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區到2020年更精彩
admin
2010-06-30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在29日舉行的以“城市愿景,城市戰略”為主題的“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暨國際建筑論壇”上,來自中國、德國、英國、新加坡、芬蘭等國的專家學者探討了世博園設計理念,從世博園區建設展望城市的未來。
世博園區總規劃師吳志強透露后世博規劃:將成上海最國際化的中心
中國館能形成自遮陽系統,未來世博園區將會出現亞洲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
在29日舉行的以“城市愿景,城市戰略”為主題的“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暨國際建筑論壇”上,來自中國、德國、英國、新加坡、芬蘭等國的專家學者探討了世博園設計理念,從世博園區建設展望城市的未來。
圍墻一拆就是國際中心
世博會后,世博園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比方說中國館,這就是我們原來一直想的,上海應該有一個中國文化博物館。現在的世博村,這就是我們上海特別需要的未來的領事館區、官邸區,我們上海至少還可以提升100個領館。” 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吳志強透露。
吳志強透露,在園區中華美食街的位置,將建成兩個賓館,相關基礎設施已經設置在地下。這里還將有展廳,后面的世博中心是會務中心,這一地區將成為整個亞洲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
世博園內的道路都按城市道路建設,世博結束后,把圍墻一拆除,世博園所在的地區將是國際、文化、生態、交流的一塊中心。“上世紀90年代陸家嘴這個彎頭形成了上海的金融中心,2010年以后上海這塊國際交流中心有上海最多的綠化、上海最多的地鐵,上海國際化最多的中心會在世博園區的位置誕生了,這就是2020比2010更精彩。”
園區內采用了大量節能環保技術,這些技術有望在全國推廣。吳志強表示,目前國內已有6個城市簽訂了利用這些技術。遼寧阜新市已經開始進入實施階段,再過一兩年的時間,這個城市的風能和太陽能的供電量將會遠遠超過它的總耗電量。
中國館為遮陽“轉臉”
世博園建筑預示著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利用自然界的風和光,強調與自然的和諧。
記者在論壇中了解到,實際上中國館原來的朝向是東南向的,在做了大量太陽能模擬以后,設計人員發現如果朝南轉到現在這個角度夏天陽光一點都不進去,就變成了一個遮陽系統,從10月開始往后的冬天,太陽光就開始進館了,從而形成了一個自遮陽系統。
基建應滿足今后50年
如何應對城市發展中的挑戰,是世界各個城市遇到的共同問題。已在中國工作多年的AECOM中國區總裁喬全生在論壇上表示,在做城市規劃時,除了經濟學家和規劃者,也需不同產業專家的參與,如能源專家。
喬全生表示,當第一天打造基礎設施時就應該考慮到今后50年的需求。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