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自2006年全國政協58位委員聯名提出《應高度重視京杭大運河保護和啟動申遺工作》的提案后,關于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工作已全線展開?,F在應抓住重點、抓住關鍵、抓出實效,以推動這項意義重大的工作深入發展,使大運河在中國現代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中占據應有的位置,并在中國21世紀和平崛起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抓住重點
重點是什么?重點是恢復京杭大運河航運,航運是京杭大運河的本質和生命,是未來大發展的動力。
1855年黃河大改道重回山東,實現了黃淮海平原大水系的合理布局,為根治黃河、發展大運河、全面建設和優化黃淮海平原的水利網絡提供了基礎條件。早在清代早期有識之士就看到了這一點,乾隆年間大臣孫家淦就上書“黃河重回山東,北有大清之暢,南有泰山之固,天造地設,無有善于此者。”當時未做決策,到咸豐三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自行返回山東流路,當時清政府已進入衰敗期,無力處理這一復雜的水利問題,于是1902年光緒帝下詔取消了京杭大運河統一的管理機構,實行以黃河為界,南北分航,為京杭大運河的長期斷航和黃淮海平原的治水走錯方向埋下了隱患。民國期間,軍閥混戰,戰亂不止,內耗嚴重,加至外患干擾,更無能解決運河復航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后,從制度上解決了發揮黃淮海平原水利優勢、恢復京杭大運河航運的條件,開國元勛很快把恢復京杭大運河航運列入治水日程,并具體列入位山工程計劃。不料水利部請前蘇聯專家指導設計這一工程,他們不了解黃河特點,不了解山東的實際,更不了解山東的歷史及其杰出的治水成就戴村壩—南旺樞紐工程,主觀確定了魯西洪水單向南排的錯誤方案,并破壞了這座山東古代都江堰,繼承和強化了清政府遺留下的錯誤,造成了孤立黃河、肢解山東、破壞黃淮海平原整體水優勢的嚴重后果。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黃淮海平原南澇北旱、華北缺水、地下水嚴重超休、京津生態危機、京杭大運河斷航,均是位山工程錯誤和失敗的后遺癥。所以京杭大運河長期斷航,不是自然條件的變化,不是戴村壩—南旺樞紐工程過時了,而是人為之。
現在恢復京杭大運河航運的時代條件已經成熟,主要表現在:周總理早在1963年就已下令把這一工程的主要錯誤攔河大壩炸掉,因當時國內外形勢復雜,與蘇聯的關系微妙,未進行徹底的清理;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的水利科技工作者對此已進行了認真的清理,位山工程的錯誤及其嚴重后果已被認識,已進行了全面深刻、無可辯駁的分析,山東沿運各市已清楚的認識到這一基本事實。計劃經濟時代認為在鐵路、公路發達的條件下輕視水運的偏見也早已解決,水運的優勢已清楚的反映出來,恢復大運河航運的時代條件已經成熟。
二、抓住關鍵
關鍵在哪里?關鍵在山東。兩年前在杭州會議上我提出“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要成功,航運要開通,關鍵在山東”。這是客觀存在的科技事實。從大運河發展的歷史階段看,明代1411年宋禮、白英建設成功戴村壩―南旺樞紐工程,以汶濟運,才實現了京杭大運河的全程通航;同樣今天恢復和發展京杭大運河也要發揮山東的水優勢,只要解決黃河懸河的隔阻,充分發揮南四湖的作用,實行湖水北用,以湖濟運,建成山東現代都江堰,就可以達到恢復和發展京杭大運河的目標。
把南旺工程與南四湖作出比較,問題就一目了然、迎刃而解。南旺鎮的海拔高程是39.5米,明清京杭大運河在南旺分水的高程是大約是34.5米;而南四湖大堤堤頂高程39米,運行水位的高程也是34.5米,山東古代都江堰以這個高程南北分水,實現了京杭大運河的全程通航,那會今天以這個高程同樣可以恢復和發展京杭大運河的全程通航;山東古代都江堰依靠的水源主要是一條大汶河,而今天南四湖有53條河流流入,其面積1266平方米,有足夠的水源、廣闊的水域供京杭大運河使用,保證把京杭大運河的事業發展到時代高度。
南四湖的海拔高度決定了她可承擔這一歷史重任,其湖底高程30―32米,南向棗莊萬年閘閘底高程25米,北向聊城大運河的河底高程也是25米,中間只有88公里的濟梁運河和3100米的黃河河床較高,所以去掉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兩湖段“三級提水”的錯誤設計,代以“降河、開隧、自流”的科學設計,問題就可以圓滿解決。降河工程挖土方量約6850萬立方米,穿黃隧道按引水、通航、通車、防洪、灌溉、生態六大功能設計,隧道底海拔高程28米,凈空高10米,該處黃河底高42米,隧道以上有4米土厚,設計建設京杭大運河穿黃隧道的基礎條件是完全具備的,所有對穿黃隧道的主觀擔心均可運用現代技術解決。
這一隧道的開通即建成了山東現代都江堰的“寶瓶口”,南四湖、東平湖水即可自流天津、白洋淀,為京杭大運河恢復航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條件。南四湖的水南北分流、以北為主,形成常態,免費使用,南水北調東線受益地區就免去了水費的負擔,而正常運行費用由穿黃隧洞的車船收費解決。這樣就免除了山東、河北、天津因使用東線水造成的經濟負擔,而得到的是永久的福利,正像羅哲文教授提出的“大運河,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偉大杰作”;大運河穿黃隧道亦是人與自然創造的現代偉大杰作。
三、抓出成效
按照以上正確的思路和科學方案抓緊工作,就可以很快抓出成效。
1.戴村壩—南旺樞紐工程可恢復運行。現在國家文物局已把戴村壩—南旺樞紐工程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汶上縣正在搞北水南調工程,只要做好二者的結合,縣城水系上與小汶河結合,下與南旺分水工程結合,并與現在的濟梁運河連通,山東古代都江堰即可恢復運行,可以很好的發揮旅游、科技、灌溉、生態的綜合效益。
2.可很快解決華北缺水特別冀東地下水超采的問題
最近一位中央首長來山東告訴我,他在河北調研時當地的領導告訴他“現在石油漲價不可怕,糧食短缺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地下水超采,農民吃水困難。”我認真研究這個問題,發現加快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活動,推動京杭大運河復航,可以很快為此做出實際貢獻。當前認真用好水利部穿黃試驗涵洞,首先把東平湖、大汶河的水送往天津、白洋淀,可收到立竿見影之效。大汶河建國以來年際最大水量是62億立方米,平均年際來水12億立方米,所以大汶河經東平湖調蓄,每年送水10億立方米,大多數年份是可以辦得到的。
3.開通京杭大運河穿黃隧道
抓緊開通京杭大運河穿黃隧道,把南四湖的水送住天津、白洋淀,建國以來南四湖最大下泄93億立方米,年平均20億立方米以上,京杭大運河穿黃隧道開通后,每年向天津、白洋淀送水10億立方米,一般年份是可以保證的,特別年份則以江補湖,完全可以保證供水。
4.建設魯南運河,改造周商永運河,將淮河40%的流域面積和相應的水量調給黃河流域和華北平原,并可大大減小淮河水災,降低治淮的難度,徹底解決黃淮海平原的水問題。
從此可以看到,華北缺水,首先從山東找水源,治理安徽、江蘇的水災要從河南省找辦法,改造、擴建周商永運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南人民治水有兩大貢獻,一是紅旗渠,解決了林縣的用水問題,這一項工程水利部注意到了;二是周商永運河,可惜水利部沒注意總結提高,其實紅旗渠僅解決了林縣一個縣的水問題,周商永運河可解決安徽、江蘇的水災,意義大得多。見黃淮海平原除害興利網絡圖。
從歷史上看,京杭大運河不僅是航運的河、文化的河,而且是生態的河,一直牽動國家建設、統一和發展的大局。今天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也必將影響到黃淮海平原的治水大局,這是京杭大運河歷史和現實的地位決定的。只有這樣理解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活動,吳良鏞院士《運河文化將在地區和城市未來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周干峙院士《大運河申遺對經濟社會發展有推動作用》、王國平同志《運河保護與發展,魚與熊掌兼得》的要求,以及沿運城市的所有期望才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