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北京的產業結構與經濟布局,如何在優化配置功能時避免低水平重復的競爭?CBD、金融街、中關村等區域品牌如何向更高端的目標邁進?《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北京市將提升高端產業功能區輻射力,積極培育高端產業功能新區,構建“兩城兩帶、六高四新”的創新和產業發展空間格局,成為全市高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兩城兩帶”
成高端產業載體
“十二五”規劃綱要:
構建“兩城兩帶、六高四新”的創新產業發展格局,成為全市高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解讀
對于“兩城兩帶、六高四新”的提法,“六高”人們已是耳熟能詳,并不陌生。中關村、亦莊、CBD、金融街、奧林匹克中心區、臨空經濟區等6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以全市7%的平原面積,集聚了全市四成左右的GDP和資產,實現了全市四成以上的利潤和稅金。
“這種集聚式發展的方式,爆發出的能量驚人。”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印春說。這也就是未來北京要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的原因所在。北京在“十一五”提出“六高”的基礎上,“十二五”規劃首次提出“兩城兩帶”和“四新”的概念。
“兩城兩帶”,是指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四新”,則是指通州高端商務服務區、麗澤金融商務區、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懷柔文化科技高端產業新區。
“兩城兩帶”一南一北,形成產業的帶狀分布。“北部的中關村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依據現在比較好的存量資源,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央企等,把握高端要素流動方向,進一步釋放國家高端科技要素和資源。南部則依托大興、亦莊行政合并,有效推動南部產業空間資源。”劉印春說。
此外,“四新”的提出分別將通州高端商務服務區、麗澤金融商務區、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懷柔文化科技高端產業新區相關功能區納入了城市經濟高地的范疇。
通州新區定位建設彰顯國際新城形象的特色高端商務服務區。新首鋼服務區要吸引制造業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麗澤商務區則區別于金融街,要打造具有全國輻射力的新興金融功能區。而懷柔新區則要重點發展文化科技高端產業。
其中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首鋼轉型,無疑在“四新”中最奪目。
首鋼搬遷調整后,這個昔日西長安街的“終點”,究竟會重新選擇怎樣的開始?石景山區區長周茂非表示,首鋼老廠區的面積相當于兩個CBD大小,最終改造方案幾易其稿,決定按功能對老廠區“逐處逐地”地進行分區改造,最終建成吸引制造業企業總部和研發的中心。
“北京服務”“北京創造”
“十二五”規劃綱要:
擴大首都經濟優勢。進一步彰顯首都經濟特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產業持續升級和競爭力提升。整體塑造“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
解讀
整體塑造“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顯著增強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建立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服務體系。設立北京服務、北京創造產業聯盟。“十二五”規劃咨詢專家、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梅松說,“創新驅動發展”涉及由“北京制造”到“北京創造”的重大思路調整。
北京的稟賦優勢在哪里?眾口一致的答案是:科技、教育、人才。因此,立足首都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和科技、教育、人才等稟賦優勢,整體塑造“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使之成為北京的產業品牌特色。
“十二五”期間,北京將設立北京服務、北京創造股權投資基金,建立北京服務、北京創造指數體系。集中力量著力打造北京服務、北京創造資本市場板塊。使中關村等高端產業功能區成為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的重要支撐區。高水平籌辦更多有影響力的重大品牌活動,為品牌塑造創造條件、提供支撐,積極爭取把中國服務貿易大會打造成永久落戶北京的中國國際服務交易大會,形成“南有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北有北京中國國際服務交易會”格局。
生產性服務業升級主導
“十二五”規劃綱要:
促進經濟結構由服務業主導向生產性服務業主導升級,打造服務區域、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城市。
解讀
生產性服務業是人力資本、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高度依賴于人才和知識。
硅谷的信息服務業集群、華爾街的金融業集群、班加羅爾的軟件產業集群……從全球來看,生產性服務業集群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在區域間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體系和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的區域性集聚式發展,是北京面臨的重要選擇。”市發改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磊說。
“十一五”期間,生產性服務業主導的服務經濟格局初步形成。北京2005年至2009年間,服務業增加值由4854.3億元增長至9179.2億元,年均可比價增速達到13.1%。
目前,生產性服務業總量支撐首都經濟半壁江山,占據服務業總量三分之二份額。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2802.1億元增長至2009年的5676.1億元,占GDP的比重由2005 年的38.8% 提高到2009年的46.7%,對全市現價GDP的貢獻率超過55%。生產性服務業成為高端產業、高效企業、高薪崗位的主要提供者。
“今后5年,北京將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促進向生產性服務業主導型經濟轉變。”趙磊表示,未來圍繞拓展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做大做強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流通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將北京打造成為服務區域、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城市。
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末期,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55%。
[NextPage]
制造業走向高端現代
“十二五”規劃綱要:
著力發展高端現代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
解讀
曾經為首都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的制造業,“十一五”期間,形成了以高技術制造業和現代制造業為主體的首都特色工業。
2009年,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2303.1億元,占到全市GDP的1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469.4億元,占到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0.4%;現代制造業實現增加值895.2億元,占到全市工業的38.9%,比2005年提高3.6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北京實施大項目、大企業帶動戰略,促進高技術和現代制造業加快升級。”趙磊表示說。通過標準提升、業態創新、信息技術和組織結構等途徑,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增強產業配套能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發展高端現代制造業。
未來5年,北京將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重點推進京東方八代線、長安汽車、北京現代三工廠、福田中重卡合資項目、中航工業園、北京數字信息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升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醫藥等產業發展水平。總結推廣望京等地區發展的成功經驗,促進研發、制造、總部一體化發展。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十二五”規劃綱要: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產業持續升級和競爭力提升。
解讀
“目前市里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很快就會正式出臺。”劉印春表示,北京未來重點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和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發展。
“十二五”規劃提出,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突破口。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北京將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率先在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等領域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產業化;對于生物醫藥,將加快發展新型疫苗、蛋白質藥物、診斷試劑等生物醫藥關鍵產品和技術,加快先進醫療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在新能源領域,重點發展太陽能利用和風電技術服務業,加快推進新型核能技術與裝備研發服務,擴大核電高端技術服務產業規模。
對于人們關心的新能源汽車,劉印春表示,“未來5年,北京要搭建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特別是推進整車控制系統、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等三大關鍵系統及一些關鍵配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研制,加大純電動汽車的示范應用力度”。
到“十二五”末,北京將努力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形成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大型企業,涌現出一大批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
資源利用總量控制
“十二五”規劃綱要:
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
解讀
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確保全市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環境安全和防洪安全。
不止是水資源,北京市提出“十二五”期間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將涉及更多的資源類產品。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堅持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可循環”的綠色發展之路,取得了積極成效。以較低的能源消耗支撐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向低能耗、低物耗、高產出的輕型化方向發展,城市生態環境和大氣質量不斷改善,垃圾和污水處理能力大幅提高。
今后5年,北京將加強資源環境政策制定實施,推進資源集約利用與綠色發展。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節約優先的原則,加強財稅、金融、價格、標準、產業等政策的互動組合,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在企業、園區、社會各層面,引導開發應用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制造、零排放等技術,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促進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
核心城區交通走向順暢
改擴建后的豐臺火車站效果圖
如何治理交通擁堵,是“十二五”規劃綱要中老百姓最關注的部分。在市發改委收到的公眾建言中,針對交通問題的建議最多。無疑,“讓百姓出行更加快速便捷”不但是百姓建言中的一個主題,也是“十二五”期間希望實現的目標之一。
市發改委規劃處處長李素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交通部分規劃的編制,立足于首都的城市功能定位,立足于北京作為一個特大型城市的發展實際,力圖通過五年的努力,讓北京市特別是核心城區的交通,做到基本順暢。”
此前,本市已經宣布實施交通治堵新政,從6大方面入手治理交通擁堵問題。在“十二五”規劃中,對未來5年治堵方略進行了更全面的安排。
暢想未來,到2015年,人們在三環內步行不出10分鐘,就能坐上地鐵;出了地鐵,可在大型交通樞紐中與公交、鐵路、長途車實現快速換乘;私家車停放在高科技車庫中,不用自己倒車就能停車入位。未來5年,北京將多措并舉,力爭走出“堵城”陰影。規劃中的北京交通,通則不痛。
五成人上下班選公交
“十二五”規劃綱要:
努力緩解中心城特別是核心區的交通擁堵,確保首都交通整體安全順暢。大力落實公交優先戰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爭達到50%。
解讀
地鐵擠不上去,公交不準時,對很多上班族來說,目前的公共交通并不盡如人意。到了2015年,北京將變身為“公交城”,乘公共交通上下班是半數市民的選擇,也許,這段行程還會是輕松愜意的。
李素芳介紹說,目前北京的交通形勢依舊十分嚴峻。一方面中心城功能、人口過于集中,職住分離現象帶來巨大交通壓力;另一方面機動車保有量高速增長、機動車高強度使用。據統計,北京的私家車平均每天行駛45公里,使用強度是紐約、東京核心區的兩倍多。
如何解決好中心城特別是核心區的交通擁堵問題?“十二五”期間,單靠限制機動車保有量還遠遠不夠。降低小汽車的使用強度,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是治堵關鍵。
規劃中提出,“北京要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市發改委基礎處副處長崔小浩解釋說,以軌道為骨干,核心就是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快捷、運量大的優勢,承擔公共交通的主骨架功能,讓地面公交結合軌道交通線路進行站點優化。因此,首先就是要實現軌道交通的網絡化運營。據介紹,雖然“十一五”期間軌道交通里程連續翻番,但本市中心城軌道交通線網密度仍不到國際特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未來5年,北京將優先實施中心城軌道交通工程,投資1400億元,建成6條地鐵新線。在此基礎上,本市還擬追加投資,用于新規劃的城區加密線路建設,力爭2015年通車里程在規劃建設的561公里之上,再增100公里,到2015年城市軌道交通四環路內線網密度達每平方公里0.96公里,不到500米就有地鐵站。
按照加密規劃,2015年,全市軌道交通線網運行總里程達到660 公里。據測算,其中475公里在中心城,占北京軌道交通總里程的72%,比原規劃的中心城軌道交通比例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預計,到2015年,每天出行的4500萬人次中,將有2500萬人次選擇公共交通,其中被軌道交通分流的就達800萬至1000萬人次以上。
公交線路也將圍繞軌道交通網重新布局,中心城90%乘客步行到最近車站距離將不超過500米,公交運營在高峰時段主要干線候車時間將控制在3至5分鐘。為體現規劃中“地面公交為主體”的思路,在主要客流走廊上,還將繼續增辟公交專用道,總里程將達到450公里以上,并連續成網。
打通城市微循環道路
“十二五”規劃綱要:
中心城路網密度提高到5.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解讀
路網密度,是指每平方公里內的道路長度,規劃中北京城市道路網密度為5.6,即每平方公里內有5.6公里的道路。
“可別小看這一數字。”崔小浩說,“就本市而言,‘十二五’再建成萬壽路南延、馬家堡西路南延、梅市口路西延、長安街西延等一批城市道路,五環內主干道就基本建成了。提升路網密度意味著建設更多的次干路和支路,這些道路就像毛細血管一樣承載著路網的服務功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們也是整個交通網的微循環系統。”
據介紹,本市目前的中心城路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56公里,次干路和支路比例明顯偏低。開車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去哪里都要走二環、三環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擁堵不堪。由于路網密度不夠,設置單行線等疏導手段,也因繞行距離過遠,在北京很難實行。
中心城道路系統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組成。按照事權、財權統一的原則,快速路和主干路由市政府負責投資建設,次干路和支路建設主要由區縣政府負責,相對而言,次干路和支路投入較低。市政府雖然在城中村改造、打通斷頭路上給予區縣政府一些支持,但畢竟力度有限。
為進一步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北京市決心在未來5年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建設中心城道路微循環系統,建設400公里微循環道路,打通一批中心城的斷頭路,實現一批次干路、支路,暢通道路微循環系統。
2012年底前,本市將重點建設中心城內雅寶路、動物園北路、香餌胡同西段、革新南路等道路200公里。
在市內交通路網方面,還將規劃建設核心區南北地下隧道,2011年力爭開工建設西二環、東二環、西山隧道等地下隧道工程。
這些被打通的“經脈”,將提升北京路網的連通性和通達性,緩解重點地區的擁堵狀況。
新定位破解停車難
“十二五”規劃綱要:
建立停車場建設管理新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經營性停車場建設。
解讀
“開車容易停車難”是北京有車一族的口頭禪。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十二五”規劃從停車場的定位上指明了方向。
“停車場建設管理新機制,首先是一種定位的變化。”崔小浩介紹說,規劃明確提出,將公共停車設施納入基礎設施建設體系,統籌規劃,加快建設,多元投資,綜合應用經濟、市場和行政等手段,著力解決停車難問題。
納入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后,大型公共停車設施按規劃建設,加大投入。改造老舊小區,增加停車設施,由區縣政府負責。另外,停車管理體制也要隨之進行改革,強化區縣政府負責屬地停車管理的責任。
這一定位的變化,也有利于區縣政府盤活社會存量資源,提高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簡易式、機械式停車庫,緩解老舊社區停車難問題。
除此以外,北京還將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隨軌道交通線網同步建設換乘停車(P+R)設施。
對于市內的一些重點醫院和重點公共區域,增建停車場用地確實有困難的,政府還考慮采用新技術,探索建設智能停車場。到2015年,也許您在車庫門口把車一停,傳送帶就會自動停車入庫了。
5樞紐打造立體換乘
“十二五”規劃綱要:
優化立體化公交換乘條件。大力改善地面交通間、軌道交通間、軌道與地面間公交換乘條件。
解讀
專家們一致認為,提高公共交通的運轉效率,節點很重要。但是,市民不愿意采用公交出行,恰恰是頭疼于換乘的麻煩或不了解線路、不會換乘。
對一些新建線路而言,換乘難將不再是個問題。“十二五”期間,為改善軌道交通與公交線網的接駁條件,將建設四惠、宋家莊、蘋果園、望京西、北苑北5個綜合客運交通樞紐,打造“立體化”公交換乘系統。
所謂立體化公交換乘,就是把鐵路、公交、地鐵、輕軌等各種交通工具科學銜接,實現垂直方向的換乘,從而縮短換乘距離。“新線路從開工建設,就已經考慮了換乘問題,設計盡量以人為本,讓乘客盡量少走路,更不會走冤枉路。”崔小浩說。
除了硬件以外,換乘點的軟環境也很重要,運營服務管理系統和標識系統都將在這幾年盡量完善,有了清晰明了的引導牌,外地人也能輕松“玩轉”北京地鐵。
另外,9字頭公交線路還將進一步優化,在四環路外與軌道交通、地面公交線路實現有效銜接。
新豐臺火車站
為西站“分憂”
“十二五”規劃綱要:
改擴建豐臺火車站,建設星火站和新北京東站,形成7個主要鐵路客運樞紐格局。
解讀
北京鐵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西站始發的京廣高速鐵路將在2011年底或2012年初開通運行,開通初期預計每天發80對動車組,屆時將會更加增大西站的客運壓力,希望盡快發揮豐臺火車站作為北京西站“輔助站”的作用。
去年6月20日起,豐臺火車站已經停辦客運業務,預示著這座始建于清光緒21年(公元1895年),距今已有116年歷史的老火車站將重獲新生。
根據鐵路部門的規劃,今后搭乘京廣線列車的旅客,將到新豐臺站乘車。豐臺區副區長李昌安也表示,豐臺火車站改造后“要建立一個大站,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可能建成后比北京南站大三倍”。
根據現有的規劃,新豐臺站建成后不僅會為北京西站“分憂”,而且地鐵也將引入并實現地上地下零距離換乘。目前,地鐵8號線和9號線都在入站的考慮和論證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