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穿過樹間幽靜的小路,一個原生態舊廠房吸引了所有的眼球。昨天上午,首屆南中國青年建筑師作品展在羊城晚報印務中心的空置車間內拉開了序幕。雖然沒有事先張揚,作品展還是云集了來自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佛山的同行們。
南方建筑師缺乏包裝以“已建,在建,未建”(BUILT,BUILDING,UNBUILT)為主題的作品展,選擇了以原創為宗旨來挑選展品,一下吸引了29位青年建筑師的參與,其中不乏倪陽、冼劍雄、湯樺等在國內業界已聲名顯赫的青年建筑師。“廣東的設計師總是埋頭苦干,這些生于南方、工作于南方的年輕人都是有理想、有追求、不甘落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何鏡堂一語中的,“但是,他們也需要秀出才華、能力的舞臺。”與北方設計氛圍相比,南方建筑師的整體形象顯得更加默默無聞,整個行業以及個人都缺乏包裝、缺乏宣傳。
不可偏見本土建筑師“在珠江新城的開發中,政府連參與建筑設計競標的機會都沒給國內建筑師。”參與設計珠江新城西塔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倪陽透露,如今,中國成為國外建筑師的實驗基地,國內漸漸形成了一種國外建筑師就是比國內建筑師技高一籌的偏見,讓本土建筑師錯失了很多機會。“其實建筑并沒有多大程度上受建筑師的影響,更多的是受地域差異的影響。”深圳設計師邱慧康說,一個建筑設計沒有好壞的程度差別,只是建筑師認識角度的差別。
廣州城市建筑較平庸青年設計師何遠波指出,嶺南文化對廣州的影響深厚,但這里的城市建筑卻陷入平庸、暗淡的狀態。尤其是公共建筑,遠遠不如小區漂亮,“這就是大環境與小環境的矛盾,獨善其身的思考方式造成的”。與上海、深圳比較后,何遠波指出,“廣州需要一個可以體現新城市文化的中心,并且讓建筑的風格張揚起來,擁有自己的風格。”
青年建筑師作品展現場(來源:焦點房地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