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昆山校區生態景觀設計
admin
2016-01-12
來源:ArchDaily
-
項目名稱:
-
項目地點:
-
設計公司:
-
施工單位:
未來都市
生態設計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建筑與景觀設計界的一大主題,圍繞這個概念而生的各個設計準則在不同領域和尺度上得到實踐。如何理解生態?如何做到生態?其核心問題是在當代后工業文明的背景下重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把大自然還原到景觀中讓人們生活在都市中仍然時刻感受到自然的呼吸和光陰的變化,就需要把景觀設計提升到生態設計與還原的層次。杜克大學昆山校區景觀項目2010年開始時,擺在設計師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挑戰。杜克大學,這個全美排名前十的世界名校,要求設計師將生態與低碳更深層次的的文化內涵注入它第一個海外校園中,以代表其前瞻性的眼光和對全人類的責任心。項目的合作與資助方昆山市也希望在取得經濟高速成長的傲人成就之后填補缺失的文化空間,再現江南水鄉和現代都市相結合的城市特質。
在2010年與美國AECOM和英國ERM等大事務所同場競技的國際設計競賽中,時惠來和她的未來都市設計事務所團隊以新穎的生態設計概念勝出,并在隨后四年中深化這個設計和指導施工。杜克大學昆山校區位于昆山高教園,一區用地200多英畝,包括學術中心、會議中心、創新中心、學生宿舍和教師宿舍等五個建筑群。
生態概念在設計中起到了點石成金的作用,它貫穿整個基地,將場地中已有的和新引入的景觀元素——水、石、濕地、樹木、植被、鋪地——融合成一個完整的流動的體系,以敘事的方式建構一個新的自然與建成物相互暉映的環境。生態是一個動態的存在而不僅是靜態的景物,這種動態過程體現在各種自然現象中,如花開葉落,如大海的潮汐,它們給設計師以靈感。大自然四季的脈動如同呼吸,與之相對應的空間須有進有退,達到大自然之美和人的需求相互結合的境界。
江南地域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濕但同時春夏季降水量又遠大于秋冬季,造成自然水位明顯起伏變化。 設計將水位的季節性浮動納入開放空間中形成分層式景觀,使空間個性將隨季節變化:在枯水季呈現為開敞的濱水平臺廣場,雨季時水面延伸覆蓋部分陸地范圍,界定更緊湊的戶外空間,水體和陸地相互滲透形成動態邊界。這樣的動態景觀正好與大學生活的節奏對應,校園中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活動,對空間要求也不同,隨著學季的變化——入學季、秋季、節日、春季、畢業季、暑期——而形成動靜不同、收放有致的空間氛圍。長年生活在校園中的學子們不僅僅能從春花秋葉中,更能從水漲水落帶來的環境變化中體驗四季的輪回和自然的脈搏。
杜克大學校園的以中央水池為中心的大型開放空間就是基于這樣的理念而設計的,其周邊的各種濱水空間和水池中央一組層疊式的島式平臺處于不同標高,隨水位漲落或消失或出現,在廣場、室外劇場、戶外教室、露天茶室、水上通道等形態之間變幻,滿足慶典、學習和休憩等不同的功能要求。為提高親水性,沿湖一周設置湖底安全平臺,將原本規范要求的1.1米高防護欄桿得以改為更為美觀適用并有水鄉特色的低矮長石條,可坐可觀景。
“水”作為校園景觀的核心元素,在這個設計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它以不同的形態和尺度出現,包括濕地、小河、小瀑布、建筑入口水景、一系列過濾池和中央水池。這些水體形成完整的活水循環體系。大多數水景以自然的形態和天然的水質出現,在平凡樸素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一套復雜的水處理技術和考慮周到的水岸細部設計。這個系統收集整個場地的雨水, 經過初期節流,流入地塊西側的花園池,并通過沉淀、爆氧、植物吸收,最終進入以微生物為媒介基礎的地下滲濾系統,當水體最終以流水瀑布的形式出現在清水花園的時候,水質已達到四類水標準,可供人觀賞和接觸,之后再流入中央水池。基于大生態理念的水景設計讓校園內的水源始終處于收集、凈化、和利用的循環系統之中,成為整個景觀的最大亮點,也使校園成為生態教育的絕佳場所。
2015年昆山杜克大學校園正式建成啟用,它的景觀設計得到中外師生和參觀者的贊賞,成為這個高規格大學品牌和特色的一部分。它的徹底的生態設計也贏得美國LEED生態設計銀質認證。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