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首個螢火蟲主題公園將于7月10日至10月7日在松江開放,消息一出立即引爆市民的熱情。不過,昨日有市民爆出,螢火蟲主題公園尚未向區旅游局備案。
滬上首個螢火蟲主題公園將于7月10日至10月7日在松江開放,消息一出立即引爆市民的熱情。不過,昨日有市民爆出,螢火蟲主題公園尚未向區旅游局備案。
也有人提出,外地螢火蟲入滬會不會水土不服?如何呵護這些脆弱的生命?主辦方回應,將通過增加保安、設置攝像頭來保護螢火蟲,“但不能確定一定有效”。專家則憂慮螢火蟲公園中外地引入的螢火蟲可能對本地生態環境埋下禍患。
質疑一:有否備案
500人以下活動無需報批
據報道稱,這家螢火蟲主題公園位于辰花路388號的青青旅游世界生態公園內。螢火蟲主題公園包括螢火蟲科普區、幼蟲繁育區、螢光隧道、親密接觸區等四個區域。開放后,每天14時至21時,將有數萬只螢火蟲集體亮相。由于不設隔離,游客可以與螢火蟲親密接觸。
然而,截至3日,松江區商旅委表示一無所知,“我們也是看了報道才知道有這么個事,這項目沒在相關部門備過案。”昨日,不少市民致電松江區商旅委,旅游局連主辦方是誰尚且不知,更沒有聯系電話。
本次螢火蟲園的主辦方為武漢君友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承辦大型活動、宴會、燈會等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主辦方昨日透露,根據大型群眾性活動管理條例,超過1000人的大型活動需要到當地公安部門報批。但是他們的活動在500人以下,無需報批。
昨日下午,主辦方與松江區商旅委取得聯系后,才知道需要備案。“我們打算周一上午與院方負責人一起去旅游局備案。”
質疑二:如何保護
設保安、攝像頭,但禁捕效果未知
螢火蟲樂園在國內不是第一個。
主辦方表示,為給游客最美好的觀賞體驗,避免擁擠或是觀賞時間過于短暫,螢火蟲園每日將嚴格限制參觀人數。因此前來參觀的游客必須提前預約,未預約者概不接待。另外,由于螢火蟲園持續開放且下雨天完全不影響觀賞,也建議廣大市民可在周一到周四的工作日、雨天前來觀賞螢火蟲,可以避開周末人流高峰期,感受不一樣的美景。
雖然主辦方表示禁止捕捉螢火蟲,且適當加大安保、裝上攝像頭,但對于實際作用,主辦方也表示不能確定一定有效。
在此前青島、長沙的螢火蟲活動中,不是蟲蟲集體“關上”了燈,就是成批成批死亡。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螢火蟲自然保護研究中心負責人付新華表示,螢火蟲本身就是一種“嬌氣”的動物。它們成蟲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壽命很短,長的也就十多天。如果在運輸途中耽擱的時間太久,運輸條件又不夠好,目的地環境又不太合適,就別指望螢火蟲能活多少天了。
主辦方表示,他們的螢火蟲,大多從湖北、江西、云南養殖基地,也有部分野外獲得。所有螢火蟲乘動車而來,每天將補充。“對于公司而言,我們肯定也是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損失。”同時,他們也提醒游客,不要開閃光燈。
質疑三:破壞生態
種間競爭帶來入侵風險
園區大量引進螢火蟲入滬,生態專家則有著另一層擔心。
上海植物園自然導賞員姜龍表示,上海目前僅發現黃脈翅螢和條背螢兩種螢火蟲,如大量從外地引入不同品種,可能造成種間競爭關系,帶來入侵風險。
在姜龍看來,螢火蟲的飼養周期長、飼養成本高,僅目前的技術來說,還難以實現靠大規模養殖用于商業活動,“螢火蟲的人工養殖成本很高,就拿上海的這兩個品種來說,光養殖周期就要一年左右。而無論是捕捉成蟲,還是捕捉幼蟲再養育到成蟲帶出去,對當地的生態都會造成侵害。”他說,商業刺激當地野生捕捉,使得螢火蟲的野外棲息地越來越少,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同時,還不排除跨地引進可能造成的寄生蟲、病菌等病蟲害傳播。“根據《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我們并不提倡跨地區販運野生動物,這對當地的野生資源必然帶來負面影響。”此外,他認為主辦方有義務向公眾進行科普,“尤其是引進地的螢火蟲棲息狀況,更應讓公眾知道。”
對此,主辦方表示,他們此次放飛的都是成年螢火蟲,不管是不是展出,都會死亡。而且,上海目前的情況,不徹底解決光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螢火蟲也不可能在此安營扎寨。
各地螢火蟲活動一覽
武漢:2015年5月30日“武漢螢火蟲主題公園”在武漢東湖牡丹園首次開放,吸引上萬市民,但又于6月14日閉園謝客,暫時閉園系因“游客量太大”。
青島:2013年7月14日,中山公園從廣西引進的1萬只螢火蟲出現“水土不服”,在青島僅待了3天就死去了一半。據稱,這些螢火蟲為人工養殖。公園方面解釋,螢火蟲一般只有7至15天的壽命,運輸到青島后,部分螢火蟲實際已經到了壽限。此外,大量游客使用的閃光燈,也加速了螢火蟲的死亡。
長沙:2013年7月12日,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園舉辦的“螢火蟲之夜”活動中,由于人聲嘈雜,加上游客的手電筒、閃光燈不停閃爍,現場放飛的15000只螢火蟲,齊齊“滅燈”并躲藏起來。
還有3000只螢火蟲被分別裝在玻璃瓶內供游人觀賞,結果人散去后,玻璃瓶也全都被游客帶走了。現場還有不少游客帶著網兜捕捉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