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隨著CBD核心區六個地塊最終競標結果的公布,“京城第一高樓”花落誰家已經確定,但備受矚目的Z15地塊究竟會建起怎樣的一座建筑?本報獨家揭秘“京城第一高樓”設計細節。
Z15地塊是一座摩天大樓,摩天大樓的出現與建設始于西方,但其發展和創新卻在東方方興未艾。因此,Z15的設計也努力結合中國特色。無論是“中國尊”的外形,還是竹編的機理,抑或“孔明燈”及CBD核心之門戶整體城市設計的空間意向,無一不在說明這是一座源于中國文化、立足于中國首都、體現北京未來的新建筑。
元素1“尊”
Z15的建筑構思源于中國傳統禮器之重寶——“尊”的意象。建筑高聳直入云端,表現出頂天立地之勢。其外形自下而上自然縮小,形成穩重大氣的金融形象,同時頂部逐漸放大,享受獨在云端的無限風光,最終形成中部略有收分的雙曲線建筑造型,使這一建筑林立在CBD核心區的摩樓天群中也能明顯體現出莊重的東方神韻。
元素2 竹編
細看建筑外觀,自下而上的菱形機理給人影響極為深刻,這種機理的選擇源于中國傳統器皿之一——竹器。一層層菱形的機理自下而上,既透出竹編的靈秀,又蘊含著蓮花盛開的清麗。
元素3 孔明燈
建筑頂部的空間設計取自“孔明燈”的形態意向,建筑群體空間錯落有致,夜晚亮燈后在視覺感官中,其通透輕靈的頂部空間形成冉冉上升之態,從而形成獨特的城市天際線輪廓,成為CBD騰飛的新起點。
元素4 城門
從區域空間設計上看,該設計引入了“城門”的構思。從規劃的南側向北望,多棟超高層建筑在中央綠軸兩側延展,整體規劃具有強烈的秩序感和導向性,凸顯出綠軸終端的“中國尊”,從而形成CBD核心區標志性門戶的城市形態,也寓意著北京城市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對話世界。
亮點1 三層路網
在規劃中路網結構上創新地提出了建立立體化步行交通系統的構想,包括地下層、地面層以及屋頂花園層三個層次的步行環廊,將軌道交通、商業及辦公產生的人流有效地統一起來,并且通過景觀環境與建筑設計形成室內外互動的公共空間。
亮點2 商業組織
在商業組織結構上,充分考慮到貿易和金融是世界城市的關鍵性組成因素,形成了CBD地區-核心區內部-樓宇組團三個層級清晰的商業組織流線。
亮點3 24小時總部辦公環境
資本的全球化使得全球的金融市場處于24小時高速運作狀態,經濟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以及入駐企業的經營需求促使Z15項目成為24小時運營的金融平臺,為客戶提供24小時全年無時差的金融產品交易、金融信息發布服務。
亮點4 超7星酒店與云端餐廳
大廈在頂部設置了可為公眾開放的特色餐廳和酒吧,餐廳中部設有三層高共享中庭,頂部為全玻璃幕墻。站在新的北京之巔,既可仰望天光云影,又可俯瞰寧靜的皇城和繁華的CBD。
亮點5 低碳生態設計理念
Z15項目旨在成為北京綠色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典范。設計公司在規劃設計中貫徹低碳環保的理念,通過調節建筑物的高度結構和方位朝向,充分利用冬季陽光和夏季自然風的流動;建立起一套區域能源系統,實現區域集中供冷供熱系統,減少20%-40%的能源消耗。(記者 魯歡) 隨著“京城第一高樓”花落誰家確定,近日,本報獨家采訪了Z15地塊設計總負責人——著名建筑師吳晨博士、中信集團相關負責人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院總規劃師楊保軍、清華建筑學院院長朱文一、高層建筑和城市發展委員會主席David Scott等業內專家,首次披露設計內幕。
第一高樓點睛CBD
Z15的出名,不僅在于它的體量,更在于它500余米的高度,這個高度不僅刷新了國貿三期330米“京城第一高”的紀錄,而且因為位于北京長安街畔,天生就具備了“國門第一高”的潛質。
吳晨博士認為,作為CBD核心區的點睛之作,高度必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設計并不是在追求高度,最重要的是建筑的內質應該與它所處的位置、環境、歷史相吻合,這樣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我們希望這個建筑會因為它的品質、文化特質等內在因素成為國家首都引以為傲的傳世之作。”
按照設計方案,該建筑建成后將達到500余米,分為辦公、服務式公寓、酒店三個大的功能分區。
四大頂級機構打造
據中信集團介紹,Z15地塊是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作為總體設計單位,協同英國TFP建筑設計公司、ARUP奧雅納工程顧問、MVA交通咨詢機構組建起的超一流的設計團隊。在北京市建院朱小地院長親自領銜下,由曾經成功參與和主持設計了英國內政部大廈、北京南站、中國石油總部大廈、廣州火車站、深圳京基金融中心(442m)的著名建筑師吳晨博士主持,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精心設計而成。
4大頂級機構擁有豐富的超高層建筑設計經驗,其中北京市建院在國內超大型公建及4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設計上擁有首屈一指的實力;TFP公司在歐洲超高層建筑設計方面的資質無出其二,始終保持著歐洲超高層建筑設計的高度記錄;ARUP奧雅納工程顧問也是世界上參與超高層建筑設計最多的工程設計公司。
理念:“三觀”統一
Z15打破了目前建筑界的一個弊端:“就建筑論建筑”,把建筑真正作為城市、區域的一部分去綜合考慮。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楊保軍指出,該設計在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上分別對規劃區域的對外及過境交通走廊、路網結構、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靜態交通、交通組織規劃與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
-專家觀點
◎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規劃師 楊保軍
高水平規劃奠定基礎
中信集團領導的這個綜合實力超群的聯合設計組提交的投標方案獲得了五個地塊的第一名,其最大優勢在于其將城市整體空間、建筑設計、各項工程技術有效地統一起來考慮,形成了一個從宏觀、中觀至微觀的全面綜合的城市設計方案。該團隊具有極為豐富的超高層建筑設計經驗和業績,解決了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相脫節的問題,這也是現階段我國城市設計所需要借鑒的設計模式。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 朱文一
建筑工程技術體系有效安全
除了在建筑整體上充分考慮了超高層建筑的安全需要,該設計在建筑工程設計上也都以安全為首進行了充分考慮,既為首都北京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眺望點,同時結構體系的選型也具有高效、安全、高性價比的特點,各系統相互結合,成為一個結構整體,抵抗重力、風力、地震力等外來作用,保證建筑的堅固性,并達到舒適使用的要求。
樓層平面為帶圓角的正方形,以幫助減小風荷載。中央核心筒為矩形,內含所有垂直交通和服務空間。結構體系的選型基于有效、安全、高性價比的原則,同時兼顧可持續發展要求,該建筑在抗震性、抗風性能、造價施工以及綠色設計與可持續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世界著名結構大師 高層建筑和城市發展委員會主席David Scott(戴維·斯科特)
高層建筑設計史上新經典
這座大樓的設計外觀效果非常漂亮,它的設計是獨特的、現代的、優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超高層建筑由于其自身的高度成為地標,是城市的象征,然而,光有建筑本身的高度并不足夠,建筑物需要滿足其場所的意義(a sense of place),而這個設計達到了這一點。北京位于強地震區,這對于結構設計來說是一個挑戰。大樓的結構體系由外部的斜交框架及剪力墻核心筒組成,是一個非常具有結構美感和效率的獨特方案,我相信現在的設計團隊能夠創造一個在高層建筑設計史上新的經典。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