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創造一個杰出的建筑也許只需要一支筆、幾張紙外加一個新穎的想法。但是,實現落實這些建筑就會面臨許多的挑戰。一些建筑師通過設計建造一些世上前所未有的瘋狂的建筑結構來昭示他們的創造力和野心。另一些建筑師則只能把這些想法體現在他們充滿著雄心壯志的圖紙中。無論是因為預算限制,又或是因為設計方案對于當時的時代而言超前了太多,這些項目都無法由圖紙轉變成現實。
也許你在短期——又或是永遠(據我們所知),都不會有機會實地拜訪這些建筑結構,但是你可以在Onstride Financial的博客 Onward 上來一場虛擬的旅程,欣賞7個本該成為世界上最具有標志性、創新性的建筑結構。
這個獨特的未建成的結構由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在1996年設計,展現了建筑師試圖應對城市高能耗帶來的挑戰。這個項目可能是OMA眾多未建成的設計中最激進的一個。設計計劃包含最多可容納120,000人的居住空間,外加辦公空間、配套服務、 纜車、火車電梯,以及大面積的綠化空間。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出類拔萃的芝加哥塔方案創作于1957年。 一英里(約1.6千米)高的塔樓預計容納100,000人、20,000輛汽車和180架直升飛機。更夸張的是,這個項目計劃配備一個以原子能為動力的電梯系統,速度能達到60英里/小時。但是由于設計所要求的超高預算,這個項目仍停留在雄心勃勃的草圖階段。
這看起來非常像科幻電影里的場景:這個由清水建設公司提出的設計,若落成或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結構。在這個2004年提出的方案中可容納1百萬人,并且抗震、抗大風、抗海嘯。不過,該設計被認為是無法建成的,原因單純是因為現有的建筑材料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建筑結構。
不,這并不是在重新拍攝電影小飛象。這只是可視化了凱旋門的另一種可能性。在18世紀中,建筑師查爾斯·瑞波特(Charles Ribert)為了建造一個巨大的大象形狀的雕像打造了充滿想象力的平面圖和手繪圖。雕像被設計成一個大型的交互型設計,游客們可以通過一個旋轉樓梯來進入雕像內部,同時可以觀賞到水從大象的鼻子里噴出,聽見從大象耳朵里流溢出來的音樂。
羅恩·赫倫(Ron Herron)的行走的城市于1960年中期提出,是一個非常未來主義的對城市的幻想。與我們現在居住的世界截然不同,在該設計的背景中,巨大的超級建筑可以“行走”并根據要求重新被安置到一個全新的區域來探索新的資源和機會。為了能"行走“,這些建筑當然不可能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普通建筑的樣子:它們被設計成擁有腿的大型艙。如果不這樣的話,這些大型建筑又該如何在倫敦城里“散步”呢?
伴隨著俄國革命,蘇聯政府曾計劃為共產國際組織(Communis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在俄羅斯建設一個新的總部大樓。原計劃是將建筑打造成一個功能性的地標來展示他們所獲得的成就和勝利。弗拉基米爾·塔特林(Vladimir Tatlin)作為這個設計幕后的建筑師,提出了一個400多米高由鋼鐵和玻璃制成的扭曲的高塔。雖然這個建筑從未被建造,但是關于它的很多模型卻存在于俄羅斯、法國、瑞典和英國各地。
紐約以極具律動感的城市天際線舉世聞名,但是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í)的紐約飯店設計卻本可以成為這座城市里最具有創造力的建筑。在20世紀早期,當高迪在巴塞羅那創造了許多聞名于世的建筑之后,一些商人希望將高迪的杰出設計帶到紐約來。酒店原本可以成為當時這個城市里最高,最與眾不同的建筑。但隨著高迪的退出, 關于這個項目的一切計劃便落空了。
誰知道呢,也許以我們如今所掌控的先進科技和材料技術,這些瘋狂的設計可能比我們想象中更快被實現呢!
原文發表于 Onward by Onstride Financial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archdaily,點此查看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