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不能一填了之
admin
2006-12-01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中外不少城市河道,都經歷了生活河、“臭水溝”、“地下河”的變遷:市民濱水而居——人口增加,缺乏污水處理設施,河道污濁——市民“不堪忍受”,城市形象受損,一蓋(填)了之……痛
中外不少城市河道,都經歷了生活河、“臭水溝”、“地下河”的變遷:市民濱水而居——人口增加,缺乏污水處理設施,河道污濁——市民“不堪忍受”,城市形象受損,一蓋(填)了之……痛定思痛,韓國首爾和我國廣州等城市,已逐步打開蓋板重修河道生態、景觀,或規劃復原河道。
韓國首爾流淌了600年的清溪川,曾是條臭水溝,水泥板覆蓋了原來的河道。七、八十年代,韓國經濟起飛,清溪川上建起高架橋。2003年開始,首爾拆除長達5.9公里的高架,打開了河道上水泥板,清除河床上污泥濁水,用漢江補水清溪川,河中種植蘆葦……重現潺潺溪流的清溪川,成了首爾旅游線路,空氣清新,氣溫比首爾平均氣溫低3.6℃,周圍房價、地價飆升,解決了24萬人就業,產出效益比投資多59倍。
清溪川復原被城市學者稱為“都市重生”之路。河流是大地的血脈,人們濱水而居興起早期的城市,是人口聚居、城市化改變了其生態環境,使其納污自凈能力下降。按理說,被城市化改變的河流,也應用“城市”的辦法維護:雨污分流,污水截留,河道清淤美化。而由于歷史原因和認識不足,簡單地蓋板、填河。一些開發商,拼命在小區造“假河”,賣水景,卻填掉了樓盤下原來的自然河道。
河流對城市彌足珍貴。在居住密集、高樓幢幢的城市,河道穿越水泥森林,提供了通透空間,有利于城市生態,方便了市民休閑。首爾復原清溪川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城市核心地帶復原水邊空間,灰色的水泥城市獲得了生命力,復原了城市韻味、個性,這是對自然和城市歷史的尊重;復原河道還是財富的再創造,是營造城市競爭力的抓手。
復原城市被覆蓋的河道,我們還有很多“關節”要打通:完善的管網收集系統使污水不下河,臨河大批住戶要搬遷……但前提是,再也不能簡單化地填河蓋河。如果填河蓋的是高樓,連打開蓋板復原河道的愿景也落空了。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