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解讀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見
admin
2015-05-08
來源:景觀中國網
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最緊的約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短的短板”。早日將《意見》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不僅是民心所系,也是發展所向,更是國情所需—
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最緊的約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短的短板”。早日將《意見》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不僅是民心所系,也是發展所向,更是國情所需—
5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部、環保部、財政部、國家林業局5部委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就《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了解讀。
補齊“最短的短板”
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實踐到理論均取得積極成效,但總體上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表現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3個方面。目前,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最緊的約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短的短板”。
“《意見》是我國就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專題部署首個文件,通篇貫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按照‘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順應了發展所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說。
對于《意見》提出的“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環保部生態保護司司長莊國泰表示,生態保護紅線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的上限、生態功能的基線。要嚴守紅線,就必須要保證它能落地,要制定負面清單、建立有效管控平臺,在明確責任的基礎上做到獎懲分明。
針對一些城市無序化擴張的現象,國土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表示,繼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意見》對此再次提出了明確要求,旨在促進城市轉型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盡可能地把山水自然、自然生態這樣一些環境本底守住,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目前,“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首期試點已在北京、上海等14個大城市展開,下一步將繼續擴大試點。
“近年來,國家財政一直在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投入,同時積極推進稅收制度改革,實施了煤炭資源稅的從價計征改革,調整了消費稅的征收范圍和稅率,更好地發揮稅收杠桿的調節作用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財政部經建司副司長孫志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突出財政資金支持重點,建立完善有利于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稅收政策體系,推進制度建設等,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化”惠及民眾
在生態治理上,國家林業局計財司副司長張艷紅表示,我國沙化土地共有173萬平方公里,可治理沙化土地為53萬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間已治理了1400多萬公頃,“十二五”期間預計可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00萬公頃,未來“十三五”還要再治理1000萬公頃。到2020年,就能夠完成原來預定的目標,完成我國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一半以上。
同樣較為樂觀的,還有單位GDP能耗下降這一指標。據悉,2014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十二五”前4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13.4%,目前已完成目標進度的82.5%,趕上了時間進度要求。“今年的目標是下降3.1%以上,一季度數據同比下降了5.6%,完成今年的目標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張勇說。
“綠色化”在《意見》中被頻頻提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何炳光表示,“綠色化”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一個重要抓手,“綠色化”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理念和要求來改造國民經濟存量、構建增量,大幅提高國民經濟的綠色化程度。
“我國傳統經濟發展伴隨著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嚴重污染等,形象地說是‘黑色經濟’或‘褐色經濟’,‘綠色化’就是要‘去黑存綠’,用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何炳光認為,“綠色化”至少要在五個方面取得成效,即綠色布局、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思想,最終實現綠色共享,讓生態文明的綠色成果惠及全體民眾。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投資是重要保障。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孫志說,今年財政部將進一步突出財政資金支持重點,加大對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農村環境“以獎促治”,把資金集中用于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治理。
同時,繼續強化對自然保護、生態修復支持力度以及對新能源發展的引導,加快淘汰落后過剩產能。積極推進環境保護費改稅,進一步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不斷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穩步推進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