和曾東平以當代藝術的方式如何把詩歌演變成建筑方案的思維操練之中。”
總策展人、藝術史學者本特·伯格在致辭指出:“何時與何地……林江泉用建筑和詩歌結合并激發了這兩個彼此相依的恒久隱喻,并體現了當下與在場。在詩歌本質中是具備這種存在的。暗合的時間和地理中心的移位,人在想象與現實的偏差中進行重置關系和覆蓋,使社會學具有再生的含義。這次展覽在某種程度上攝動了現實世界中根深蒂固的唯物迷思,以詩歌形成的虛構文本和抽象敘事為特征的建筑學理想國實驗,一種去掉視覺因素而被哲學和多學科交叉研究所授權的實踐,延展了文學和當代建筑學的知識版圖。最重要的是這種虛構文本是來自觀察和研究所需要借助最真實的經驗。”
執行策展人海倫娜朗誦了個展作者林江泉、曾東平關于住宅的詩歌作品的瑞典譯本并致辭,她則表示:“大海之外還有旋渦嗎?曾東平和林江泉的作品突破了在地性與人的心理時空,在恍惚中通往了彼岸的精神領地,這是他們的建筑策略和藝術動因突顯出某種與當下抽離遠隔的結果——通過詩的方式淡化了單體建筑的可識別度、真實的構造和功能用途,刪減掉幾乎一切住宅主體之外的環境要素,將公共建筑和整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實地背景降維到平涂成詩,但排除空泛的姿態,同時吸納詩與建筑的不定性,每個虛構的方案都有營造了截然不同的現實。”
藝術家林江泉發表了完整的英文演講,并在致辭說到:“這次展覽是構思中的建筑文本和抵抗中的語言之間艱難談判的結果。這個dual solo exhibit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文學和建筑學之間的跨學科探討,以Bengt Berg的詩歌和他本人提供的地塊創作三十來個建筑和規劃方案,從而抽繹出一次紙本的‘觀念計劃事件’:似是而非的擬真之境在懸而未決中出現虛構化的彼岸。這是關于建筑學轉化成當代藝術作品的一次實驗,這次展覽既是建筑展又是藝術觀念展;而另一部分由嘉勵女士的即時表達與建筑觀念的長期在內觀中醞釀結果形成了對比和互為。這次展覽試圖通過詩技來修改多種指代不明的建筑學病句類型,開始轉譯游弋于實存世界之外的烏托邦敘事價值,更重要的是一曲面對現實的烏托邦,通過建筑的烏托邦語篇來引誘現實原形畢露,通過一套抽象的建筑語碼來重現Bengt Berg詩中夢境的本土思考和操作范式,其語言發揮著自治的系統內驅力,每個建筑形態即是個人意志的具現,意志獨立于時空,理性、知識都從屬于它,這個烏托邦源于現實,在理想的建筑表皮下面暗藏著反烏托邦的屬性、視線和與街道相連的外部空間組織。凌虛蹈空是作為詩人的建筑師的天職或志業,在建筑學的純凈次元中營建形而上的烏托邦源于詩人以詞語建構Giorgio de Chirico式白日夢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這種論點一個接一個漸顯的虛構過程受真實境遇與條件的約束,在應對變化中產生文丘里提出的建筑復雜性和矛盾的層次,并對T.S.艾略特所謂的困難之詩作出語言上的總體負責。”
藝術家曾東平以語音實驗的方式朗誦瑞典語句子掀起了高潮,并在致辭中說道:“這是一次打掃夢的界限的創作。”這次的語音實驗受到了瑞典藝術家們的喜愛,在開幕式的正式講話后,被不斷邀請多次嘗試瑞典語語音表演,成為這次展覽中一次關于語音的行為表演,被總策展人錄成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藝術圈的朋友紛紛轉發,受到了持續的關注。這次個展中的語音學實驗揭示了藝術家在展覽現場,通過感知、應變、觀察、聆聽,通過空間及環境本來的元素加以自身的概念二度創作,利用各種當下的語言和行為方式對思維進行多元化的嘗試,準確的尋找多語種當下的更多可能性,嘗試個人語言即興形成伴隨著體態質感的出現,個人不確定性即興生成的畫面和聲音等,是展覽中切實的交流帶來意外的作品。
主要嘉賓致辭完畢。Annika Wredenberg局長宣布展覽正式開幕。
林江泉給韋姆蘭地區帶來的展覽是中國與瑞典藝術家在藝術實踐領域的友好合作結晶,通過建筑、文學、翻譯等交叉實踐方向呼應了兩國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交往歷史,見證了中瑞當代藝術合作的豐碩成果。這種全新的跨學科合作將展開嶄新的交流起點。(夏一樊 編譯、圖片提供:韋姆蘭省新聞記者Daniel Olaosson、Leak e Sze-To Studio)
《把天坐黑,椅子比人更緊張》,實物裝置現場,尺寸可變
瑞典建筑師Ark Rolf L?fstr?m在現場
韋姆蘭省報VF新聞記者Daniel Olaosson的采訪現場
展覽前夕的藝術家與Torsby百年音樂家團體歡迎晚宴
開幕式第一場研討會“詞與住宅”由哲學系教授David Sviska主持。
展覽進行一個月后,由瑞典藝術家團體組織于畫廊進行第二場研討會,由藝術家布里克塞爾主持。
該展覽在第三場研討會在卡爾斯塔德2018韋姆蘭省書展中進行,并得到媒體報道
該展覽得到瑞典多家報紙報道
展覽詳情:
瑞典圖什比市Sahlstr?msg?rden畫廊與藝術家族博物館
B型建筑:嘉勵、藝術組合“曾東平與林江泉”托什比雙個展
策展人:Bengt Berg
主辦:瑞典薩爾斯特姆斯加登畫廊、瑞典韋姆蘭省圖什比市政府文化事務局
合辦:Sahlstr?msg?rden藝術家族博物館、Petit聯盟、宜家家居、圖希印刷公司、赫德倫斯出版社
展期:06.10.2018——10.1.2019
地址:Sahlstr?msg?rden, Utterbyn 20, 685 92 Torsby ,V?rmland
特別支持:詩歌島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投稿至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
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