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記者從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管理局了解到,烏魯木齊2011—2020年城市規劃綱要已經初步制定,根據規劃未來10年,烏魯木齊將成為我國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天山綠洲生態園林城市和區域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人口將達到500萬人。
據了解,烏魯木齊城市規劃(2011-2020年)》從2008年開始編制,目前,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已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審查通過,下一步將完善深化城市總體規劃成果,依法按程序報國務院審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及《國務院信息公開條例》有關規定,現將《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1-2020年)》綱要成果主要內容進行社會公示,廣泛征求廣大市民意見。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由文本、說明書和圖件三部分組成,本次公示僅就規劃的主要內容做簡要介紹,更詳細的內容已發布在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管理局網站上(http://www.ans.com.cn點擊進入),規劃自公示之日起,30日內將接受公眾意見,公眾可通過電子信箱和書面信件方式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
市民可以將意見或者建議郵寄到烏魯木齊市新興街5號市政府第二聯辦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組,郵政編碼為830092,也可以將通過電子郵箱發送到:wlmqinfo-cent@sohu.com。
解讀:
一、規劃期限和范圍
(一)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為2011-2020年,其中近期為2011-2015年,遠期為2016-2020年。規劃遠景至2030年。
(二)規劃范圍
規劃區范圍即市域范圍,總面積13787.6平方公里,下轄七區一縣。其中,中心城區總面積1507平方公里,包括安寧渠鎮、古牧地鎮、鐵廠溝鎮、蘆草溝鄉、頭屯河農場、三坪農場、五一農場、西山農場、104農場和烏昌路街道辦事處。
二、城市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
(一)城市發展目標
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烏魯木齊市建成:我國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天山綠洲生態園林城市和區域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二)城市發展戰略
(1)促進烏昌與兵地協調發展戰略
強化烏昌之間、兵地之間在生態環境保護、資源能源開發、城鎮用地布局、產業分工定位、基礎設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實現烏魯木齊市和昌吉州之間、兵團和地方之間共同協調發展。
(2)綠洲可持續發展戰略
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態、循環型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道路;依據綠洲生態環境和資源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城市規模。
(3)培育國際商貿中心戰略
規劃進一步加強與中西亞地區的經貿合作、與我國西北各省區的聯動和與內地的多種聯系,將烏魯木齊市建成我國面向中西亞重要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
(4)新型工業化戰略
依托本地能源資源優勢和商貿服務條件,加快發展出口加工業和先進制造業,使烏魯木齊建設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新型工業基地。
(5)建設“西域名城”戰略
注重城市自然環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設的緊密結合,突出烏魯木齊首府城市、天山綠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點,建設西域名城。
三、城市的性質和職能
(一)城市性質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中國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我國面向中西亞的國際商貿中心。
(二)城市職能
(1)我國面向中西亞的國際商貿中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跨國區域聯絡中心;
(2)我國面向中西亞的國際能源資源合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3)我國西部重要的商貿中心和新型工業基地;
(4)我國西部重要的文化創意和科技研發中心;
(5)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
(6)全疆交通樞紐和旅游集散中心;
(7)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
(8)天山綠洲生態園林城市。
四、城市規模
根據預測,2020年,烏魯木齊市域人口500萬人,其中,中心城區人口將達到400萬人左右,建設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建設用地125平方米。
五、市域城鎮空間布局
規劃市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為“雙軸、一城、一區、兩群、多點”。
“雙軸”為沿蘭新鐵路和312國道形成主要城鎮發展軸和沿216國道形成次要城鎮發展軸;“一城”即烏魯木齊城市及郊區;“一區”即烏魯木齊市甘泉堡工業區;“兩群”即南山、達坂城兩個城鎮組群;“多點”即市域內其它多個獨立工礦和城鎮型居民點。
六、城市用地布局
(一)城市發展方向
城市用地按照“南控、北擴、先西延、后東進”的原則。向南嚴格控制,優化和整治;向北為主要發展方向;向西在保障生態和地質安全的前提下適度拓展;向東強化與市域北部地區的協調,預留發展空間。
(二)城市空間結構
在全市構建城北新區、高鐵新區、米東區、甘泉堡工業區、西山新區、老城區六大組團。中心城區按照“多中心組團式”的空間發展思路,構筑“一軸、雙核、多心”的空間結構。“一軸”為連接老城區和城北新區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拓展軸。“雙核”為老城區、城北新區兩個市級公共服務中心;“多心”為多個專業型公共服務中心。
(三)中心城區主要片區功能定位
城北新區重點發展國際商貿、外事交流、空港商務、保稅物流、行政辦公五大核心功能;高鐵新區結合高鐵綜合交通樞紐,打造為我國西北地區門戶樞紐,重點發展商務辦公、研發咨詢、高端零售和居住等功能;西山新區重點發展教育培訓、科技研發、高新技術和現代物流等相關服務業;老城區重點推進行政辦公、商業金融、旅游休閑、文化創意、體育、大學教育等服務功能;米東區重點打造石化基地,發展成為居住、商貿、文化教育、旅游休閑度假區相結合的現代化城區。
(四)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健全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合理的級配體系,充分保證公益型公共設施的用地要求,建設宜居城市。中心城區公共設施按照兩類進行布局:一是建立三級城市公共服務中心配置體系,二是培育新型專業型服務中心。
(五)居住用地規劃
規劃以“新區開發為主、舊區改造為輔,新舊區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舊區重點對危房集中地區進行改建,改善交通系統,提高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保護有價值、具有傳統風格和歷史意義的民居建筑。新區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住房品質,增強吸引力,使新區成為老城區人口職能疏解和未來城市現代化過程中新功能聚集的主要載體。同時,加大保障性住房在城市住房中的比重。
(六)工業和倉儲用地規劃
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采取“合并、集中、搬遷”的方式對現狀工業用地進行整合,與整體生態環境的發展相協調,合理確定產業用地發展規模。規劃在城市的東西兩翼構建產業發展帶。
通過物流園區與倉儲集中區的建設,逐步將市區內零散的倉庫用地合理進行整合,適度集中。建設生產配套型、交通樞紐型、貿易口岸型、商業批發型和其它型等五種類型的物流園區。
七、城市綠地與景觀風貌控制
構筑“天山明珠、沙漠綠洲”的城市景觀格局,實施“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生態園林城市”戰略。建設“點線面相結合、環網式”的園林綠地系統,形成“三軸四水、兩線多廊、分層多園”的空間格局。
建構人工和自然有機結合的城市景觀系統,形成“三帶五楔、兩心七片、四軸四水、多層網絡”的城市景觀結構,實現城市空間景觀特色。
2020年,中心城區規劃城市綠地6407.94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量的12.85%,人均綠地面積16.02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4109.27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27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0%,綠化覆蓋率達到35%。
八、城市道路與交通
建立與烏魯木齊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域空間布局相協調、設施網絡完善、樞紐銜接順暢、運輸組織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市域交通運輸體系。
鐵路重點建設蘭新客運專線,新建貨運外繞線、烏哈第二雙線鐵路、甘泉堡工業區(北區)支線,拆除六道灣支線;開通烏魯木齊至石河子、阜康以及吐魯番的3條城際鐵路;新建二工高鐵站、三坪集裝箱中心站等,改擴建烏魯木齊西站、南站和北站。
公路進一步完善國省道公路網,重點建設繞城高速;推進客貨運站達標建設,改擴建碾子溝、南郊等客運站,改擴建和新建烏北、花兒溝等貨運物流中心。
民航建設啟動第二條遠距離跑道和T4航站樓的建設,遠期適時啟動第二機場的選址和建設。
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個等級,構筑“環形+放射線”的快速路網格局。大力改善慢行交通環境,充分保障步行和非機動車道路資源,提高停車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交通管理水平。
規劃7條城市軌道線網,總里程約200公里,線網覆蓋城市主要客運走廊。進一步提高地面公交網絡的覆蓋率及站點服務范圍,擴大公交服務。
九、舊城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
著力于舊城整體環境的改善和經濟活力的提升,采取相應的改造策略:置換用地功能,增強發展活力;調整路網布局,疏導內外交通;保護歷史風貌,美化景觀環境;增加綠地與公共空間,完善配套設施,促進綜合防災系統和生命線工程建設。
歷史文化保護采取實體保護和非物質文化報護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對歷史建筑、舊城街巷格局和古樹名木等的保護。
十、環境保護
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構筑系統安全的綠色生態格局。以優化調整能源結構為重點,以深化體制改革和創建節約型社會為主線,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工作,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
到2020年,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得到全面控制,基本建成生態效益型經濟體系。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基本建成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達到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建設標準。規劃按照“分區控制、分類指導”的原則,并依據國家標準劃定中心城區內的水、空氣和聲環境三類綜合環境功能區。
十一、市政基礎設施和環衛設施
供水工程:2020年烏魯木齊市域范圍內總用水量為207萬立方米/日,中心城區城市最高日市政綜合用水量為180萬立方米/日。新建和擴建水磨河水廠、西山天山源水水廠等5個水廠,完善城市輸配水管網。
排水工程:2020年城鎮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80%以上,其中烏魯木齊污水處理率達到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重點建設老城區截污干管及新建地區污水干管。
供電工程:2020年,中心城區用電量331億千瓦時,年最大用電負荷4935萬千瓦。擴建和新建紅雁池第二發電廠等電廠。
郵政和電信工程:2020年,預測固定電話用戶225萬戶,普及率93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總數267萬戶,普及率96%。中心郵政支局按片區或組團設置,保護和完善廣播、電視、軍事設施微波通信的使用和安全需要。
燃氣工程:2020年,規劃氣化率為99%,預測總用氣量為37.0億立方米/年。
供熱工程:2020年,預計全市總供熱面積達28000萬平方米,其中,熱電聯產供熱占50%;大型燃煤集中供熱占5%;清潔能源供熱占40%;分散供熱占5%。規劃熱負荷約為16531MW,以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房供熱為主,以電、氣、油供熱為輔。
環衛工程:2020年,生活垃圾量約為4440噸/日,生活垃圾收集逐步采用分類收集,減少垃圾處理量,實現垃圾收運的分類化、容器化、密閉化和機械化,醫療垃圾等危險廢物必須單獨收集、運輸、處理。
十二、城市防災
堅持“預防為主”,按照“平戰結合、平災結合”的原則加快建立和健全全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形成全市協調統一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提高城市整體防災抗毀和救助能力,確保城市安全。建立全市協調統一的災害監視、預測、預報、預警、情報信息平臺、指揮和救援等綜合網絡。重點加強防洪、消防、抗震、人防工程建設。中心城區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防洪標準為200年一遇。地下空間設施應與人民防空建設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