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該項目改造了建于1773年的谷倉,該谷倉由數百塊木材元素組成,這些木材被拆卸、堆放和儲存了40多年。這一艱苦的過程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工匠們的精湛技藝。
該谷倉最初是用于儲存設備的農業建筑。原則上,室內是一個沒有隔斷的連貫空間,甚至沒有天花板的分隔。美麗的木結構是一個開放式結構,內部裝有木板。該結構有利于通風,雖然不能作為隔熱層,也可以防雨、防雪以及免受日曬。室內原本不需要日光,這導致空間過于黑暗和不祥。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利用這座建筑美麗的外殼,將其轉變為一個住宅和會議空間,同時又不破壞歷史工藝的魅力。
為了劃分原始的開放空間,建筑師設計了三層空間,將房間大小的木制立方體巧妙地置入木結構中。立方體堆疊時的互相錯動如同一個三維雕塑,填補了谷倉直至屋頂的空間。立方體的均勻銀杉木表面與木結構框架形成鮮明對比,通過現代干預手法對歷史建筑進行補充。穿過谷倉的兩條特色走道“tennen”,可以通過上層的輕質橋梁暢通無阻。原來的雙層谷倉門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透明的大型玻璃門。這使得室內和室外底層貫通,一直通向美麗的鄰近湖泊。
△ 透視圖
建筑師在谷倉上層的格構內部安裝了玻璃,保證透明性的同時,創造了一個隔熱層。因此,陽光可以滲透到室內,從室內和室外都可以體驗到迷人的歷史元素。底層磚石建筑原本較小的開口被擴大。這些“不準確之處”體現了具有對比元素和極簡細節的現代變更。
景觀綠化采用了與鄉村環境相適應的自然材料。前面設置了細長的室外建筑,容納技術空間、儲藏室和車棚,將入口區域圍合起來,與谷倉形成了一個庭院。
根據智能能源和氣候的概念,建筑師采用被動措施,以實現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減少能源消耗。屋頂懸挑和外部防曬裝置降低了進入建筑物的太陽能。在夏天,建筑可以完全實現自然通風。打谷場的大屋面窗通過有效的夜間通風起到降溫作用。木建筑中的石膏纖維板作為熱體,即使在較高的室外溫度下也能維持宜人的室溫。在冬季,通過有可控的居住空間通風,提供充足的新鮮空氣,并進行有效熱回收。熱量通過地板下的低溫加熱板被帶入室內。熱量由相鄰倉庫中的顆粒鍋爐提供,它同時也作為其他建筑物的本地供熱網絡。通過使用可再生的原料木材,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最低。
設計圖紙
△ 一層平面圖
△ 二層平面圖
△ 三層平面圖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