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上周宣布,計劃將印度尼西亞首都由雅加達遷移至婆羅洲島,此舉將使印度尼西亞政府能夠在一個人口較少且擁擠程度較低的城市運行。
維多多周一在媒體招待會上表示,“印尼政府在過去三年進行深入研究,決定將首都遷移至婆羅洲島的東加里曼丹省,跨越北佩納揚巴塞爾和庫臺卡塔內加拉兩個地區。”新都城落成后將主要作為印尼的“行政中心”,而雅加達仍然是國家的商業和經濟中心,央行及其他重要商業機構均不隨政府機構遷址。
遷都計劃將花費330億美元,約人民幣2340億元。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宣布新首都選址。攝影師:Mast Irham/EPA,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01 雅加達,沉沒中的巨型城市
雅加達位于印尼爪哇島西北海岸的沼澤地上,始建于14世紀,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作為國王和蘇丹的首府。17世紀荷蘭殖民統治了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并逐漸發展成重要的港口城市。如今,雅加達市區人口達1000萬人,如果算上臨近的勿加泗、丹格朗和茂物幾座城市,首都圈約有3000多萬居民。它不僅是印度尼西亞的政治中心,同時也肩負著商業、金融、貿易和服務中心的職責,導致城市負擔過大。
雅加達地理位置。圖片來源:BBC
近年來,雅加達面臨嚴重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今年前幾個月,雅加達的空氣質量非常糟糕,6月的污染程度甚至超過了以空氣污染著稱的德里和北京。
圖片來源:Josh Haner/The New York Times
在交通方面,為緩解擁堵,今年4月城市開通了第一條地鐵線,并建設了連接市中心與機場的軌道線路。部分地區實行單雙號限行政策,以減少機動車出行。然而這些措施似乎只是杯水車薪。
嚴重擁堵的雅加達。攝影師:Alamy Stock Photo,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如果這些是世界上所有巨型城市面臨的共同問題,讓印尼政府不得不放棄雅加達的或許是它的地理位置。雅加達地處爪哇島西北海岸,瀕臨雅加達灣,地勢低洼,易受海水侵入。同時由于大量用水需求導致地下水過量開采,以及過高的城市建設強度,這座建設在沼澤地上的城市過去十年間以每年2.5米的速度下沉。在最嚴重的北部沿海地區,地面已經低于海平面2米至4米,正繼續以平均每年20厘米的速度沉降。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將嚴重威脅雅加達的城市安全。
一座廢棄的辦公樓,過去的一層如今已成為半地下室。圖片來源:BBC
十多年前,城市西北部麻拉巴魯地區曾遭遇洪災,隨后政府沿海岸建起混凝土墻,然而如今墻體已經開裂。維多多總統計劃耗資420億美元,加固現有30公里海岸防護堤,繼而新建17個人工島,最后在雅加達灣西側和東側建造巨大海墻。然而此項目耗資巨大,且有可能影響當地漁業發展,因此一直進展緩慢。雅加達的沉陷問題仍處于無解的狀態。
海墻與人工島設計圖。圖片來源:雅加達郵報TheJakartaPost
但印尼并沒有重新安置雅加達居民的計劃。維多多表示,雅加達將繼續作為印度尼西亞的經濟核心,在亞太地區及全球發揮商業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服務中心的重要作用。
02 建在雨林中的新首都
婆羅洲島是世界第三大島,亞洲第一大島,面積743,330平方公里,僅次于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文萊三國管轄。
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該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位于印尼國土的中心位置,且靠近城市化地區。且在歷史上較少遭遇自然災害,”維多多在電視演講中說道。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巴厘島和龍目島等印尼較大的島嶼都在近20個月內遭受了臺風、地震或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
同時他還表示,新城將成建設成為智慧城市,同時最大程度控制對當地森林和自然生態的影響。新城將占據4萬公頃的土地,為150萬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的空間。
印尼新首都將建設在雨林中。圖片來源:Dezeen
但是自然保護者們對建設新城并帶來如此多的外來人口感到恐懼,因為這有可能對當地雨林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原生物種帶來威脅,尤其是婆羅洲紅猩猩。僅生活在婆羅門洲島上的它們與體型較小的蘇門達臘猩猩是亞洲僅有的兩種類人猿。由于森林被不斷砍伐,以及婆羅洲島上的棕櫚油種植和狩獵等人類活動,婆羅洲紅猩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六只幼年婆羅洲紅猩猩在婆羅洲紅猩猩救助基金會中玩耍。攝影師:Bjorn Vaugn ,圖片來源:BOSF/Greenpeace綠色和平
新首都規劃部長Bambang Brodjonegoro對《南華早報》記者表示,“我們不會干擾島上被保護的雨林,相反我們會修復它。”
環保工作者則要求新首都的選址必須仔細衡量對生態的影響,否則印尼是在破壞雅加達地區后,又轉而為新的區域帶來生態災難。
環境優美的東加里曼丹省雨林。圖片來源:goodfor.co.nz
03 全球經歷遷移的新首都們
印尼并不是世界上第一個遷都的國家,而那些經歷了遷移的新首都們,大都經歷了歷史的紛爭,卻未必都如當初設想那樣美好。
緬甸——內比都
2005年緬甸軍政府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遷都原因至今不明。緬甸官員曾對BBC表示,新首都的地點更具戰略意義,但分析人士們表示懷疑。他們認為,軍方可能擔心外國入侵,或希望對邊境的少數民族有更多控制。還有人認為,緬甸領導人的行為像殖民時代前的緬甸國王,這些國王根據算命師的建議建造新的城鎮和宮殿。
內比都具有規劃型首都的所有特征:它的面積至少是倫敦的4倍,但人口很少,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英里 339.5 人;從國會到總統府的路,寬度可以容納20條車道,但幾乎沒有車。路兩旁是購物中心和空空蕩蕩的豪華酒店。內比都還有一個野生動物園和至少三座體育場。
內比都一條20車道的高速公路。圖片來源:法國外交部/Flicker
內比都巨大的國會建筑群。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ItsAseanSkyline/
巴西——巴西利亞
1960 年,巴西為解決南北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將首都從南部繁華的沿海城市里約熱內盧搬到了內陸城市巴西利亞。新首都的城市規劃由建筑師奧斯卡·尼邁耶主持,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建筑的倡導者,被譽為“建筑界的畢加索”,是柯布西耶的信徒,于1988年獲得普利茨克建筑獎。巴西利亞被譽為城市規劃史上的一座豐碑,在 198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此后,不管是在巴西利亞建成 50 周年之際、還是 2012 年尼邁耶去世之時,人們都發現,這座城市不像看上去這么理想。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城市研究方向的教授 Ricky Burdett 在接受 BBC 采訪時說:“問題不在于它是一個好城市還是一個壞城市——它就不是一個城市。 它沒有城市的元素:凌亂的街道,住在商店樓上的人們,附近的辦公室”,當你從城市上空俯瞰,“會看到霓虹燈都集中在一個區域,因為所有購物的地方都扎堆在那里(別處沒有)”,“它有點像政府的辦公園區。一到周四晚,人們就會跑去圣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玩。”
巴西利亞規劃圖紙與城市鳥瞰圖。圖片來源:Jader Resende
遠眺尼邁耶設計的巴西國會大廈。圖片來源:Vesna Petrovic
澳大利亞——堪培拉
1901年澳大利亞宣布獨立,當時的首都是因淘金而發展起來的墨爾本。但悉尼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人口已經超過墨爾本而成為澳最大城市,支持悉尼作為首都的呼聲越來越高。由于雙方僵持不下,澳大利亞政府在1908年決定在兩座城市的中間位置設立新首都“堪培拉”,意思是"匯合之地",民眾又叫做"聚會的地方",并于1927年將政府部門正式遷往堪培拉。
1912年,聯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圍內的城市設計比賽,并選中了美國著名風景設計師、36歲的芝加哥人沃爾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格里芬是霍華德“田園城市”的踐行者,他將自然風貌和城市景觀融為一體,密切結合地形,構成城市軸線,由多角的幾何形和放射線路網把城市的園林和建筑物組成相互協調的有機體。然而格里芬的規劃方案并沒有完全實現,由于一戰中澳大利亞傷亡慘重,政府官員對格里芬方案中的“歐陸風格”十分反感——中等規模的社區,人們可以在戶外就餐,甚至還有一個德式啤酒花園。在不斷的妥協下,堪培拉如今形成了低密度郊區化的社區結構,只有俯瞰全城,才能在一些軸線里找到格里芬方案的影子。
目前堪培拉的主要挑戰在于,由于城市僅承擔政治中心的職能,城市的經濟活力和居民就業狀況過于依賴聯邦政府,一旦政府削減公務開支,將對堪培拉居民產生重大影響。
1920年堪培拉規劃方案。圖片來源:Buyenlarge/Getty Images
堪培拉遠眺。圖片來源:Nature Connect/Corbis
文章來源:BBC、英國衛報、Dezeen、Archpaper、Bloomberg、NewYorkTimes等。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系。
投稿郵箱:contact@landscape.cn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