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手機到智慧城市,科技能給建筑界帶來哪些改變?
admin
2017-12-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為了在任何一個領域取得成功,專業人員必須時刻保持領先――雖然建筑這個行業技術發展太過迅速,很難始終處在前沿。 虛擬現實可以將建筑師和他們的業主送入未建成的設計與陌生的國度。智慧城市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網絡,
為了在任何一個領域取得成功,專業人員必須時刻保持領先——雖然建筑這個行業技術發展太過迅速,很難始終處在前沿。 虛擬現實可以將建筑師和他們的業主送入未建成的設計與陌生的國度。智慧城市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網絡,以此來節約資源,讓日常生活更加容易。響應式設計(Responsive Design)則通過感應參與者的需求同時做出響應,使得建筑物可以成為人類肢體的延伸。
隨著技術的爆炸,如果建筑師還想在游戲中繼續生存,他們將無可避免地必須和不僅是技術人員,甚至還有科學家一起工作。神經科學家科林·埃拉德(Colin Ellard)的研究范圍就“處在心理學與建筑和城市設計的交叉領域。”在他的著作《心之所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地理學(Places of the Heart: The Psychogeography of EverydayLife)》中,埃拉德解釋了我們這個基于技術的世界在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產生怎樣的影響,并由此試圖理清我們應當努力營造一個怎樣的世界。
推動我進行研究的原因之一是,確信真實世界的重要性。的確,我們可能并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環境對自己行為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不重要的。”
– Colin Ellard
那么,我們究竟居住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之中呢?它又是如何聯系我們的感覺和行為的?簡要總結埃拉德行為研究的一些成果:我們過度享有虛擬,卻不再關注現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孤獨。
我們都知道基于電子屏幕的科技已經占領了世界。這已經是一條舊聞。就如同建筑的墻體一樣,我們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及廣告牌使得世界的片段對我們來說或隱或現。那這又有何結果呢?在他的書中,埃拉德講述了他帶孩子們去博物館時的故事。他們都更強烈地被恐龍可能長什么樣的數字渲染而吸引,卻對面前的真實恐龍骨架視而不見。基于電子屏幕的科技正在占用“人類最為寶貴的認知資源——我們的注意力。”作為人類我們有能力完全沉浸在虛擬現實之中;這是好事,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基于人類的經驗形成理論、推演假說,但這也可能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從我們真實的物理世界的叛逃。
“當VR技術能夠被更多人觸及,我們是否就丟失了物理環境的珍貴性呢?”
我們的物理世界也在不斷收縮。因為有了互聯網,我們可以在家中方便地做任何事情。在他的書中,埃拉德引用了一些研究,這些研究證明單身人士,以及那些認為自己根本沒有任何朋友的人的數量都在上升。如果你想知道關于某個人的什么事情,不用問——直接看臉書就好。
“人們都有一種保護性的外殼。有各種各樣的設計方法可以輔助打破這種邊界。當今每個人都知道那個自然曝光的故事以及它的作用,任何將你置于一個積極的框架、積極的動作中的事情都會讓你更愿意與別人交談。最重要的是,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我們不希望在與陌生人交談時感到害怕,但我們仍然很難跳出阻止我們這么去做的邊界。”
從建筑層面上講,我們究竟居住在怎樣的世界當中呢?我們有在使用設計來打破那種保護性的邊界嗎?通過智慧城市的模型,我們正在重新思考城市設計的方式,從而試圖使它更加安全,更加健康,也更加高效。在他的書中,埃拉德討論了建筑師菲利普·比斯利(Philip Beesley)的作品,他在一個更小的尺度上創造了物理響應性的設計。通過3D打印機、微處理器、感應器以及特殊的電阻絲,比斯利創造了一個可以展示共情跡象的環境。在內心的層面上,這似乎有點嚇到我們。這與那個世紀難題十分類似——如果機器人擁有了生命會怎樣呢?恐懼源于控制關系:誰在控制對方,以及他們又將如何應對這種控制關系。
“智慧城市的概念正在相比過去帶給人們更多恐懼,因為你可以設計這些美妙的算法,用來讓東西保持嗡鳴,讓交通保持流動,讓你的房子保持在完美的溫度,但總有人在設置這些算法,總有人在決定著最佳的設置……但這個人并不是你自己。”
在所有的尺度下,響應式設計都是設計師、技術專家以及科學家應當協同工作的最佳范例。如今,埃拉德和比斯利正在共同嘗試解決“對于人們來說,當他們感到一個建筑物似乎真的在關心他們時,這意味著什么?”這個難題。一方面,可以關心我們的建筑可能對招待與醫療的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正如埃拉德所說,“我的房子不需要一個奶媽。”
“對于人們來說,當他們感到一個建筑物似乎真的在關心他們時,這意味著什么?這和了解你的習性并與之相適應的恒溫器這類東西是不同的。這是一個真的在關心你的動態的東西。”
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設計來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嗎?不,并不能,但是科學(以及科學家)一定可以幫忙。有時候,建筑公司會請埃拉德來設計一套操作系統來預測人們在他們的設計中的行為。他們想要從理論上將3D的模型植入一套系統,迅速地一鍵生成結果來展示人們在他們的設計內部與周邊互動的方式。與此同時,另外一些設計師表示,設計永遠無法通過使用“笨重的科學工具”來科學化以及捕捉。
埃拉德對兩個學派都有所回應。對于那些想要購買基于科學知識的設計的建筑師:永遠不會有一種算法來得到完美的設計方案。而對于那些將基于科學知識的設計視為退化的人:理性的科學家并不是決斷什么該建什么不該建的獨裁者,而是討論人類與空間互動關系的學者,就和建筑師一樣。他們只是希望分享他們的發現。同時,埃拉德說,技術可以幫我們實現這些。
譯 韓爽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