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廣州市水務局在2013年就發布了《關于廣州市防洪(潮)排澇規劃(2010—2020年)》。
這份規劃指出,該防洪(潮)排澇規劃實施后,廣州市的防治洪、潮、澇、旱、風災的能力將進一步得到提高,城市防洪(潮)、排澇等水利工程將全面達到國家標準,全面實現10至20年一遇暴雨免災,超標準暴雨有效減災的目標。
“另外,城市管網建設屬于市政建設局管,而河湖水系的管理又在水利局,兩個政府部門之間對水量的計算標準和方法都不一樣,部門之間銜接不好也是造成管網改造不利的原因之一。”劉曉青說。
“海綿城市”有助緩解內澇
城市內澇現象頻發應該怎么破解呢?
劉曉青強調:“我們在做城市規劃的時候就應該像重視地上建筑一樣重視地下管網建設,像重視道路建設一樣重視水系治理。應該認識到,水系也是城市的骨架,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
她表示,城市規劃之初,就要堅持以生態優先、以安全為重。
據悉,今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聯合發文,公布了首批包括廈門、濟南、武漢等16個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有媒體也將今年成為中國“海綿城市”建設的元年。
“根本上治澇,建設‘海綿城市’比建設地下管網,比改變氣候更完整些。”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鎮水務與工程專業研究分院副院長孔彥鴻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海綿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講究“蓄、滲、滯、凈、用、排”,其在建設之初,就要求考慮水的出路,保留大量的“海綿體”,而這就可以有效地實現水的循環排泄。
劉曉青也認為“海綿城市”是緩解城市內澇的一個途徑。“建設‘海綿城市’可以為雨水找到一個出路,讓雨水先滲到地下蓄積起來,起到調峰作用。一方面可以補充地下水,另一方面還可以將雨水用于再利用,因為雨水的污染程度很輕,最容易被凈化以后利用。”
她還指出,我國很多老城市地下管網信息很模糊,導致后期維護起來很困難。比如,有些城市管網鋪設年代久遠,沒有留下施工設計圖,管道在什么地方只有一些曾經參與工程的建設者才知道,這些人一旦去世,信息也就斷了。因此,建設部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城市管網的調查統計,建立起系統信息,為以后的改造做好鋪墊。
“各個城市的地形地貌各不相同,我們在規劃中還應該注意借勢而為,不能一刀切。因為水是依靠重力流動的,所以不能只考慮平面。我們很多城市的綠化帶和綠地是高出路面的,而歐洲國家的綠地是下凹式的,這樣就容易讓雨水留到綠地滲透下去。日本也在地勢低的地方建設有專門的綠地公園,這些公園可以在降雨量大的時候匯集雨水變成湖泊,降雨量少的時候再變回綠地。這些經驗都很值得我們借鑒。”劉曉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