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拓展空間—“活力贛州”開放出新梁飛
admin
2005-01-07
來源:景觀中國網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一千古名句,曾打動了多少人。 今日,站在郁孤臺上放眼四望,盡收眼底的是一座嶄新而充滿活力的城市。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新發展,新氣象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一千古名句,曾打動了多少人。
今日,站在郁孤臺上放眼四望,盡收眼底的是一座嶄新而充滿活力的城市。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新發展,新氣象,一場“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熱潮,讓這座古城煥發生機。
2003年10月,贛州市委、市政府在縱觀橫比中梳理落后“癥結”,重新思考定位,憑著高遠的思路和前瞻的視野,提出了“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通過“對接”,讓贛州由珠三角的腹地,一躍成為泛珠三角的核心區域。贛州“十大體系”建設新鮮“出爐”,通過政策法規體系等10個方面與“長珠閩”開展對接,力爭促使“長珠閩”地區的十大觀念在該市“生根開花”。
“十大體系”的全面“對接”,帶來的是贛州體制機制上的深層次革命。領導干部離崗考察制度;重大決策基本程序規定以及決策前論證、決策后責任制;政府還權于市場,還權于社會,還權于科學等等,一系列戰略性舉措的推出和實施,豐富了“對接”的內涵,彰顯出“對接”的活力。
拆除在建的國際商城,投資2500萬元,面向國際招標城市規劃方案,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面向全國公開選拔14個職位18名副縣級領導干部,職數和人數是最多的一次,選拔范圍是最廣的一次;城市“三位一體”改造工程,像一位巧奪天工的美容師,把古城贛州裝扮得青春煥發,盡顯現代園林城市魅力;致力打造大交通、大產業、大市場,加快與之配套的政務網、商務網、企業網及各項配套建設,縮短與“長珠閩”地區的時空距離,“四省通衢”的“新贛州”輪廓初現……
“對接”中,該市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生活生產方式發生了歷史性巨變。他們沖破“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朝難”等舊思想,進入長珠閩地區打工創業,開闊視野;敢于摔破“鐵飯碗”,主動下海,創辦經濟實體;主動摒棄陳規陋習,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熱潮中,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學習科學文化、農業科技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致富本領,昂首闊步向小康社會邁進。
短短一年的“對接”,贛州城區變美了,鄉村變靚了,道路通暢了,群眾的業余生活豐富了,全市各項經濟指標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尤為可喜的是,該市廣大群眾的素質、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去年世客會期間在城區擺放的20余萬盆鮮花和4萬盞燈籠無一丟失就是很好的見證。
大江東去,當潮起潮落蕩滌著贛江兩岸時,留給贛南人的是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更遠大目標的追求。
背景鏈接:
2003年10月,贛州市委、市政府結合實際,提出了“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通過“對接”,贛州經濟發展變快了,環境變美了,群眾變富了。賦予“長征精神”新時代內涵的贛南人,憑著科學、辯證、頑強的改革發展觀,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使古城贛州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