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景觀設計師:一個電話一段緣
大約半年前,一年一度的全美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公布了2010年度專業獎項,由舊廠區改造而成的世博后灘公園獲得今年唯一的綜合設計杰出獎。
評獎委員會對該項目的評語是:“這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它傳達了許多關于我們這個專業的正確的信息。視野獨特而奇妙,表達非常之好。上海缺乏藍天,這種背景下來認識這個項目的可持續性設計,其意義便顯而易見。”
世博后灘公園的設計者,就是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首席設計師俞孔堅教授。
“灘”的回歸
2005年12月18日,來自上海園林綠化局的一個電話使俞孔堅與后灘公園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2010上海世博園區的西端,黃浦江東岸與浦明路之間,西至倪家浜,北望盧浦大橋,總用地14公頃的狹長濱江地帶,那兒就是后灘公園。那里如今是一片典型的江南濕地景觀,靜謐、幽深。江邊生長著各種野草,田塊中種植著五谷、經濟作物和各類具有水凈化功能的水生植物,隨季節而變換。春天菜花流金,夏時葵花照耀,秋季稻菽飄香,冬日翹搖鋪地……
然而,近五年過去了,俞孔堅依然記得第一次看到“后灘”的情景:天空是灰茫茫的,霧氣、灰塵和化學氣體交織混合;浦東世博園區主要是上鋼三廠所在地,道路上車輛吃力地爬行在覆蓋著灰土與泥漿的水泥路上;廠房門口的土地上流淌著黃色的液體,夾竹桃樹葉上是黑色的塵埃;巨大的鋼結構廠房里火花飛濺,火爐邊的鋼鐵工人在高溫下作業;江邊則是另一番景象,防洪堤是高高的水泥墻,來往的船掀動著渾濁的黃浦江水、夾帶著各種垃圾,拍打向水泥護岸;幸存的小塊江灘濕地被江水帶來的垃圾所覆蓋,污穢與凌亂不堪入目;江岸上,遍地都是各種廢棄的材料和舊機器的部件,沒有被垃圾和工業廢料占領的土地上,被入侵植物一支黃花所覆蓋著,不給任何其他植物留下空隙……
看到這樣的情景,俞孔堅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這塊場地上的主要問題是諸如洪澇問題、生態重建、工業遺產的再利用問題。究竟該指定怎樣的設計理念,他陷入了深深地思索。
“世博會,特別是世博園的核心景觀不應該作為中國向世界‘耀武揚威’的場所,更應該成為中國向世界表達環境危機意識,以及面對危機努力尋求解決途徑的機會;當我們高呼‘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口號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城市是有歷史的,這些歷史在每一方土地上,在每一棟廠房中,珍惜和善待它們的存在,方可使城市充滿意義,使生活充滿意義。”談及理念確立的過程,俞孔堅說。
2006年1月23日,在向世博局領導做的 “2010年上海世博園區核心綠地景觀定位”的報告中,俞孔堅確立了其設計理念,即以生態凈化濕地、工業遺產利用、當代藝術及生態體驗為核心內容的方案——“灘”的回歸。
從落選方案到首腦接待室
“其實‘灘’的回歸方案本來是為世博中心綠地設計的,由于種種原因無緣實現。”俞孔堅說。
2006年6月25日,世博中心綠地開始國際招標,土人設計將其方案向來自北京、上海、廣州和南京等地的專家所組成的評標委員會進行宣講。
“遺憾的是,土人的設計方案落選,原因很多,主要專業上的理由是‘濕地太野,不能滿足世博高檔次的要求’,以及‘場地不適合做濕地’,‘工業構建筑物不值得保留’等等。”隨后,模型被撂倒到大廳的一角。
爾后,上海市的主管領導和上海世博局的有關領導到評標會議上來,不經意間看到了“灘”方案,便覺眼前一亮。于是,該方案又戲劇般地作為“候補方案,”進入修改和深化階段。但是,有關方面也提出很多修改要求,包括縮小濕地,多種大樹,減少工業遺產的利用等等涉及方案核心價值的內容,而這是俞孔堅無法接受的。
故此,“灘”的回歸方案被擱淺。
事情改變于2006年12月初,世博綠地的另一項重要工程:后灘濕地公園(后改名為后灘公園)招標活動啟動。
2007年2月7日,土人設計再次向來自全國的專家匯報方案,其核心理念仍然是“灘”的回歸,建立在生態綠色基底上的故事與藝術體驗。與世博中心綠地的方案一樣,土人的設計理念并沒有獲得專家們的完全認同。設計團隊曾被要求取消鄉土野草和農作物的應用,防洪堤的標準化設計,濕地池底的硬化防滲,放棄工業廠房的利用等等。不過,俞孔堅帶領著他的團隊堅持原有理念,這才使得人們能看到后灘公園現在的樣子。
游走在后灘公園,細心的游覽者也許會注意到,一些景點似乎還依稀可辨舊碼頭、舊工廠的痕跡。的確,這也是俞孔堅在設計中匠心獨造之處。在設計之初,他就想建立一個便捷而體驗豐富的交通網絡;這個網絡聯結了一系列以工業遺產利用為特色的場館和功能結點,講述上海城市過去的故事、滿足現在的功能和憧憬未來的技術與生活。
上海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見證了近代民族工業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場地范圍內的工業遺址主要為工業廠房和貨運碼頭,有型鋼廠三車間、厚板酸洗廠房和碼頭等。設計通過改造原有廠房及碼頭,運用剝離、填充、穿插等手法,保留、再用和再生場地內的工業遺產,來紀念上海后灘的工業文明。
“在局部方面,設計做了妥協,并證明是永久的遺憾。”俞孔堅說。在后灘公園設計中,他本來想保留和利用的兩個廠房,最終只保留了半個,即現在的后灘濕地公園的綜合服務中心——“空中花園”。那里布置有各類酒吧和茶座等休閑設施。如今,這個中心被稱為“難得的清新之所”,指定為世界首腦人物們的接待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