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建筑教育與挑戰:張永和演講及圓桌討論

海綿寶寶 2018-11-26 來源:谷德設計網
學會從建筑師的角度考慮問題。

2018年11月2日至11月3日,中央美術學院舉辦了題為“挑戰:反觀建筑思想,教育與實踐”的建筑論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師和建筑學院院長來分享各自的理念和經驗,并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本篇文章記錄了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師張永和的講話以及講話后的圓桌討論,他通過介紹在不同學校的教學經歷,對建筑教育的Discipline進行了探討,提出建筑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從建筑師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圓桌討論中,布雷特·斯蒂爾,菲利普·烏爾施普龍,朱文一,張路峰,顧大慶和夏海山交換了對于中外建筑教育中存在的不同問題的看法,對建筑教育所面臨的挑戰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01-Architectural-Education-and-Challenges_Yungho-Chang-960x641.jpg

不久之前我讀英語報紙的時候看到了一個故事,是關于IT產業的。一個人在美國硅谷工作,他說如果你想在硅谷成功,你需要有三個要素:第一是天賦(Talent),第二是紀律(Discipline),第三是運氣(Luck)。這三個要素中,只有第二個,紀律(Discipline)是跟教育有關的,我的發言會主要關于這個部分。

Discipline這個詞在中文是很難定義的,它有好幾個翻譯。第一個翻譯是學科,第二個翻譯是規矩,第三個是紀律,第四個是處罰。我們比較感興趣的是前三個中文翻譯,至于最后一個,我覺得大家提到Discipline這個詞的時候不會想到處罰,但是學生可能會把紀律當成對他們的一種處罰。我想簡短地討論一下Discipline(紀律)這個詞的三種翻譯。

第一個釋義是基礎。對建筑行業來說,建筑學科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素是建造建筑物。我們在北京大學大一的設計課上問學生,如果建筑是一個事物,我們要去建造它,應該怎么做?從什么時候開始繪制草圖?我們關心的是建筑物,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會畫一張大概的草圖,雖然不是非常精準,但是它能夠告訴我們在這個階段應該做什么樣的事情。

在草圖里我們嘗試建造一些梁,盡管對計算并不十分精通,但是學生們還是會努力去做一些建筑方面的計算。我們制作了一些樣本,并對它們進行了試驗。在一個房頂的設計中,學生們使用空的礦泉水瓶做房頂的保溫層。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制作建筑物的整個過程。

▼學生草圖

02-Architectural-Education-and-Challenges_Yungho-Chang-310x419.jpg

在MIT有一個小型摩天大樓的設計競賽,我們在學生的作品中看到了一個非常高科技,動態的摩天大樓模型。然而,設計是一個想法,真正建造起來卻發現并不需要高科技。學生們在工作始終制作出建筑單元,然后組合到一起搬到展示區去。這些學生經歷了整個從設計到建造的全過程,盡管在畫圖和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并沒有運用到很多技術。

 

Discipline的第二個釋義是嚴謹。 “嚴謹”是一個對學科來說非常老派的定義,而我說的嚴謹不是從理論書上得到的。我關于嚴謹的定義是從偵探小說里得到的。我認為對于“嚴謹”的定義可以是理性。作為學生不可能一直去建造,同濟大學大二學生們的作業是從0開始繪制1張圖。繪制的過程不能使用電腦,只能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傳統工具。他們需要趴在地板上去測量墻面,畫1:2的草圖,然后制作出十分精確的成品。

回到麻省理工大學。汶川大地震后,我們想在那里造一棟房子,希望成本控制在一千美元。雖然最后我們花了將近六千美元造了這棟90平米的房子,但這個想法對于我們來說還是非常新穎的,它的空間組織等等體現出了建筑上的一些價值,我們對于建筑特質的思考并沒有受到預算限制的影響。

Discipline這個詞也可以作為本體論。之前提到了“理性”的問題,我們不斷地推演,有的時候理性可能就變成了理性之外的某種東西。比如在同濟大學,我們有一個叫作Craft的建筑研討會。有一次我們的話題是磚,我們對磚與建筑、磚與人類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性的討論。在像斯里蘭卡達卡大學這樣的學校中也有一些比較理性的專家,比如說莫瑞納,他有很多這方面相關的研究,都是一些非常好看的建筑。在他的一棟建筑中,除了通道最后的地方使用的是混凝土,其他地方使用的都是磚。當然,我們還會有一些想法比較獨特、比較瘋狂的人,比如一位烏拉圭的工程師,他對于建筑主要擔心的就是預算,因為烏拉圭非常貧窮,如何使用更少的建筑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圣彼得教堂中,它的墻面、房頂所使用的都是一層薄磚。可能大家會想,對于這樣的設計我們如何使用理性思考呢?實際上理性思考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影響到了設計,通過理性思考也可以產生一些其他的想法。有的時候工程師也會想一下這些房頂、這些窗戶應當怎樣設計,我和同濟大學設計院的一位工程師就合作畫過一些圖,而且我也非常希望可以再一次和工程師合作,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想法。

還有瑞典建筑師Sigurd Lewerentz,他也是從理性的角度開始思考的。他從30年代就開始工作,70歲左右的時候又重新加入到了建筑行業,他在自己的一生中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學習到了很多重要的東西,比如說磚塊的大小。為什么我們不能對這塊磚進行切割?我們應當如何設計制作這扇窗戶?最后他對于建筑的理解不論多么理性,都是和當時瑞典傳統的建筑理論有所背離的。

他畫的圖紙中展現了自己對于磚,窗戶等元素的考慮。如果是建筑學院的學生,在自己的論文或研究項目里畫這樣的截面圖紙可能是不會通過的。它們看上去就是一些草圖,展示了不同磚塊的羅列方式,而工人看到后實際上非常困惑,并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于是只能按照他的想法去做。當時建筑師已經九十歲了,他的想法到底有多理性呢?我們很難判斷。

▼Sigurd作品中獨特的磚砌體塊

03-Architectural-Education-and-Challenges_Yungho-Chang-472x220.jpg

還有一位教授對教堂家具和裝飾進行了研究,畫了一些草圖。在他的一些設計里,他使用建筑語言,告訴人們墻面的開口不是把磚塊割掉形成的;而對于他來說,窗戶就是一塊玻璃把開口擋上。 他會用鋼夾把玻璃固定在洞口外,就好像直接黏上去的一樣。

▼開口砌法

04-Architectural-Education-and-Challenges_Yungho-Chang-472x329.jpg

 

在MIT我們會讓學生用比例縮小的磚模仿他人的作品搭建一些墻面,這種時候我們更像是工匠,很難作為一個建筑師去進行思考。而在同濟大學Craft研討會中,我們不會進行建造,我們會去繪圖。我們會繪制一些分析型的圖紙,思考應當如何設計和建造大樓,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

我認為建筑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以一種教條的方式對Discipline進行定義,我們應當學會從建筑師的角度考慮建筑。

圓桌討論


IMG_9083.jpg

朱文一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在布雷特·斯蒂爾的演講里,我最感興趣的是他的現場感和即時感,他每分每秒都在使用手機里邊的圖片瀏覽APP來跟我們展示他的演講內容,我覺得這就是一次教學活動,他的展示方式本身就代表了我們馬上要進入的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這種方式對我非常有啟發。

第二位演講者是菲利浦·烏爾施普龍院長,給我們展示了通過游覽、旅游,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還有學生與當地的政府、當地的社會之間進行接觸。在我來看這不是一種扁平化的學習,也是非常地二十一世紀。我覺得都是非常地新鮮的教育方式,這次教育大會如果能夠有新鮮的教育方式的展示也是很成功的。

永和教授給我們展示了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經歷。實際上他也是職業建筑師,同時也是教育家,最早在北京大學,然后在MIT,然后到同濟大學,對建造、對建筑與建造之間的邏輯有一種孜孜不倦的探索。我也看到他教學以外的作品更能反映他的建筑思想。他剛才講的教學過程實際也是他建筑思想在教學中的反映。我覺得永和教授特別中西方結合,是作為橋梁的一種存在。我記得在四五年前,在昆明的一次專職委大會上也請永和教授做了一個報告,那個報告里頭他的最后一句話我感觸很深,他說:希望建筑學課程能夠讓所有專業的學生都學。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觀點,我覺得現在,中國發展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實際上我們很多人都已經脫貧致富,住在了建筑師設計的房子里。但是建筑教育、建筑學科好像有一種神秘化的趨向,或者叫自我神秘化、自我束縛,自己建一堵墻,要和民眾隔開。所以我很贊同建筑教育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怎么能夠在未來讓民眾更多地了解建筑教育里面,特別是建筑設計里面神秘化的、不好表述的部分。剛才永和教授說了Discipline,實際上還有“設計”這個詞也很難翻譯。這個領域是不是我們建筑師在無意識中神秘化的?因為這是一個圈子,不神秘化以后,我們的圈子在哪兒呢?我們的Discipline就沒了。一方面我們自己形成了圈子,形成Discipline,肯定有利于深挖,有利于這個專業的發展,有利于更深的規律的呈現;但是另一方面帶來的問題就是跟民眾越來越隔閡。所以我在上個學期給清華大學寫過一篇文章,建議“建筑設計屬于通識教育”,最后的建議是清華大學一、二年級的本科生都要學一門科,通過自己做一個房間設計來了解什么叫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什么叫理工與人文的結合,這個通過講課是不可能獲得的。我覺得通過這樣的教育,應該能夠讓民眾稍微了解我們專業特別高深的理論。

IMG_9108.jpg

顧大慶
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這個講座是關于建筑教育與挑戰的,最關鍵的問題是:現在的挑戰是什么呢?因為今天有一些國外的嘉賓,我有一個問題,就是學術研究和建筑教育的關系。國內現在要有博士學位才能到學校做老師,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建筑學里面是不是一定要博士學位才能做老師呢?特別是從教設計的角度,我想應該沒有必要。講得極端一點,假設建筑學也是和人一樣,最后要“死”的,“死”的時候墓志銘上肯定要寫“這個人是因為學術研究死的”,博士化肯定最后是把建筑學斃掉。

你們知道為什么講這個問題嗎?今天有兩個國外的嘉賓,就像ETH,他們的設計老師基本上都沒有博士學位,所以我想這個可能等一會兒請兩位也說一下,他們學校里面關于教師的資格問題。我想今天有很多的老師,校長來了就更好,校長來了聽到可以改變。這是一個問題。比如ETH也是很TOP的研究性大學,怎么允許建筑老師里面只有碩士學位?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其實很感興趣。

第二個問題,因為這次主題是美術教育,我也很感興趣這個問題,所以朱校長一邀請我就過來了。去年冬天,剛剛在上海結束關于巴黎美院建筑教育的展覽,時代建筑要我寫一篇文章,好不容易把它寫出來了,題目就叫“布扎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個美術學校”。中國建筑教育的傳統,其實好多是工學院傳統,后來變成美院。美院的傳統我們并不是太了解,我想稍微理理清楚.實際上美院就是美術學校,美術學校的美術課實際上是很重要的。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對建筑學里面美術教育的理解是從我們自己的經驗來的,就是一年級畫素描,二年級畫水彩。實際上賓大當時美術課是從一年級一直上到畢業,它不叫基礎課,是一個主干課。什么叫美院?這就是美院。第二個就是建筑學的美術課實際上就像一個學科,和真正美院里的美術課已經是不一樣的了,其中有些東西是針對建筑學的。比如說水彩,美院里水彩是在高年級教的,但是建筑學生一年級就學了,水彩的技巧也不是為學院服務,就是為了培養藝術家的修養。還有用古典的題材作畫,我覺得這個跟建筑學的關系是很密切的。

最關鍵的問題是美術教育跟建筑教育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我想傳統的美術教育其實包含幾個東西,一個就是準確性,這個其實跟建筑立面的古典語言是一致的。我一直沒搞清楚,我跟韓老師也想核實一下,他們當時畫卷窩,東大是24個圓形,清華是12個圓形,分了兩個流派,這就是準確性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如畫,傳統培養的如畫,什么東西看上去像一個畫,從形象進入設計。這個跟現在提出的想法就不同。于是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當代的美術教育究竟是什么樣的,才能夠跟我們的設計配合起來?我這個話題也想要給兩位國外的嘉賓,因為比如像ETH是工學院系統,他們美術教育和視覺訓練是后來60年代才有的,最近好像這些課也取消了,在這種當代的情況之下,美術教育或者說感知的訓練,在建筑教育里面究竟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包括AI也是一樣,是不是要有美術課還是有其他的課?

IMG_9113.jpg

菲利浦·烏爾施普龍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

對于您的第一個問題,首先博士學位是我們學院教設計的一個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并不是一定需要有博士學位才可以教授設計。我們有兩個老師是博士生,他們也有一些和當代相關的實踐。ETH雖然是一個技術學院,但是我們第一年會由藝術家來為我們進行藝術教育,然后就會停止。對我而言,可能因為我是個藝術歷史學家,覺得這是很可惜的。但是對于其他的同事,他們認為藝術已經教得很多了。通過我們的研究和學習,我認為藝術和建筑兩者是有分別的,如果把兩者相互結合起來,我們可以學習到兩者的優點,但是藝術和建筑肯定是不同的。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有更多藝術的元素,但是我們的同事覺得不應該這個樣子。

IMG_9108.jpg

顧大慶
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對于第一個問題,你們如何說服你們的校長,我們不需要有博士學位,只需要碩士學位就可以了,甚至連碩士學位都不一定需要。你們如何去說服ETH的校長做這一點呢?

IMG_9113.jpg

菲利浦·烏爾施普龍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

我們會針對老師生產實踐的效果來進行評估,有的項目不需要完成,我們也可以去尋找新的老師,有的時候我們校長也會很失望,但是他必須同意。

IMG_9083.jpg

朱文一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讓校長做一個完整的建筑設計,他就知道不需要博士了。

IMG_9191.jpg

布雷特·斯蒂爾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與建筑學院院長,教授

我們也不需要博士學位。在博士學位這個問題上,其實我連本科和碩士學位都沒有,我在建筑以及藝術學院實際上都沒能真正做到及格。對于現在的學界,教師的資質問題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實際上在我現在教學的學校,在當代的實踐當中,在藝術、設計以及表演和建筑之間,我們會進行一定的區分,對著四個不同的領域,我們的教學要求的階段是不一樣的。比如博士學位,相比于其他學科,建筑學對于博士學位的要求還沒有那么高,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博士學位和建筑設計教育是息息相關的,但是對于其他一些學科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

我們可以看到,建筑教育專業化實際上只有30年的歷史。在80年代的時候,美國真正提出了歷史以及理論的專業化,這是從20年代開始,進行了50年的實踐后才做到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去考慮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對建筑師好還是對建筑好,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這一代的建筑師在未來的30年到底會做什么,他們所建造的大樓數量可能比我們以往建造的大樓數量總和還要多,我們以前所稱的建筑師文化,對于現在而言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建筑師應當更好地去了解世界、了解這個城市。最近幾年我們發現建筑更多地成為了服務行業,隨著建造行業的產業化,我們有了越來越多服務方面的職位。學院里只是儲備了建筑方面的人才,大家之間相互溝通。而專業建筑師工作的地方叫作“辦公室”,在這里,會有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一起交流想法,這應該是兩者之間的不同。

IMG_9112.jpg

張永和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非常建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

我想補充一點,在麻省理工尹美珍就沒有博士學位,我也沒有,我也不知道誰有博士學位,所以說想要教建筑設計,不一定需要博士學位。

IMG_9172.jpg

張路峰
中國科學院大學建筑研究與設計中心教授

我先把今天上午這三位嘉賓給我的啟發跟大家分享一下,然后再說一下我對這兩天會議主題的思考。這三位我挑一個,就是菲利浦·烏爾施普龍的旅行教學,這個我特別有感觸。我稍微介紹一下,我們是中國科學院大學,這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學校,原來是科學院的一個研究生院,現在我們辦建筑學,在里邊非常受排擠,沒什么地位,因為人家都是科學家。我們就跟建筑學在美院的地位差不多。因為我很早以前就接觸過美院的建筑教育,當時的感受就是在藝術家眼里,我們是美院里邊最不懂藝術的。我們在科學家的圈子里面就是最不懂科學的。為什么說這個?因為現在新辦的建筑學其實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要接受其他學科的評價,你不能自己評價自己。剛才顧老師講的、教師的資格問題,其實又是評價,最簡單的評價就是定量評價,只有能夠算出12345的才能做出判斷,這是一般的科學家的思維。但是藝術家的思維不用看12345,他看一看就知道,你問他為什么他也不知道,反正我就知道這個好,這就是這兩個學科之間的巨大的差別。什么時候我們能夠自己評價自己了,或者我們有權利為評價自己制定規則了,我們的日子就好過了,墓碑上就不用寫這個字了。

剛才講到對于校長的期待,其實我覺得校長都做不了這個決定,應該是教育部,因為事實上我們跟國外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剛才菲利浦·烏爾施普龍教授說的帶著學生出去旅游這件事,這個在國內的大學里面是不被允許的,你真要這么做的話就突破了評估委員會的限制。國外的大學太靈活了,因為他們很多是私立的,當然即使是國立的也很靈活。我們以前有一種說法就是:我們只有一所大學,就是教育部大學。就是說以行政為主導的教育概念。我看這是很難改變的一個現狀,什么時候以學術為中心了,這幫教授能夠決定我們錄不錄用一個沒有博士學位,甚至沒有碩士學位的人來教我們做設計,這個時候我們就挑戰成功了。

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學科實際上在不斷地往外擴展,我們的建筑學似乎跟什么事情都有關系,我們一會兒要去解決城中村的問題,我們一會兒要去解決城市衰落的問題,而這些似乎又是我們最不擅長的工作。剛才永和老師還在講畫1:2的圖紙,似乎我們還要算結構,幾乎就不需要別人了,我們全干了。對于這種狀態我有一個擔心:我們建筑學還有沒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別人做不了這件事,我們在做什么?我們都替他們做了,我們在做什么呢?其實這個是專業內核的思考,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果別的學科都能代替我們,或者我們都能做別的學科做的事情,我們只好接受別人的評價了。比如現在要求我們發表SCI或者EI這種科學文獻,我們要能發表那個我們還用搞建筑嗎?就不用了是吧?我覺得最大的挑戰就是建筑學接受著各種來自于神秘之處的評估評價。昨天我很受啟發的就是王澍老師在中國美院所做的實踐,其實在別的地方很難做到,當然跟校長有良好的關系,有特許才可以這么做,尤其是得了獎才可以這么做,但是問題是我們沒法這么做。這是不好的方面。

好的方面是我們現在正在這么做,因為我們那個地方沒人管,是科學院大院里邊的一個角落,誰都沒關注到。我的教學里一共就十個碩士生,我經常帶他們出去到處游蕩,就像剛才說的旅游式學習,我們起了一個名字叫游牧式教學。因為課堂太小了,我必須把它擴大到全社會。

IMG_9191.jpg

布雷特·斯蒂爾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與建筑學院院長,教授

回答你的問題,關于學校受到教育部、受到各個委員會的影響。我認為我們學院培養的人是以后要去做建筑的,而不是去做政客,我們培養的是建筑行業的人。在學科內部,我們交流得非常好,但是我們寫的書只有我們自己了解。在一些其他的領域,比如經濟領域,他們可以互相了解,而一個經濟學家寫的書也可以被其他學科的人理解。這就是問題所在。中國在二十一世紀做的事情是二十世紀歐洲和美國在做的事情。在中國有一個優勢,建筑學校可以去培養一些政府的工作人員,讓政府的工作人員了解建筑行業,這樣就可以重新塑造環境。在中國現代的教育中,我們如何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改善以后的狀況?也許以后我不會得到一個博士學位,但是你們可以在這方面改善環境。

IMG_9219.jpg 

夏海山
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以前招生的時候都說建筑學學五年,出來以后素質很高,出來以后我們能設計城市,管理城市,可以當規劃局長。后來發現這種宣傳不太好使了,因為現在市場好像不是這樣的,也讓我從學生的視角思考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建筑教育是不是更適合女性?因為兩年前有一個男生來找我,說要想讀我研究生,我問他學習成績怎么樣?他說男生排第一?我說班里排第幾?他說班里50%,因為他們班里不僅女生多,女生全排在前面。當時有一個老總抱怨,說他們招建筑學的,特別想招男生,前九個都是女生,勉強進來第十個男生,還是素質最差的。前天上課的時候,女教師非常焦急地跑來跟我說,讓我救救男生,因為她是二年級的班主任,發現他們班男生遠遠落后于女生。我就在想是不是現在的時代變了,現在女生更適合學建筑?女人更有建筑創作力?是不是現在的建筑教育更適合女生來學習?我知道不光在建筑學科,其他學科也存在這個問題,我覺得背后可能是一個思考,就是我們現在培養建筑師,建筑師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實際上現在如果大量學生去地產,我們還有必要花五年的時間去訓練他們畫圖的能力嗎?所以我也在從市場角度思考建筑行業的需要。第二個視角是從學院里的教師視角來思考建筑教育。剛才我們說到現在建筑教育都要高學歷。在211大學教書的話,從2000年以后所有進來的老師都要求是博士學歷,沒有博士學歷簡歷都不收。現在建筑系老師將近80%都是博士畢業了,城鄉規劃是百分之百博士學歷。實際上還有一些其他指標,比如海外經歷,大概百分之六七十都有海外經歷。這是不是學科衡量的要求?我們的導向、我們的指揮棒是在什么地方呢?可能是在評估,因為評估不光是專業評估,還有學科評估。

第三個視角是自上而下的視角,是學校的視角。今天討論的院校,很多在國內算是“新四所”了。我在兩所大學里當過行政,一個是在中國礦業大學做了五年系主任,十年前又到北京交通大學做院長。我感覺在這15年里頭,我就圍繞著一個事在做,就是評估。不完全統計,國內現在有283所建筑院校,新四所加上老八所,占的不到3%。也就是說97%以上的高校其實都是跟我講的狀態差不多——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是另類——真的需要我們去思考建筑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剛才說學科評估,原來說985、211,現在“雙一流”,實際上是設置給學術性課程的。建筑學很多院校,包括我們說的很多通過評估的院校,實際上是沒有學術性的,都是專業性的。我們的評估體系實際上是不是值得去反思一下:我們在引導建筑教育到什么方向?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
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看片福利久久| 精品久久欧美熟妇WWW| 黑人巨鞭大战洋妞| 被猛男cao尿了|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4虎2022年最新| 高分少女免费观看第一季| 五月天精品在线| 贵妇肉体销魂阅读|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真实的国产乱xxxx|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在线 | 午夜aaaaaaaaa视频在线| 亚洲黄色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一线在线观看全集免费高清中文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观看| 老司机久久精品| 欧美激情xxxx性bbbb| 无遮挡一级毛片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国产又黄又爽胸又大免费视频|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乱大交xxxxx| 成人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 四虎永久网址影院| 免费特级黄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久久久久久久999| 三上悠亚亚洲一区高清| chinese麻豆自制国产| 青青在线国产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二区| 房客(糙汉)何璐程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