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在他們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們職業的關系已經說明了“對場地的一種堅強隱忍的敘述性”。
通過協調運用材料和透明度,Aranda, Pigem 和 Vilalta為實現室內外的連貫性,從情感的表達上和體驗感兩方面,尋求出一種方法。
Aranda, Pigem 和 Villalta 窮其職業生涯,為的就是創造可以對本土環境產生深遠影響的項目;他們中的大部分建成作品都在歐洲,且主要是在伊比利亞半島和西班牙。在這樣的設計框架下,他們試圖通過制作一個材料樣板,開創一種全球通用的標準。材料樣板中還包括了可循環使用的鋼鐵和塑料材質。據格倫·馬庫特,本次評委團的主席所說:“他們證明了統一的材料是可以對一座建筑產生如此驚艷的效果和簡單性。” 格倫還表示:
這三位建筑師的合作對建筑設計形成了一種如詩般的效果,他們那些永恒的作品反映著對過去的尊重,同時也敘述著當下和未來。
顯然,這樣的趨勢——將地方特色建筑的價值廣泛推廣至全球——已然成為他們作品要考慮的一個重點。“越來越多人開始因為國際化的影響而感到恐慌,” 引用評委團的陳述,“我們將丟失我們的地域價值,地域藝術和我們的地方特色。” 評委團相信本屆大獎得主“讓我們以一種美好而詩意的方式得以看到,“非此即彼”并非解決這類問題的唯一選擇,至少在建筑界內,我們可以選擇同時擁有二者;我們的根穩穩地扎于土壤,而我們的臂膀將無限地延伸至世界各地。”
Aranda, Pigem 和 Vilalta特別透露給ArchDaily的信息。他們宣稱“由于我們’隔離’于外界,我們因而沒有被行業內的問題所困擾,比如嫉妒。我們并沒有浪費我們的時間在批判他人上。當你被外界困擾時,你將不能走向更深遠的地方。”他們主張,在“當下這個飛速發展的,急躁的世界里,[…] “不確定性”總是伴隨著“復雜性”——面對不確定性你不可能永遠保持簡單。” 眼下的這個世界 “會讓我們迷失方向”,他們這么說。身為實踐者,他們在“高強度”的職業生涯中將其熱情都傾注于建筑作品。
在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個獎能夠帶給我們什么?我可能會做更少的項目,但是機遇更高的強度。
在2013年,這三位建筑師創立了RCR BUNKA基金會,以“支持建筑,景觀,藝術和文化在社會中的發展”。他們也參與展出了在法國的III 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rchitecture展覽,和威尼斯雙年展 (2000,2002,2006,2008,2012,2014和2016年)。他們也獲得了業內諸多殊榮:加泰羅尼亞政府授權頒發的2005年國家建筑文化獎;2008年和2014年的法國the French 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2012年的美國建筑師學會國際團體;2015年的法國Académie d’Architecture 頒發的金牌獎章。
2017 普利茲克獎評委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